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嫣
(湖州市吳興區東風小學,浙江 湖州 313000)
用音樂元素引領低年級音樂課堂
唐 嫣
(湖州市吳興區東風小學,浙江 湖州 313000)
音樂的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像這樣的藝術課程教學就更需要講求藝術性、音樂性。音樂元素的關注與教學是音樂課堂教學十分重要的一環,從小學低年級開始,就應該重視并采取各種教學手段從音樂元素入手開展教學,為學生打好一生的基礎。要實現這樣美好的愿望,我們的音樂課堂,特別是一線的音樂教師們如何在課堂中滲透,就顯得尤為關鍵。如果教師能悉心尋求,深入鉆研,精心設計,使學生在課堂中感受音樂的美的同時牢牢掌握了各種音樂元素,并一直用這樣的態度去浸潤每一個音樂課堂,那么優化音樂課堂的教學,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將是必然的結果。
音樂元素;感受;模仿;探索;體會
面對低年級的孩子,如果你問到他們“什么是音樂元素?”我想,一定不大會有哪個小朋友能給出正確的答案。因為對他們而言,“音樂元素”——壓根兒沒有什么概念。但我們的音樂課上,音樂元素的教學滲透卻是一項非常重要,并且十分必要的任務。對于音樂元素的學習,低年級的孩子往往會覺得乏味、無趣,但是倘若咱們想辦法讓孩子們在實際上課中,通過各種各樣的的有趣的教學環節,讓他們用盡可能多的形式去“玩”,并在這些過程里慢慢使學生點點滴滴地認知與練習,日久天長,成效一定顯著。怎么讓孩子們在音樂課上不知不覺“玩”到音樂元素,“玩”好音樂元素,非常值得我們小學低段音樂教師好好思考并付諸于實踐。
(一)力度與速度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又唱又跳是他們對于音樂課堂最直接的詮釋,因此用歌曲表演的方式最為適宜。我們可以動一些腦筋,并且用易懂又不會出現理解偏差的律動呈現一番情景,當孩子們看到這些引導的時候勢必“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提醒孩子們在這樣的嘗試中去關注強弱的不同,并且培養其對此類表現的掌控能力。
比如一年級欣賞圣桑的《袋鼠》時,我引導他們重點表演袋鼠蹦起來和落下歇一歇的過程。全曲用統一行進模式的四句樂句表現袋鼠蹦起來到落地的速度和力度的變化。每一句的前半句是全曲力度最強的片段,我扮演袋鼠媽媽蹦在最前面,請學生扮演袋鼠寶寶跟在后面。我們隨音樂節奏、速度和力度一句一句前進,充分感受到音樂對于袋鼠形象的完美詮釋。我請“小袋鼠”們設計結尾處自己的去處,因為結尾正是全曲走向最弱的片段,我輕輕地說了句:“孩子們天黑了,睡吧!”大家立刻身臨其境,孩子們都輕輕地圍到了我的身邊無聲地蹲下,深深得感受到了結尾走向安靜的情緒。
(二)節奏
說到節奏的教學,就不得不借助肢體動作的設計。在各種作品的欣賞與學唱中,它是最重要也是最不可或缺的部分。這一點是否很好,從孩子們在唱游活動中就能明顯感受到。年齡小的學生很喜歡唱游和表演,每每在課上觀察,這樣時刻收效甚佳。
1.從模仿開始
用簡單的節奏型,引領學生進入節奏,特別是用師生對話的方式,十分管用。
例:

就像這樣的節奏型,不管是用小動物叫聲還是簡單音節的“對話”、模仿,都能受到孩子們的喜歡。
2.各種節拍的認識
在引導學生認識二拍子時,就讓他們聆聽《進行曲》,因為它整齊有力;認識四拍子時,就用比較熟悉的《小燕子》和《小白兔乖乖》等歌曲,體會穩定與柔和;認識三拍子時,就讓他們聽各種圓舞曲,盡量選擇最具有表現力的作品,像《小貓圓舞曲》。此外,“按照節奏念歌詞”也是個很實用也很受歡迎的方法。這樣特殊的有節奏地念歌詞能給人一種愉快的感覺,學歌便會很簡單,小朋友門更喜歡這種感覺,也在其中獲得了很多奇妙的收獲。
很多時候,音樂的美感居然是來自我們身邊最平凡的東西。
對低年級孩子而言,他們會經常發現在我們周圍有很多擁有奇妙音色的“打擊樂器”,就這樣去敲擊最接近自然、最原本的“樂器”,甚至是身體的某一個“部件”, 的確相當地開心。就像是尋找身體和身邊各種能發出音響的東西,這樣的探索孩子們會更容易放開膽子去尋找和探究。
例:

此外,我和孩子們發現,鍋碗瓢盆、玻璃器皿等等也是上等的“打擊樂器”。 就這樣,面對著那么多新鮮的“玩意兒”,孩子們會勁頭十足。給他們帶來的音樂藝術上的啟迪不言而喻,會很關注和敏感地去體驗。
低年級的孩子很喜歡做游戲,我也認為在“玩”中學才是他們面前真正的學習模式。所以我覺得在音樂課堂中精妙地設計各種音樂游戲,也是值得老師們關注的一個問題。
例:怎么讓一年級的孩子們感受不同高低的音感呢?完全可以用三種肢體語言,比如手放頭頂、小手卡腰和輕拍膝蓋。學生看了立馬明白老師的意圖,不但能快速照做,還能牢牢地把知識記在腦中,而且訓練了他們反應能力,可謂是一舉兩得。另一邊,孩子們一面聽我講述,還順利地弄明白了原來樂音也有不同的音高區域。他們馬上理解了,高飛的小燕子就像是處在音高的區域,它的音色比較清澈、明亮;低音區往往會是笨豬、黑熊那樣的笨笨樣子,讓孩子很清晰地體會到音在低處區域的厚重感覺。另一點,在高中低各個區域來彈奏歌曲,則有不同的感受。歌曲《其多列》在中區彈奏時,學生們扮成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哈尼族小朋友又唱又跳;當我在高音區彈奏時,他們快樂地就像哈尼族山林里高飛的小鳥;而我在低音區用非常慢的速度彈奏時,有些孩子甚至表演地就像個白胡子老爺爺!孩子們就在這種游戲狀態下,輕松愉快地認識了什么是音高,更學會了用肢體語言表現什么是音高,用最直接的方式理解了它。
音樂元素是滲透每一節課堂的,在孩子們身上的體現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達成的,它需要老師長期地、系統地落實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想方設法地在激發學生的潛能的同時,也要激發出我們低年級音樂教師的教學創造力和想象力,用最賦音樂性的方式去幫助孩子們完成音樂元素的感知與運用,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審美素養的最終目的。
[1]楊立梅.著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和匈牙利音樂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趙宋光主.音樂教育心理學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3]曹理主.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M].上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G62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