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要達到的教育目的,是靠體現正確價值觀的措施逐步滲透從而實現的。因為最好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就像上等的補藥,會使人的身體慢慢強壯起來,而不可能是一劑猛藥下去使人鼻子流血,眼睛冒火。
我是1989年來附中工作的,期間當了18年班主任。回顧一下自己走過的路,我不認同追求所謂的成功。因為,在如此浮躁的社會條件下,很多“成功”都有急功近利之嫌,讓我們還是堅守本分吧,尤其是對教育事業。
教育的功能是服務社會,教師的本分是教書育人。教師是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和全面發展而服務的,同時也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公民和優秀的建設人才。學生犯了錯誤,意味著他遇到了困難,此時正是教師教育幫助他的好機會。要讓孩子既能接受成功,也能正視錯誤、失敗與挫折。沒有經歷過錯誤、失敗和挫折的成功其實也是危險的,我們應培養他們在失敗和挫折中奮進的勇氣。這樣我們就不會把學生當成一個概念性的符號,而是把他們看成一個個有鮮明個性的人,就會承認并尊重學生的特點,并在此基礎上揚長避短。
當我們真心為學生著想時,學生一定知道。當一種良好的師生關系在此基礎上形成后,學生能快樂成長,以后能有所作為,最起碼他們能成為身心健康的合格公民,同時他們也能理解老師,包容我們的缺點。
歐洲最大的一家制藥企業總裁給員工這樣的訓示:“記住:我們是救人的,而不是逐利的。這一點記得越清楚,我們的利潤自然也就越豐厚。”也就是說,一個企業所追求的是產品的質量,而不是利潤。當產品質量高時,利潤作為其副產品自然會隨之提高。反射到教育事業,如果追求學生的全面發展,整體提高,那么,分數與名次自然會水漲船高。但如果只是一味地、片面地強調成績,也許短期內會有一定起色,但其所帶來的副作用卻是難以預料的。
清華大學的學生用硫酸燒熊的事件正好說明了這個問題。能考上清華的學生,不能說不優秀,可為什么一個“優秀”的學生能做出連“壞”學生都做不出來的事呢?事后,記者走訪了他不同時期的老師及同學,他們共同的評價是:“他沒什么朋友,不愛玩,但刻苦,努力,成績優秀”。記者去了他的家,在他的書房里,只有兩類書:英語和數學的教輔書。其實,我們知道,這些東西不能算作書籍,因為它們只能提供解題技巧,而不能提供任何思想。那我們作為教師能否認識到自己更深層次的責任呢?我們的責任是:不僅要關注學生看得見的紀律、成績,更要重視看不見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
我們想要達到的教育目的。是靠體現正確價值觀的措施逐步滲透從而實現的。因為最好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就像上等的補藥,會使人的身體慢慢強壯起來,而不可能是一劑猛藥下去使人鼻子流血,眼睛冒火。教育是靠心靈的交流和彼此的信任。而絕非盛氣凌人的斥責。當然也不排除使用強力消炎藥的特殊情況。以達到藥到病除、立竿見影的效果。
就像讀什么樣的書,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一樣,今天我們怎么對待學生,明天他們就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他人和社會。祖國的明天將完全取決于他們的素質。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不用教育,因為通過我們合理有效的教育。學生已經具備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能力。教育學生需要一定的計劃性,但更多的時候具有隨機性和偶然性。因為有些情況我們不可能事先知道,處理教育問題時能夠做到隨機應變和恰如其分,靠的是平時對學生的觀察和了解;在完成教育學生這一重要而神圣的使命時,能夠做到表面上的輕松與隨意、優雅與從容,靠的是對學生的責任心。靠的是對教育的熱愛和對教育的理性思考。
我們教學生三年,五年,要為孩子們的未來考慮三十年,五十年,要為國家和民族考慮三百年,五百年。我想,只有這樣,我們才無愧于“人類靈魂工程師”這個稱號。(作者系內蒙古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