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國語言學和史前人類學研究聯合會的科學家日前對“爸爸”一詞進行了考察。他們發現,人類現在的14個主要語系中基本上都存在這個詞,而在71%的被研究語言中,“爸爸”一詞的意思都是父親或者是父親一方的男性親屬。負責此項研究的科學家認為,對于“爸爸”在各種語言中的統一性可能只有一個解釋:“爸爸”是人類祖先最先會說的一個詞。作為孩子,怎樣“使用”爸爸才算是物盡其用?
作為爸爸,孩子給您的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您想成為什么樣的爸爸……
海外奶爸面面觀
加拿大爸爸——從小目睹什么叫自己動手
林女士的先生是加拿大人,她說,家里請了個小時工,她先生給小時工認真講解了一遍哪扇窗橫擦幾下,再豎擦幾下效果最好,也最節省時間,用什么濕度的布擦什么質地的家具……詳細之極、精確之極,把小時工都聽得目瞪口呆。
原來,林女士的先生小時候經歷過一次讓他終身難忘的搬家,他父母把家里的東西寄存在別處,然后把房子拆成零碎的木板和零件,又將這些零碎的東西運到湖邊他們新買的一塊地上重新組裝起來——整個過程讓他全程目睹及參與。
美國爸爸——讓妻子去工作養家
在美國,很少見三世同堂的大家庭,祖父母沒有撫養孫輩的義務。又因為人工貴,只有極為富裕的家庭才請得起保姆,因此育兒的擔子只能落到父母身上。已婚美國人休閑活動慣常以家庭為主體。周末,在參觀、購物中心、各種游樂場所,到處可見抱著、用小籃提著、背著、或是推著孩子的大男人。甚至在一些學術會議上,人們會經常見到媽媽專心開會而爸爸在旁照顧嬰兒的場景。
據報道,有兩百萬美國父親選擇留在家里帶孩子,而讓妻子去工作養家。有的家庭這么做是因為妻子收入比丈夫高,比如妻子是律師而丈夫是教師。有的是因為丈夫更有耐心,更喜愛教養孩子的經歷。這些“全職爸爸”樂此不疲,還利用互聯網互相鼓勵,組織“全職爸爸協會”哩!
英國爸爸——開發寶寶催眠APP
33歲的尼菲爾德常被1歲的雙胞胎女兒吵得睡不著,但他發現,某些令人放松的聲音可以令她們打呵欠,很快入睡。他開始把海浪聲、雨滴在車頂的聲音,以及貓咪滿足時發出的聲音錄下來,每當女兒醒過來吵鬧時,便播出其中一款聲音,果然發現她們都很快再入睡。
他最終把這些能催眠寶寶的聲音制作成“極簡聲音環境”的應用程式,專供用戶下載到iPad和iPhone里,用來安撫小孩入睡,全球父母皆可下載使用。這也讓尼菲爾德一年內賺進6萬英鎊(約合人民幣60萬元)。
法國爸爸——天天帶孩子出門
法國爸爸主張一有動手能力,就讓孩子自己吃飯。不管吃多少,吃得多狼狽多麻煩,都讓他自己吃!時間可以長些,但要限制,到時候就收桌子。第一次可能會吃得一塌糊涂,兩次、三次,四次、八次,孩子就會逐漸學會吃飯。
自己穿衣,動作慢,甚至穿錯了都不要緊,要堅持讓孩子自己穿;系不好鞋帶,要大人幫忙,不行;睡覺要大人“拍拍”,不行。
去商店,孩子只能買一樣玩具,買了火車,就不能買機器人,央求也不行。法國爸爸認為,這是培養孩子的選擇能力——只能一樣,自己選擇。
法國爸爸天天帶孩子出門,出門買瓶醬油,也帶孩子去。每個周末都要出遠門,海邊、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一處不落。2個月時就帶孩子出門旅行,美國夏威夷,日本迪斯尼……法國爸爸認為,讓孩子從小看世界,日積月累,他會熱愛世界,熱愛自然,熱愛人類,并生出責任心。
為父細說這幾年
兒子的那些事 王賀
時間定格在2007年6月3日下午3時12分,那是永恒的一刻,一聲清脆的哭聲劃破產房的沉寂,也撼動著一個初為人父的男人的心田。妻與兒子被從產房推出來的那一刻,我百感交集,喜悅充滿心間,傻傻地站著,看著妻和這個剛降生的兒子。
末曾生兒育女的人恐怕永遠無法體驗到做父母的愛心有多癡,面對這新的生命,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我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給人驚喜的小子
兒子的降臨,生活充實了許多也忙碌了許多。生命有了一種寄托,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下班回家的腳步急促了,肩上的責任重了,出差的思念加厚了……
兒子一歲一個月時,有天下午剛下班打開門進屋,妻便高興的對我說:睿睿(兒子的乳名)會自己走啦,睿睿會自己走啦!妻高興且激動不已。
原來,中午妻和岳母在廚房做飯,兒子在陽臺的坐墊上玩球,妻便在廚房喊兒子的名字。兒子先是爬著過來,然后就自己站起來,竟自走著到了廚房。妻說當時兒子走得很穩!其后兒子便不停的在客廳里走來走去,很是高興。
其時,在兒子8個月的時候,我們便把兒子放在學步車上,在客廳和臥室里追著我走來走去,知道在逗著他玩,樂的哈哈笑,滿頭汗水的瘋玩。但是有一次聽育兒專家講課,說孩子不應該放在學步車上,應該讓孩子多爬,直至行走,這樣能促進孩子的協調性和大腦的發育。于是很后悔當時給兒子過早地放在了學步車上。
兒子很愛唱歌,讓我驚奇的是,他一點都不跑調。因為我五音不全,所以基本上不唱歌,妻只是比我稍好些,兒子沒有遺傳我們的五音不全,這真令人驚喜。每每看到兒子邊玩邊唱自得其樂,我心里比他還高興!
2011年初,我給兒子報名參加了第十九屆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CHIC)的“發現CHIC潮童——小模特選拔大賽”活動。經過海選,兒子入圍50名寶寶現場才藝賽。遺憾的是,兒子進行現場才藝表演和走臺時,我正在國外考察,沒能趕回來看兒子的表演。妻子說兒子非常棒,不管是走T臺,還是歌舞都表現得很好。我抱著兒子轉了幾圈,在他的臉上親了幾口,他呵呵笑著說:爸爸,我很棒吧!
后來,兒子進人了決賽,并在CHIC展會上和新絲路專業小模特同臺走秀,并獲得12名潮童獎之——最佳氣質獎。這是兒子獲得的人生第一個獎項!
會用詞兒了
兒子用詞越來越貼切。有次去海子公園玩,兒子特別喜歡走橋,遠遠看到人工湖上面有一座橋,他就跑過去,說:爸爸,你看這橋,真有趣,彎彎曲曲的!
感覺兒子從3歲開始說話順暢以來,成語越來越多,而且用得很正確,這應該跟每天晚上聽兩個故事有關系吧!記得2010年的國慶節,家里來的客人中有一個比兒子大幾歲的小姐姐。晚上剛吃完飯,他就拉著小姐姐的手說,我們玩吧。并邊走邊說:這真是美好的日子,我心里美滋滋的!引得大人們狂笑。
有天晚上,我想把兒子的照片上傳到兒童模特網上,發現一張兒子在公園草地小便的照片,開玩笑地說要把這張照片傳到網上去。兒子急忙說:“別傳,這是我的隱私!”哈哈,我和妻大笑,你這4歲的小屁孩還知道“隱私”。
兒子的自律性
答應孩子的事,我基本上都要做到,除非有特殊情況,我會把原因說給他聽,告訴他因為什么沒有做到。身教勝于言傳,現在無論在任何場所玩的時候,只要跟兒子說,時間到了,我們該走了'他都會毫不猶豫地跟著走,從不無理取鬧,賴著不走。
陪兒子逛商場或是超市也一樣,我們事先確定好今天要買什么,兒子就很少主動要這要哪的。記得有一次在華堂,他看到一個很好看的豬頭小抱枕,他用小手輕輕撫摸著小抱枕,我和妻都假裝沒看見,向其他貨架走去。
兒子緊緊地拉著我的衣襟,看看我,回頭看看小抱枕。我蹲下來拉著兒子的小手說,把你的想法說出來,不說出來我怎么知道你要干什么呢。爸爸,你給我買這個小“豬頭”好嗎?我說好,并告訴兒子,不管要什么,先把你的想法說出來,我和媽媽看是否合理,合理的我們就同意。這是兒子第一次主動要求買東西。
此后,再到超市或商場,兒子會主動要求買他喜歡的,合理的就同意,不合理的先訴他原因,兒子很講道理,在這事上從不吵鬧。
去年圣誕節,我給妻買了巧克力,給兒子買了個長腿的圣誕布偶。兒子很高興,但看了看媽媽的巧克力,很認真的說:媽媽,爸爸給你買的巧克力真好,我能吃一顆嗎?妻點頭,并說只要兒子表現好,每天可以吃一顆,兒子歡呼。
此后,每每在家休息或從幼兒園回來,兒子總是簡單地向妻匯報當天的表現。“媽媽,今天我在幼兒園里表現得很好,同學選我當班長啦”“媽媽,你不在家的時候,我把今天的悟空識字學完啦”“媽媽,今天我畫了一幅很漂亮的畫”“媽媽,今天我學會一首新歌,你聽聽……”,裝巧克力的盒子放在兒子隨手能拿到的地方,他每天只吃一顆,從不多拿,也從沒要求多吃一顆。
父親這“工作”
說真的,與妻在兒子心目中的地位相比較,我這做父親的顯然弱了許多。妻從懷兒子后,在家做了3年的全職媽媽,與兒子的感情非常深。
雖然沒有被兒子放在第一位,但我也不至于遭到抵觸,因此,我沒有尋求兒子對我有強烈的情緒聯系,我覺得,換種親子方式反而對我們這些老爸有利。
換句話說,妻做不到的相處方式,由我來做很受兒子的歡迎。比如到公園玩的時候,我教兒子翻筋斗,一起扔紙飛機,和他玩單杠、賽跑,還有跳遠、蹦高……兒子的笑聲總是蕩漾在耳邊,那可真是世界上最動聽的音符。
老師眼里的他們
個性鮮明的好爸爸 北京空直藍天幼兒園 王佩華
在學齡前,相對爸爸來說,孩子跟媽媽比較親,因為媽媽會經常抱抱孩子親親孩子,關心孩子生活起居的點點滴滴。經常和孩子交流,告訴孩子“媽媽愛你”。而爸爸,在孩子心目中是一個榜樣,是心中的一座大山,他可能會把孩子寵愛得沒有原則,也可能會嚴肅得讓孩子難以接近,可能是孩子的良師益友,也可能是細心溫和的“媽媽”。
無論爸爸們用什么樣的方式和孩子相處,我們都不能否認他們對孩子的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個性鮮明的好爸爸吧。
感性寵愛型
爸爸對孩子的愛幾乎都是有原則的,不會一味冷酷地要求,也不會一直盲目地溺愛,在這其中,有些爸爸對孩子的寵愛很感性,就像錦兒的爸爸。
錦兒,是一個活潑好動、樂觀開朗的小男孩,他圓圓的腦袋上長著一雙大大的眼睛,一笑大眼睛就成了小月牙,最讓人歡喜的是從早到晚他臉上都掛著笑容,真是人見人愛,當然最疼愛他的還是他的好爸爸。
爸爸經常出差在外,所以很少陪伴孩子。每次他只要一回來就肯定要接送錦兒,我們常會看到這樣的畫面:早上錦兒在爸爸的懷里,摟著爸爸的脖子來幼兒園,晚上則是騎在爸爸的肩上回家,任憑錦兒在懷里如何肆意撒嬌,在頭上怎樣“興風作浪”,都會看到爸爸滿臉的幸福。
看,只要他們心里愛著孩子,就想用自己覺得最好的方式表達出來,給孩子買他想要的所有玩具,花所有的業余時間陪孩子逛游樂場,讓孩子在身邊肆意撒嬌——都是讓這類爸爸感到最幸福的事情。
不茍言笑型
當然也有些爸爸不茍言笑,對孩子的要求也會比較嚴格,他們有他們的教育方法和理念。他們不允許孩子挑食,不允許孩子遲到,孩子生病了也會盡量要求孩子去上學等等。孩子做到了是理所當然,沒有做到就是不應該,當然在孩子有進步的時候,爸爸也會給予肯定,希望孩子再接再勵。典典的爸爸就是這樣。
和典典聊天時我得知,由于爸爸的工作性質,每天都是早出晚歸,有時候會一連幾天都不回家,所以他很少見到爸爸。媽媽說每次典典見到爸爸都很高興,前一天晚上就開始歡天喜地了。可是一旦見到了爸爸,他卻不怎么和爸爸聊天,從不粘著爸爸,只是在爸爸的旁邊自己一個人玩,即便是這樣他也很開心。
典典知道自己是愛爸爸的,爸爸也愛他,卻不知道爸爸的愛遠遠比自己想象的要多得多:每次爸爸晚上回來,典典已經睡著了,爸爸就輕手輕腳去孩子的房間幫他蓋被子,早上走的時候典典還沒有醒來,爸爸還是會輕手輕腳地去跟他再見;每次老師跟他聊孩子的情況,他都非常認真地傾聽,當說到孩子的進步時,他滿心的喜悅都會寫在臉上,可是轉過臉,面對孩子時,又會刻意地隱藏起這份欣喜。
看著典典爸爸,會想到我們小時候,我們的爸爸,多數都是這樣,用傳統的方式愛著孩子,不擅長用言語、行動表達他們的愛,可是越長大我們越能真真切切感受到。
孩子玩伴型
很多爸爸喜歡和孩子一起玩,尤其是男孩子的爸爸。除了把玩當做增進感情的方式方法,爸爸們更是想在玩中引導孩子學會觀察,學會思考,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動腦做事,遇見困難自己面對——就像大馬帶小馬一樣。兜兜的爸爸就是一個典型。
兜兜的動手能力很強,媽媽說這一點很像他的爸爸,每次買回來新的玩具,兜兜都會拆了再裝,再拆再裝,爸爸從來都支持兜兜的這個愛好,甚至會和兜兜一起拆玩具。兜兜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和爸爸一起修理壞玩具。
一次兜兜的玩具水槍壞了,媽媽建議兜兜玩別的,可是爸爸過來拿起了水槍說:“讓我們看看是哪里出了毛病。”然后就和兜兜一起修理,還不時引導孩子找出問題:“是不是開關壞了?”“是不是噴頭出現問題了?”“是不是因為漏水的原因呢?”……爸爸這樣問著,孩子的思路也隨著爸爸的問題展開,“也許是吧”“那我們拆開來看看吧”“不會的,以前就有點漏水也可以用啊”“讓我來修”……兩個人就像同齡人一樣,有問有答,你修一修,我試一試,邊思考邊修理。
在爸爸的影響下,兜兜的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動手能力都比較強,思維也很活躍。因為經常獲得成功得到大人的嘉許,所以他在性格上就自信開朗。無疑,這樣的爸爸非常受孩子的崇拜和喜歡,他們的教育方法在孩子身上也獲得了良好的反饋。
慈愛媽媽型
一般孩子在園咳嗽了沒有、吃的什么菜、吃多少、大便了么、睡覺怎么樣等生活問題都是媽媽非常關注的,而樂樂的爸爸比媽媽更加關心。
“我們家樂樂最近食欲不好,請老師少給她盛點。”
“我們家樂樂有點咳嗽,請老師提醒她多喝水。”
“我們家樂樂前幾天摔了一跤稍微碰到了頭,這幾天都沒事,可是昨天晚上她說有點頭暈,請老師幫忙多關注下,有事給我們打電話。”
“我們家樂樂今天想梳一個小辮。”
諸如此類生活瑣事,樂樂的爸爸都非常清楚,因為他和所有的媽媽們一樣,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被照顧得很周到。其實很多爸爸都是這樣愛著,只是不善于表達,或者覺得婆婆媽媽,如此心細如發的好爸爸還真較少見到呢。
老爸叫板PK老師
有好爸爸才有好孩子 東子
美國耶魯大學的科學家最近的一項研究表明:由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們在學校里的成績往往更好,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
哥倫布曾說過:“世界是勇敢者的天下。”因為每個人在人生旅途中,都需要勇氣,而這份勇氣也來源于從小自信心的培養。而自信心大多與父親有著不可割裂的關系。不僅如此,爸爸往往能賦予孩子堅韌、大
膽、果斷、自信、豪爽、獨立等特點,由此成為孩子的精神支柱,孩子成長的力量源泉。因此,必須重視父親教育。
而且,為了培養出好孩子,首先我們必須要做個好爸爸。
好孩子的標準,在此就不贅述了,大家的看法幾乎是一致的。而好爸爸則不同了,那么什么樣的爸爸才算是一個好爸爸呢?
說起好爸爸,有這樣一個在記憶里不時閃現的鏡頭:
兩年前我旅居沈陽時,盛夏的一天傍晚,我到位于沈陽東站北臨的平房區散步。穿過一條條臟亂不堪的狹窄小巷子,我悠然地前行。突然耳畔響起一陣洪亮的歌聲,循聲而至,透過開著的窗戶,我看到一個穿著大褲衩、裸露著上身的30歲左右的男子,在一個燒著水冒著煙的煤爐子旁意情高歌,一個穿著花裙子的五六歲小女孩在炕上,伴著爸爸的歌聲在翩翩起舞,他們的臉上寫滿歡樂……
我簡直看呆了,不知不覺地就那樣站了好幾分鐘。原本出于多年做記者的習慣,我對什么都愿意一探究竟,但我還是強壓下等他們唱完和他們聊聊的沖動,悄悄地離開了,因為我不想去驚擾這對沉浸在幸福的天倫之樂之中的父女。
歡樂可以給孩子帶來樂觀、帶來自信、帶來希望……一個能夠給予孩子樂觀、自信、希望的爸爸,定然是一個好爸爸。
所以說,好爸爸和錢、權、物沒有關系。擁有再多的物質財富當再大的官,而為了忙于應酬,對孩子不管不顧。即便你給孩子再多的錢,再好的物質享受,你也不是一個好爸爸。因為孩子所需要的精神營養是空白的,不能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就是對孩子的心靈傷害。一個給孩子造成心靈傷害的爸爸,斷不會是一個好爸爸的。
當然,好爸爸是沒有統一標準的。但是,在孩子需要你的時候,你能夠幫助他;在孩子失落的時候,你能夠鼓勵他,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你不是馬上責備他,而是耐心地溝通;在孩子迷茫的時候,你能夠引導他幫助他;在孩子做對的時候,你能夠贊賞他認可他;在孩子獲得成功的時候,你能夠與他分享……這顯然是一個好爸爸該做的。
如果你是一個能堅持和孩子鍛煉身體、陪孩子玩,一個能夠控制自己的煩躁情緒并具有幽默感,一個注重自身素質發展和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習慣,一個能客觀公正地看待孩子、理性地面對孩子,一個具有開放的心態、寬廣的胸懷,一個能經常與孩子換位思考并做到理解、尊重、信任孩子的爸爸,你定將收獲一個好孩子!
大量事實證明,有好爸爸才有好孩子,一個合格的爸爸勝過100個優秀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