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的綠化之好,遠遠出乎我們的想象。在我們住的賓館旁邊,有一大片橘子樹,橘子掛滿樹梢。遠處就是拔地而起的龍砂山。上世紀90年代初,這片山還是周邊村的“生財之物”:炮聲隆隆中,采出了石頭,也毀了樹林。當時吳仁寶用800萬元“保”住了這座山,也給如今的“大華西”留下了一塊真正的寶地。
現在,村里投巨資在龍砂山上新植了數萬棵樹木,山腳下,建成了景致迷人的“世界公園”。原來山麓的兩個采石大坑蓄水成湖,成了現在碧波蕩漾的龍東湖和龍西湖。山越來越綠,水越來越清,華西村民說,去年底飛來了三只潔白的天鵝,天天在湖里唱歌舞蹈呢。“我們村里還有污水處理廠,生活與工業污水都經過了100%的處理,在全國也沒有幾個地方能做到這樣的程度。”吳協恩自豪地說。
綠色是華西的品質,“彩色”則體現了華西的豐富和多維。農業生態園里,黃色的南瓜結滿藤,紫色的葡萄掛滿架;動物觀光園里,褐色的麇鹿在園里散步,灰色的鴕鳥閑適地飲水梳羽……華西村黨委副書記吳協東介紹,今年,華西還引種了富營養大米,爭取明年50周年村慶的時候讓大家都吃上這種新型大米!
眼前,華西村最大的“特色”莫過于那座“增地空中新農村大樓”。吳仁寶曾經說過,建這樣一座大樓,相當于節約300多畝地——使每一寸土地都發揮最大的效能,這正是華西擅長的。資源的集約利用,釋放了大量新增土地,為華西的未來發展又拓出了一片新天地。
“富了D袋富腦袋”的背后是真正以人為本
對華西幸福生活最有發言權的,無疑是華西村人。在華西健康體檢中心,記者遇到了正準備做體檢的老村民李永芬阿姨。陪同李阿姨的體檢中心負責人李學勤說,華西村民每年都可以享受兩次免費體檢,一次常規體檢,還有一次是PET/CT檢查。
“這種CT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腫瘤檢查設備,一臺就要2000多萬元人民幣,整個江陰只有我們這里有。在外面做一次這樣的腫瘤檢查,大概要8000塊錢。”李學勤還說,自從去年引進這臺設備以來,已經成功幫助村民“阻擊”過好幾次生命隱患。體檢中心還引進了一整套智能化、信息化的網絡管理辦法,為村民建立了永久性的健康檔案,做到了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
華西信奉“人民幸福就是社會主義”,孝文化在這里表現得尤為突出:華西設了“敬老獎”,哪家的老人到了80、90、100歲,直系親屬個個有獎。今年2月,村里的李滿金老人過百歲大壽,家里人每人拿到了1萬元的重獎,總共高達37萬元。
有個好身體還不夠,有個鼓鼓的錢包也不夠,華西村早就意識到“富了口袋富腦袋”的重要性。華西有一家特殊的公司——精神文明開發公司。公司總經理、村黨委副書記孫海燕稱,“社會效益雖然是看不見的,但只要人的素質提升了、能力變強了、思想更正了、人更加凝聚了,那么,最終會促進有形的效益產生!”
只讀過三年私塾的吳仁寶,自編了《十富贊歌》和《十窮戒歌》,至今在華西村傳唱。如今,在這個精神文明開發公司基礎上成立的“華西村藝術團”,每周在華西禮堂演出,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華西人要“愛黨愛國愛華西,愛親愛友愛自己”。
華西重視教育。2007年8月,一座可容納6000多名學生就讀、占地300多畝、小學初中職高九年一貫制的“華西實驗學校”正式建成。學校的成立馬上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大華西村民更是由衷贊嘆:富了錢袋子,不忘小孩子!
華西把未來的希望寄托在“人”上。吳協恩在一篇公開文章中說:“所謂‘人創高素質’,就是要促使人的各方面素質,能夠適應華西日益發展的政治經濟地位。”
8月11日,在面對省市媒體記者的時候,吳協恩再次表示:“現在我想得最多的問題,就是怎樣把華西這個平臺用好。實際上,這就是要求我們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劉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