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嘆:高學歷不等于高素質,下面這個故事更能說明這一點。一對博士夫妻在煮排骨時發生了爭執:學解剖的男博士認為排骨要整根煮才具有形態美;而文學女博士覺得要砍成小段煮才有情趣感。兩人互不相讓,矛盾越來越大,最后只得離婚。
這絕對不是個別現象,一項針對家庭暴力的調查表明:在所有家庭暴力案例中,有25%發生在高學歷者身上,他們相同的“愛好”就是打老婆。為什么高學歷人群會有這樣不健康的行為?這背后到底隱藏什么樣的心理玄機?
一是完美主義在作祟。一些高級知識分子在學業、事業上都獲得很高的成功,他們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做事追求完美,自然也用挑剔的眼光看周邊的人。一個中低學歷者在高學歷的人面前,他的所作所為,甚至略帶粗俗的思想,都可能處處讓高學歷者不滿意,看不順眼。如結為夫妻,時間長了,高學歷者就可能因為煩惱太多而發怒,而且這怒氣會變得越來越敏感,丁點大的小事也可能惹起憤怒。
二是面子觀念強。個別高級知識分子自視清高,很愛面子,希望別人處處注意自己的“地位”、“尊嚴”。如稍有語言、行為上的冒犯,有損自己的面子,則容易被激怒。例如,一些高級知識分子看不慣他人對自己有不文明的語言行為;有他在的場合,自己理所應當成為中心和焦點。如未得到這樣的“禮遇”,就難免產生怒氣。
三是為人處世與自我調節存在缺陷。讀萬卷書,當行萬里路,讀書與做人處世一樣重要。部分會讀書的人,可能很順利地完成了從小學到博士的人生旅程,但也可能一味鉆進書中,缺乏為人處世的基本知識,成了“書呆子”,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待人接物等。他們考慮問題時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周圍一切都應朝自己傾斜。也有些入缺乏基本的心理素質,在遇到不能理解的問題時,無法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來控制、調節自己的情緒,出現打人發泄的不良后果。有些高級知識分子在單位工作量過大,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他們在人前強言歡笑,回到家里則容易將積蓄的不良情緒宣泄給家人。
四是部分高學歷的家人屈服權威甘愿挨打。有些人將高學歷者視為能人、上帝,心甘情愿為其鞍前馬后,即使被批評、責罵,甚至毆打,也不敢對這種粗暴的行為進行質疑和反抗。久而久之,雖覺得難以忍受,但是自己信心與勇氣往往早被打沒了,只剩下對人哭訴了。
如果家中有暴力傾向或暴力行為的高級知識分子,該怎么辦?
1、最直接的方法是明確指出他的缺點。再厲害的人也有自己的缺點,而暴力、易怒等不斯文的舉止,就是他最不愿意讓外人知道的致命的人性缺點。家人要清楚認識這些,并且及時把缺點提出來。這樣以“短”制“長”,打消他的“囂張氣焰”,讓他清楚認識到自己也有不足,利于在家庭中營造平衡、和諧的氛圍。
2、激將法,通俗點就是當頭棒喝,“打醒”糊涂者。暴力、動怒不是好現象,尤其對高學歷者更是如此。可以試用這樣的語言來刺激其恢復理智,促使其保持頭腦清醒:“你一個大博士,還這樣小氣”等。當高學歷者出現這樣的錯誤時,就要及時用語言去“當頭棒喝”。姑息養奸,只會讓小錯誤成長為大錯誤,釀成更加嚴重的后果。
3、時常邀請一些要好的朋友來家里玩耍、做客等,可有效克制高學歷者的怒氣產生。因為這些人比一般人更愛面子,在外人面前他會很顧及自己的形象,一言一行也會非常注意。時間一長,不僅有效緩解、克制了其不良言行,也迫使其養成了待人接物好的習慣。
4、多一點文化精神生活與旅游。如訂閱一些個人修養讀本、下棋、運動、外出旅游等,尤其是野外旅游可以打破僵局。從另一方面考慮,有些高級知識分子往往忙于事業,不懂如何享受生活,調節緊張的神經,這些做法對其身心健康很有好處。心理健康的人,往往容易接納寬容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