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學者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愛干家務的孩子種不愛干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業率為15:1,犯罪率是1:10,離婚率和心理疾病率也有嚴重的差別。育兒專家也奉勸廣大家長,千萬不要忽視家務勞動,它對寶寶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但在前不久,有一項關于小學生做家務時間的調查,結果顯示,美國孩子每天的家務勞動的時間為1.2小時,韓國孩子是0.7小時,英國和法國的孩子可以達到0.5~0.6小時,而中國孩子卻不足0.2小時。為什么我們的孩子做家務的時間最少,這和家長的教育觀念有關。家長們只注重孩子的智力開發,卻忽視了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人,對他的生存技能的培養。
孩子能做什么樣的家務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這么小能做什么家務?其實對于孩子而言所做的家務,并不是跟我們心中想的家務范圍一樣,更多的是指生活處理能力。曾出過8本暢銷書的美國育兒專家伊麗莎白·潘特麗,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特點設計了一份《兒童學做家務事年齡表》,雖然背景不同,也可給中國的家長作為參考。
2~3歲:可以在家長的指導下把垃圾扔進垃圾箱,或當家長請求幫助時幫忙拿取東西,如幫媽媽把衣服掛上衣架;使用馬桶,刷牙澆花,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歲:除了以上技能外,還要喂寵物,到大門口取回地上的報紙,睡前幫媽媽鋪床,飯后自己把碗盤放到廚房水池里,并幫助媽媽把疊好的干凈衣服放回衣柜,把自己的臟衣服放到裝臟衣服的籃子里;
5~6歲:需要學會做簡單的飯,幫忙洗車擦地,清理洗手間,掃樹葉,掃雪,會用洗衣機;
9~24個月:可以給孩子一些簡單易行的指示,比如讓寶寶自己把臟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等;
4~5歲:要學會準備餐桌,飯后把臟的餐具放回廚房,準備自己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13歲以上:換燈泡,換吸塵器里的垃圾袋,清理冰箱、灶臺,修剪草坪等繁雜的家務也被列入清單。
家務勞動的好處
1 勞動可以改善呼吸和血液循環,促進生理的新陳代謝過程,還能調節大腦疲勞,有利于大腦的發育。可見,勞動不僅能強身,還能益智。
2 勞動中,孩子的雙手都活動,有益于左、右腦的開發,從而促進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發展,有利于學習能力的提高。
3 勞動中孩子要進行安排和計劃,可以培養孩子的分析、判斷能力,發展創造能力和動手能力,有利于孩子搞小創造和小發明。不少這方面的佼佼者部深有體會。
4 勞動能培養孩子勤快、主動的工作態度,有利于培養任務意識、責任感和義務感。這不僅有利于孩子做個好學生,也有利于日后的成材。
5 勞動能培養孩子關心家長,關愛他人,不是只會享受別人的服務,也能主動為他人服務,成為家長的小幫手。
6 勞動能培養孩子自理、自立、自強,提高獨立生活能力,發展進取精神,這是成材的重要因素。
7 勞動可以培養孩子正確對待別人的勞動,珍惜勞動成果,尊敬他人的勞動,尊敬勞動人民。
8 勞動能鍛煉孩子吃苦耐勞、克服困難的意志力,養成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好作風,使孩子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有利于日后的生存發展。
9 勞動讓孩子動手創設良好的環境,享受自己勞動的結果,從而深切感受勞動的快樂。
10 孩子參加家務勞動,和家人一同操持,一同分享,可以促進家庭人際關系的融洽,增進親情,形成和睦、團結的家庭。
現代中國家庭,很多孩子在家里只管念書,百事不管,不愛勞動,不會勞動。其實,孩子很小的時候是喜歡做事情的,這是小孩子好奇、好動的天性使然。家長不要在“疼愛”的名義下,扼殺了寶寶愛勞動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