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向東,1973年出生于古都西安,道教全真派龍門正宗二十三代俗家弟子,道號宗陽,現任中國長城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名人書畫院常務副部長、中華孔子學會會員、中國書畫家藝術中心理事等職。
在充滿薄霧的深秋早晨,拓片收藏家張向東說:“《老殘游記續集遺稿》第一回:(老殘)問那道士說:‘西廊下那塊破石片是什么古碑?’道士回說:‘就是秦碣,俗名喚做泰山十字。此地有拓片賣,老爺們要不要?’可見拓片收藏自古有之。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和收藏家之間常以拓片饋贈、交換。其實收藏拓片本身就是對珍貴文物的保護和利用?!?/p>
拓片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相傳,棰拓產生于隋,在兩宋階段,拓片已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并延續至今。拓片不同于書法繪畫,它是集金石學、考古學、美學三位一體的高層次藝術門類。將具有科學價值、藝術價值、歷史價值的高古刻畫、浮雕文物拓制于紙上而形成的一門獨特的藝術形式。
拓片收藏家張向東說:“拓制的文物門類包括甲骨、吉金、陶文、陶范、封泥、古璽、銅鏡、古泉、瓦當、畫像磚石、文字甓、造像、摩崖、墓志、經幢等。韓愈在石鼓歌中所贊“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寶存豈多。薦諸太廟比郜鼎,光價豈止百倍多?!敝谱魍仄仁且环N手藝也是一門藝術。當你遇到一通名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親手來拓,眼看著一張潔白的宣紙慢慢變成一副絕世佳作的時候,簡直是一種精神上的極大享受,仿佛有一種思接千載目通萬里與古人對話的感覺。收藏拓片不僅讓人增長書法,美術,歷史,哲學等方面的知識,也讓人陶冶了性情,提高了審美能力和思想境界。漢畫拓片也不僅是原石的復制品,更是一種藝術的再創作。好的漢畫拓片不僅能將雕鐫塑作的三維作品忠實地轉換成二維圖形,而且還能通過傳拓中特殊的方法在紙面上形成某些特殊的肌理或凹凸,使這種二維圖形有濃濃的金石韻味。好的漢畫拓片歷來被學者和藝術家所看重,并往往成為他們做出一些重要判斷的依據或提高藝術表現的借鑒。
張向東喜歡草書自然更喜歡草書拓片。他喜歡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的行云流水剛勁果斷;喜歡張旭《千字文》的放蕩不羈桀驁不馴;喜歡懷素《自述貼》折釵股筆法不失方圓而剛柔并濟的霸氣;喜歡孫過庭《書譜》的嚴謹和俊秀。他現在也走上了書法之路,每天臨池不輟,筆走龍蛇。
他收藏拓片已有十幾年的時間了,拓片種類涵概:摩崖刻石、書法、名人墓誌墓碑、漢畫像石、漢磚、瓦當、鐘鼎銘文、宗教經文、名人造像等。在這些藏品中有很多都是來之不易非常珍貴的拓片。例如他收藏的山東鄒城的《鐵山石頌》拓片,長十三米,寬五米,屬于摩崖刻石,光拓下來就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況乎碑刻于魏晉時代,是榜書鼻祖,可謂巨制,足稱神品!再如他收藏的河南偃師的武則天手書《升仙太子碑》拓片,長六米七,寬一米六,碑文兩千多字,筆法遒勁,字體雋美,其中就有武則天生平創造的二十幾個漢字,包括武則天為自己起名“武曌”的“曌”,意為日月當空,天下光明。他收藏名碑拓片還有《顏家廟》、《曹全碑》、樓觀臺老子創造并手書“道家養生密字對聯”、歐陽詢撰序并書“大唐宗圣觀記”(歐陽詢一生唯一的一通隸書碑,被列為全國名碑第十七號,日本著名報紙《朝日新聞》刊頭的隸書大字就集自此碑)、王重陽書法《如夢令》與《王重陽像》、米芾榜書《第一山》、趙孟頫榜書篆字《上善池》以及天下最長的漢畫像石拓片《輯盜榮歸圖》(八米長)和最著名的漢畫像精品拓片《田獵圖》等各種拓片共三千余種。其中一些拓片還有著名書法家賀敬之、劉炳森、蘇士澍、李天池、孟繁禧等題跋。
“張生手持石鼓文,勸我識作石鼓歌。少陵無人謫仙死,才薄將奈石鼓何!”韓愈的石鼓歌詩文講述了先秦石鼓文的書法魅力和深厚的歷史內涵。張向東說碑帖收藏自宋代開始興起,拓片千百年來一直都是極珍貴的收藏品。這些拓片不但為書法愛好者提供了臨摹的范本,而且還為研究歷史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史料。因此這些被稱為黑老虎的拓片雖然不像書畫那樣擁有華麗悅目的外表,但同樣為眾多收藏家所青睞。因為他收藏的拓片豐富且珍貴,所以吸引了眾多書畫界名人前來觀摩,2008年冬天,著名書法家孟繁禧和白樹安應邀到張向東工作室欣賞拓片,孟繁禧還當場為他題寫了《漢風堂》和《碑林閣》匾額。
聽拓片收藏家張向東講金石拓片,讓人感覺到他就像黑白分明的拓片一樣恬淡、自然、古樸;與拓片收藏家張向東交流,就像歷史悠遠的拓片一樣思接千載,有跨越時空的交流、晤對。
拓片收藏帶給張向東的是遠遠超越金錢上的回饋的心靈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拓片收藏投資將是張向東一生對歷史文化的尋根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