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普及書法教育的見解
中國書法是用毛筆、墨汁、宣紙等材料書寫漢字,由于書寫內容的意義美及特定形式的墨韻美,在完成信息交流功能的同時,中國書法以其特型符號和筆墨韻律生發出人格精神與性情志趣,給人以美的享受。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電腦、手機的普及,人們的交流方式以及學習方式都發生了極大變化,中小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有所削弱。在中央提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背景下,書法作為百姓喜聞樂見的一門傳統文化藝術完全能夠擔負起傳播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任。而我們每一位中華民族兒女,都應該增強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娃娃們學書法有何益處
一、個人修養與文化素質同步提高。孩子從小受到良好的書法教育,不僅能夠提高他們的書法素養和藝術修養,而且對培養嚴謹而踏實的學習態度具存極其重要的意義。學習書法能夠讓孩子集中精力,對于孩子靜心學習和性格的形成也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二、生理健康與心理健康同步實現。對書寫過程的思考與領悟,對碑帖的觀察與分析,對書法習作的評價與反思,都有助于兒童思維能力的全面提高。在運用毛筆進行書寫的過程中,手的操作感覺被及時傳遞到大腦,大腦的思維活動不斷向手指發出命令,孩子逐步學會了合乎邏輯的思考,因此使用毛筆寫字能促進兒童生理和心理健康。
三、培養耐力和開發智力同步發展。許多兒童特別奸動調皮,學習中難于靜下心來,而學習書法需要腦、眼、手全身心的投入配合,雙手不同動作及其與全身肢體的協調配合,這就讓兒童養成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并提高理解力和想象力,為將來學習文化課奠定良好基礎。
四、一技之長與豐富人生同步拓展。從中國傳統文化層面上講,書法即“陰陽之道”,陰陽之道即哲學表現:如曲直、方圓、平仰、開合、藏露、虛實等等辯證關系蘊藏其中,從小學習書法能從中悟出許多分析問題、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道理。因此,同樣兩個人,相同的學歷、經歷,從事同樣的職業,一個練過書法,另一個沒有練過。前者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方法、視野和境界就可能高于后者,所以寫一筆奸字不但使人成長,而且修心養性,陶冶情操。
娃娃們學書法從哪里入手
篆書是大篆、小篆的統稱。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國文字,它們保存著古代象形文字的明顯特點。小篆是大篆的簡化字體,其特點是形體勻逼齊整。每個篆字都是一幅生動的圖畫,每個篆字都有一個傳延千年的故事,每個篆字都可以追溯中國文字發展的脈絡,每個篆字都承載著先民們生活和勞動的方方面面——我認為娃娃學書法完全可以從篆書入手。
清末書法大家趙之謙在他的《章安雜說》中有這樣的論點:“書家有最高境界,古今二人耳。三歲稚子,能見天質;績學大儒,必具神秀。故書以不學書不能書者為最工”。就是說,“三歲稚子”依恃其所具有的自然、天真、純潔的本性,而在學書方面堪與“績學大儒”一比高下。
孩子精力有限,且貪玩好動,有什么能像圖畫和故事一樣吸引他們呢;漢字歷史源遠流長,書法魅力不可抵擋,還有哪國人能得到先祖們如此得天獨厚的恩賜呢;無需等待和觀望了,趁孩子天性未泯,盡早接觸書法,學習書法,善莫大焉!
邊畫畫 邊認字 聽故事 學書法
每個篆字都是一幅生動的圖畫。從下期開始,本刊特邀李建春老師教娃娃們一邊畫畫一邊學習書法藝術,認識漢字的同時,還能聽到有趣的故事……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