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長白山,蜿蜒吉東南。群峰千姿秀,白峰入云端。林海野莽莽,碧水映天藍。瀑布飛流急,七月積雪寒。溫泉如棋布,天涼水益暖。森林沉地下,天池欽山巔。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長白秋韻濃,紅葉賽香山。鬼斧又神工,圣境貴自然。勸君來斯游,北國勝江南。
——《長白山秋頌》
前幾期的內容中,我們觀五湖四海,游名川大江,足跡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本期,小編將本著走一方愛一方的認真態度,堅決改正以往不能專一對待景觀的旅游心態,莊重而肅穆地碼齊方向,全心全意地進行精確鎖定針對式報道。考慮到臨近寒冬,冰雪景觀將會吸引更多朋友的目光,所以本期內容也很快被確定,那就是有著“冰雪童話世界”之稱的——長白山。
長白山地處吉林省東南部,是歐亞大陸東緣的最高山系,鄰中朝邊界,是中國東北的最高峰,因其主峰多白色浮石和積雪而得名。其特有的植被垂直景觀及火山地貌景觀是首批進入《中國國家自然遺產、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預備名錄》的國家自然遺產地,曾先后被確定為首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聯合國“人與生物圈”自然保留地和國際A級自然保護區。長白山及其天池、瀑布、雪雕、林海等等,還曾多次入選“吉尼斯”世界之最記錄,更有中國十大名山、中國最美的五大湖泊、中國最美的十大森林等等美譽,以豐饒廣袤、博大深厚、獨特多樣、悠久厚重的自然資源和人文積淀而馳名天下。
物種:豐富多樣且未受、極少受破壞生物和瀕危生物種類的匯聚地,構成了歐亞大陸北半部生物分布的縮影。
作為東亞大陸在中國境內唯一有高山苔原的一座名山,長白山在植物區系上屬東亞植物區“中國——日本森林植物亞區”的東北地區。從植物區系的組成上看,與其毗鄰的前蘇聯遠東之額穆爾河沿海地區及朝鮮半島北部,屬于同一植物區系——長白植物區系。長白山則是長白植物區系的分布中心。
氣候溫和、濕潤以及降水豐富是長白山地區的一大氣象特色,也正由于這些優越的、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該區植被類型復雜多樣,植物種類十分豐富,造就了令人心怡的自然景觀。除上述自然條件優越的因素之外,水平地帶性因素中地質歷史的演變亦是造成植物種類豐富的重要原因。從長白山植物種類成分上可以看到古老的第三紀孑遺植物種,又可以找到原屬歐洲和西伯利亞的植物種、朝鮮和日本的植物種以及我國華北區系、亞熱帶植物種類成分。這些復雜的區系成分在此交匯生存,從山麓到山頂垂直高差2000米的范圍內,有已知野生植物種類2277種(其中36種為珍稀瀕危物種)、野生動物種類1225種(其中43種是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垂直分布,構成了層次分明的自然景觀帶。景觀帶中包含一些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其中有多種珍稀特有物種,如長白松、高山罌粟、狹葉瓶兒小革、爪鯢等。長白山主峰50公里范圍內的植物垂直分布,代表了從溫帶到極地幾千公里的植被類型,構成了長白山氣勢恢弘的自然美景,海拔300-720米是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海拔720-1100米為長白植物區系,代表植被是以紅松為主的針闊葉混交林;海拔1100-1800米,南鄂霍茨克植物區系成分增多,代表植被為云杉、冷杉為主的暗針葉林;海拔1800-2100米,以南鄂霍茨克和極地植物區系成分為主,代表植被為亞高山岳樺林與亞高山革甸;海拔2100米以上以極地植物區系為主,代表植被是以高山矮小灌木為主的高山苔原帶。5個植物帶中,有1500多種動物在此繁衍生息,構成了歐亞大陸北半部生物分布的縮影。
物產:發育良好、保存完整的從溫帶到極地的垂直分布森林植被景觀,科學價值及經濟價值巨大。
這是老天饋贈給人類的自然遺產,在長白山有由國際A級自然保護區組成的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有吉林省省級自然保護區——長白山特有樹種長白赤松構成的長白松自然保護區,還有中國最大的紅松母樹林原始群落,在長白山海拔1600-2000米的廣闊地帶珍稀植物和高山花卉繁茂發育,組成的高山大花園堪稱東北亞地區各山頂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觀。
長白山的森林生態系統是亞洲東部保存最為完好的典型的森林生態系統,為人類提供著多方面的生態服務。據統計,長白山保護區森林木材總量約7.1×108立方米,生態系統年固碳約2.11×107噸,每年減少水土流失2.83×107立方米,水資源承載能力每年約183.16×108噸,另外它還是重要的物種基因庫,總體生態服務價值可相當于每年約260.63×108元。
作為中國東北的天然生態屏障,東北亞生態氣候調節平衡的主區域、全球稀有的地質地理環境監測地、物種基因儲存庫,長白山的寶貴資源具有極高的科研、保護和開發價值,發展前景和潛力非常巨大。在生態專家的口中,長白山是一個天然而高品質的大氧吧,被稱為中國東北的“生態綠肺”,發源于長白山的圖們江、松花江、鴨綠江三大水系,組成了中國東北地區的水網,全年徑流量達240億立方米,水力蘊藏量347萬千瓦。區內礦泉資源十分豐富,溫水泉日平均涌水量90噸左右,冷水泉日平均流量達200噸。在礦產資源方面,吉林省探明儲量的礦產98種(全國152種),長白山區域有80種。另外,長白山在綠色生態食品、中草藥、旅游服務、科研科考等方面具有強大、領先的產業前景和產業價值。
文化:源遠流長的歷史和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構成了長白山自然大背景中的人文景觀。
談到了文化,這里是中國北方民族的發祥地,關東文化的根基地,北方人民的祈福地,集中體現了以馬背文化、滿族文化為代表的關東文化和北方民族文化。
長白山在中國漢、唐時代,其重要價值就被得以充分承認,且對其地理和生物特點進行了記述。長白山人類活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設立建制的歷史始于西漢時期。長白山先后成為西漢“句麗縣”轄地、東漢“高句麗國”占據地、唐“渤海國”所在地、遼“東丹國”始設地、金代曷懶路屬地、元朝開元和遼陽二路分屬地、明三衛分置地等。至清代,長白山被視為清朝崛起地、“列祖龍興之地”,作為龍脈加以封禁。
滿族是東北地區最早見于歷史文獻的少數民族。遠在三千年以前。滿族的祖先肅慎人便繁衍生息在這片土地上,其后從挹婁、勿吉等民族開始,直到女真人,都可以被看作是肅慎的后裔,滿族的先民。長白山還生活著漢族、朝鮮族、蒙古族等多個民族,民族風情色彩獨特,他們長期與自然和諧相處,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長白山一直被視為神山、龍興之圣地,在金代和清代多次受到皇封,形成了獨具關東地域特色的民風、民俗文化。期間,還流傳著許多迷人的神話傳說,加上至今未解的天池怪獸之謎,使長白山充滿了神奇的魅力。
旅游:長白山極為獨特、罕見的火山地質、地貌,是中國東北最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和東北旅游集散地之一。
長白山是中國東北最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所謂“原始、源頭、元氣”,“神奇、神圣、神秘”,生動概括了長白山神奇、豐厚、博大的自然資源和風土風貌、人文歷史。長白山的四季皆美景。
“春可踏雪賞花,夏可避暑度假,秋觀層林盡染,冬游雪域王國”,長白山火山極為獨特與罕見,是構成地球演化史第四紀階段的突出例證,在長白山火山和森林上發育的天池、瀑布、大峽谷、溫泉群、長白林海、高山花園以及世界罕見的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帶等處天下聞名,其中已查明有49處景區(景點)可供旅游和開發,具有極高的美學及科研價值,是中國東北最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長白山管委會成立的六年來,長白山陸續舉辦了“國際旅游節”、“雪文化旅游節”、“長白山之夏國際滑雪節”、“森林公路自行車賽”、“中國汽車錦標賽長白山拉力賽”等節慶活動,彰顯避暑度假、運動休閑的旅游特色。在旅游產品開發方面,開發了綠淵潭、溫泉康療、雪廊棧道、風情藝術演出等新的旅游產品;開發開放了長白山南景區、西景區及北景區、西景區的冬季旅游;組合了貫穿峽谷浮石林、冰水泉、園池、狩獵場、藥仙園等景點的近十條旅游線路;開辟了科考、攝影、滑雪等特種旅游專線;建設了亞洲最大的、以天然雪為主題的滑雪公園,有效提升了長白山冬季旅游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在交通方面,隨著中國首個森林旅游機場——長白山機場的通航(2008年),以及環長白山區旅游公路的貫通(2010年),使長白山的可進入性大大增強。目前,游客可以從北京、上海、長春、延吉直飛(或轉機)長白山,也可從長春經敦化市,沈陽經通化市,哈爾濱經吉林市,自駕車到長白山,再通過環長白山旅游公路,游覽長白山北、西、南景區。在鐵路交通方面,白河站(長白山北坡、管委會駐地)和松江河站(長白山西坡)通過通化站的中轉,可以抵達全國各個車站(白河站有直達沈陽、長春、通化、吉林市的專線列車)。另外,東邊道鐵路和龍至白河段也于2008年底貫通,自河站將通過東端的和龍站及延吉站。連接吉林站、長春站以及牡丹江站連接東北鐵路網。
長白山在交通上除連接東三省省會城市之外,還有與大連市(山海游)、牡丹江鏡泊湖、吉林市松花湖(山湖游)、哈爾濱(冰雪游)、牡丹江雪鄉(冰雪游)延吉市(邊境民俗游)等東北主要旅游城市連接的直線列車、大巴車或飛機等交通線路,是東北旅游重要的目的地和集散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