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長波:
當代中國最需要年輕人去做什么?是創業與創新。沒有一代年輕人敢擔風險、勇于創新,中國的發展就會失去動力。正是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年輕人千軍萬馬,一窩蜂地擠上通往公務員的“獨木橋”,是令人擔憂的。
@神經研究所的孤獨患者:
在我國,對音樂版權的概念是模糊的,重視版權不僅是杜絕盜版而已,各種以盈利為目的需求的音樂企業、群體或個人,都有義務付費。音樂不是利益,付費是種尊重,無條件濫用讓音樂變得廉價,音樂人得不到任何回報,唱片所以衰敗。但唱片衰敗并不可怕,版權價值衰敗才是最可怕的。版權價值是一切的源泉。
@哈市大灰狼:
有一個問題被長期忽視,現今我國的中老年人由于某些歷史文化原因,很多人精神生活極其匱乏,不得不把全部生活的意義寄托于兒女,這無形中加大了兒女的精神壓力,兩代人之間沒有精神交流,多數是單向索取。對此情況的解決方法無外乎兩點,加大國家養老福利以及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讓老年人有屬于自己的人生。
@吳征brlJno:
一位河南老人為拆遷跳樓了,于是誕生了一個新詞——“自主性墜亡”。聯想以前那些矛盾的新詞:休假式治療、盈利性虧損、維護性拆除、通脹式緊縮、增長式回落、肥胖式瘦身、污染式環保、結構性減稅,現在終于知道什么叫糊涂性明白了。
@劉尚希:
中國未來發展會怎樣,離不開兩個基本判斷:一是中國的發展已經從主要靠物質資本來支撐過渡到了必須靠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來支撐的新階段;二是中國發展的難度不是一條水平線,而是向上的。發展難度越來越大,越往后越難。整體實力增強了,同時面臨的風險也大了。
@召平湖:
內蒙古霍林郭勒因污染嚴重很難看到牛羊等動物,當地政府在草原上放置了大量用白石膏制作的牛羊雕塑。初一看,以為是營造的作品……藝術源于生活,就會反映出現實的荒誕;藝術是人來欣賞的,就會反射出人性的棱角……真希望,這僅僅是一項魔幻現實主義的新時代作品。
@周京平:
接完一個外地老學生跟我補說生日快樂的電話,竟然心情大壞,不吐不快。其供職于所謂名校,收入數倍于我。這個我并不驚訝,驚訝的是多屬灰色,更驚訝的是他們學校居然有培訓新來的老師,哪些錢不能收,能收的又如何收。在下從教近30年,至今未能明白,收了學生那樣的錢,你還怎么教書育人呢?
@姚晨:
素來敬重文化人,看到碼字漂亮的總會貼熱臉主動關注。但最近總能看見幾位互相關注的博友,動不動就愛寫:“演員們都智商低下”、“明星們都是傻x”……每當我不幸路過,就有種被打臉的感覺。倘若互相關注無法以互相尊重為前提,那還是互相拉黑為好。深深感悟:會碼字的,真不都是文化人。
@蜜絲潘潘:
工作多年才逐漸感受到經驗才是重中之重。也見識了很多90后的眼高手低,半年甚至兩三個月就換一份工作,換來換去最終換成了個待業狀態。姿態放低點,腳踏實地,總會找到一個謀生的飯碗。先擺脫待業啃老的狀態,在工作中才會發現自己適合做什么,有資本了再跳槽,一步一個腳印,總會有屬于自己的天空。
廣東佛山通過游戲活動選拔副局級后備干部
近日。佛山南海舉行公推選拔副局級領導后備干部面試,由筆試成績排名前160名的考生參加。為使選拔科學準確又公平公正,南海后備干部選拔委托第三方專業測評機構組織考評,由20多位心理學教授、博士、碩士研究生組成的專家團隊擔任評委。通過“自畫像”、“情景討論”、“戶外活動評估”等多種創新方式考察應試者。
其中,在“自畫像”環節,要求每個考生畫出“心目中的自己”,用心理學投射的方式來考察應試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質;歷時一個小時的“情景討論”,分為輪流發言、討論辯駁、總結發言三個階段。考察應試者的溝通能力、學習分析能力、情緒管理能力和人際影響力;“戶外活動評估”則通過多個游戲活動,測試應試者的領導力、應激反應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團隊競爭力,以及靈活性、紀律性和體能等。
南海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南海改變傳統的考察干部方式,創新考察方式和內容,是希望在考察考生知識面、工作經驗的同時,著重考察人崗適應程度等綜合素質。
點評:干部選拔,當具備多重素養,“游戲化”選拔是對選拔流程格式化的一種形式突破。這種實用性創新,或能讓考核指標更趨科學化,對考生的認知層次、道德素養等有更深入地探查。當然,形式靈活意味著考核主觀性的成分增多,這就需要它輔以公允標準,納入社會監督,以“看得見的方式”兌現公平。
(來源:南方日報)
南京鼓樓醫院如五星級酒店
11月5日,位處南京鬧市區的鼓樓醫院新大樓全面投入使用,作為當地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型三級甲等醫院,新大樓除了面積擴大之外,增添了現代化設備和人性化設計,還配備了樓頂停機坪、大廳內價值700萬元的鋼琴、室內來回穿梭的電瓶車、即將開業的星巴克咖啡屋等先進設施,宛若星級酒店。經媒體報道后,此事在國內引起了較大爭議。據了解,鼓樓醫院的前身是1892年由美國基督會資助的加拿大籍傳教士威廉·愛德華·麥克林醫學博士(WilliamE,Macklin,中文譯音“馬林”)創建的一所“基督醫院”,馬林任首任院長,民間又稱“馬林醫院”。
點評:醫院應該以什么為驕傲?浪費的錢可以救助多少病人?到底是誰為此買單?這么高檔的環境和設施,有幾個工薪階層和平頭百姓能享受?說是給前來就診的患者營造出良好的就診環境,但是來醫院都是看病的,誰又有心情聽鋼琴品咖啡呢?民眾要的是實際利益,而不是華而不實的“場景”。
(來源:新華網)
女兒太丑男子告整容妻獲賠
馮先生在女兒出生后發現她長得很丑,完全不像漂亮的妻子,懷疑妻子對自己不忠,可能是與別人生下的小孩。面對丈夫的指責,妻子只得坦承自己曾花約60多萬元進行整容。馮先生頓時大怒,認為妻子用欺騙手段騙自己與其結婚,隨即將妻子告上法庭,要求離婚并賠償其精神損失費。
不可思議的是。法院最后竟同意了他的訴求并準予了他的賠償要求,馮先生最終得到了75萬元的賠償。而妻子花費60多萬元整容不僅沒有換來愛情,還因此丟掉婚姻并賠付巨額賠償。這件事情引發網友熱議。
點評:60多萬元的整容費,妻子如愿覓得如意郎君,然而一場婚變把她打回原形;丈夫獲賠75萬元,贏得了官司卻失去了親情。一拍兩散,演繹了一版新時代的“醒世恒言”,巨額的金錢數字背后,折射出的是薄如蟬翼的家庭關系基礎和不堪追問的婚戀態度。
(來源:烏魯木齊晚報)
我真是不明白,林丹之名氣要比碩士名頭大多了、劉翔之名氣要比政協委員名頭大多了、姚明之名氣要比交大學生名頭大多了。可他們為什么還要大學生、碩士和委員名頭呢?人生不能只求多,也要學會求少,事實上最少的那一兩個往往是最本真、最值錢的。
教育部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提出的這一觀點值得人們思考。
與其問人家“你幸福嗎”,不如問“什么讓你感到幸福”或“什么讓你感到不幸福”。人們常常對自己要什么不一定清楚。但是對自己不想要什么卻很清楚。比如我,就希望這個周末不需要工作,這對我的幸福指數很重要。
匆忙的生活讓人來不及思考那些模糊的概念,媒體人楊瀾對此的評價是:提問亦是一門藝術。
中國的收入分配要改變的是什么?我認為是顏色!一個人的收入分為四種顏色:黑色、灰色、無色和紅色。黑色是行賄受賄等違法的收入,灰色是說不清楚的收入,無色是真實的收入,紅色是莫言得諾獎的收入。讓黑色和灰色越來越少,留下無色和紅色,差距再大,也不會引發重大社會矛盾。
經濟學者馬光遠談收入分配“顏色論”。
中國的個稅其實不屬所得稅范疇,它符合流轉稅雁過拔毛的特點,只是規定了一個免征額,從本質上它還是屬于流轉稅。只有以家庭為單位,從收入中扣除家庭基本生活開支等支出后,如有剩余,再行申報繳納,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個稅,這時才屬“所得稅”范疇。
著名財稅專家馬靖昊解讀“所得稅”。
人們往往認為,是城市將生態環境破壞了,這種說法是非常片面的。城市有城市的問題,但是農村的擴張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更大:牛羊超載、砍樹開墾等導致水土流失,化肥農藥造成大面積水和土壤污染以及養殖和生活垃圾污染,有的地方比城市嚴重得多。農村分散和無節制的發展。也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
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指出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
對于一個官員來說,表達自由在任何情況下都對他有好處。如果他是清白的,表達自由會自動地證明他是清白的,而不會因表達不自由而陷入人們的猜忌之中;如果他是貪腐的,表達自由在一開始就會制止他,而不至于讓他貪腐得無可救藥。
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盛洪認為,自由對官員來講是一把雙刃劍。
這個時代正在失去的一份情感是憤怒。流行的一種情感叫麻木。看到那么多不公正的事情,開始習慣性認為世界本來就是那樣,只要被傷害的人不是自己。保持憤怒有時就是保持希望。
知名時評人石述思言下之意,憤怒有時也是一種正能量。
出國定居的人都說國外的生活簡單,沒有那么多勾心斗角,比較單純。事實的確這樣,但還有另外一個被忽略的事實:大多數人移民后在當地被邊緣化,社交和工作范圍萎縮,當然就覺得簡單了,但在主流的商界政界,照樣是刀光劍影。其實在國內,普通勞動者的人際關系也非常簡單,不信你問一問泥瓦匠。
財經評論員劉戈的話再一次讓我們認識到,社會是簡單的,復雜的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