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開展社會服務,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學校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如何提升社會服務能力顯得更為重要。對高職院校在社會服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就如何提升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能力提出相應的策略與方法。
關鍵詞: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內涵建設
高職教育內涵建設的核心就是拓展社會服務職能,增強高職院校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實現行業企業與高職院校相互促進,區域經濟社會與高等職業教育和諧發展。隨著科學發展觀指導思想的確立,高職教育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重要,高職教育如何實現科學發展,尤其是怎樣提高學校的社會服務能力與水平,是目前所有的高職院校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
一、制約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的問題分析
目前的許多高職院校,由于其歷史原因,對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以及如何開展社會服務不夠了解。因此,在依托學院的資源開展社會服務方面存在以下問題:
1.服務內容比較單一
大部分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當前只限于培養人才,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開展員工培訓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而以教師為主體,以企業的生產實際需要為對象進行的科技研究和開發,則不成組織和缺少規劃,從而導致高職院校應履行的三個服務職能不全,服務內容比較單一。
2.師資力量薄弱,實踐能力不強
專業實踐技能是高職院校教師開展社會服務的必備條件之一,而該條件是當前很多高職院校教師所缺少的。分析其成因,主要是因為高職院校教師來源渠道狹窄,很多教師是普通高校畢業生,而來自企業一線的專業技術人員,數量和水平都不是很高。因為很多高職院校教師缺少專業實踐經驗,對職業、行業了解很少,缺乏從業的技能和實操能力,使得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工作難以有效開展。
3.激勵引導機制偏差
激勵或獎勵主要包括教師晉升、教師地位和威望等方面。目前高職院校內部或外部均沒有建立起有效促進教師充分實現社會服務職能的激勵機制。對高職院校師資的資格認證、聘用、考核、職稱等方面,仍沿用普通高校教師資格標準及考核辦法。導致現在大多數高職院校教師都是忙于考學歷、評職稱,對社會服務工作沒有積極性。
二、高職院校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的策略與方法
只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對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進行科學準確的定位,結合地方經濟發展,進一步拓展高職院校社會服務的模式,促進校企合作、產學研合作,提升高職院校的辦學實力和辦學聲譽,是實現高職院校基本職能,保證學院科學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所以在策略上應該著重處理好以下三個方面的關系。
1.根據學院的基本條件和產業、行業、區域特點,圍繞行業需求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進行社會服務能力建設,處理好需要和可能的關系。
2.將專業建設與社會服務能力建設緊密結合,以專業建設水平的提高帶動社會服務能力的提升,處理好專業建設和社會服務能力建設的關系。
3.發揮好輻射、影響、幫助、帶動作用,處理好社會服務能力建設與示范作用發揮的關系。
結合本人就職的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近年來在社會服務領域作出的貢獻分析,學院緊緊圍繞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充分發揮學校的人才、技術和資源優勢,全面開展各種社會服務活動,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對社會產生了廣泛積極的影響。社會服務由面向行業企業的單一科技服務向同時面向地方和社區全面開放的社會服務發展。
(1)實施“師資強化工程”。著力提高專任教師的雙師素質,提高兼職教師的數量和質量,打造結構優良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立有利于“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激勵機制,改革學院職稱評審和崗位聘任辦法、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將專業教師的雙師素質提升、社會服務等作為職務晉升的重要考核指標,強化教師的工程實踐和科技服務能力,多渠道籌集資金,創立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專項基金,用于扶持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實現學院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的跨越式發展。
(2)發揮區域內唯一高校的優勢,以“現代化工教學工廠”、院內各實訓基地為依托,與南京化學工業園區、中石化揚子公司、中石化南化公司等國有特大型企業的教育培訓機構合作,共建獨立設置的“永利學院”。面向企業員工、職業院校教師、在校學生、畢業校友、社區居民開發符合不同層次社會居民(離退休職業、社區居民、校友)需求的專項培訓模塊,為各類培訓教育及中職畢業生的學歷提升服務,提高社區民眾的綜合素質。通過準市場化運作,共同拓展培訓市場,實現合作共贏。
(3)開放教學共享資源平臺、圖書館、閱覽室,使學院成為地方社區的文化傳播中心和社區居民終身學習的加油站;面向企業開放實驗室、實訓室、研究所,使學院成為科技人員項目研發、成果轉化的中轉站;開放體育館、運動場和文化娛樂設施,使學院成為地方社區的文體活動中心。通過社會服務功能的拓展,使區域內唯一高校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4)成立“南化院中山科技創業園”,通過與南京市六合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緊密結合,廣泛引進各類科技創新資源,構建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完善產學研聯合創新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創新創業人才,孵化高新技術企業,努力建設成為運行機制開放、產業特色明顯的大學科技園。
總之,社會服務能力的高低是一所高職院校整體發展狀況的重要標志之一,社會服務市場的好壞也是高職院師資水平高低的重要體現。高職院要發揮社會服務的效用和功能,以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為發展方向,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辦出特色,才能使教學質量、辦學效益有進一步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旭東.論地方高校社會服務職能的拓展[J].中國高教研究,2007(8).
[3]成丙炎.對高校社會服務職能內涵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8(5).
[4]張君華.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及發展途徑探討[J].職教論壇,2008(21).
[5]高維峰.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功能淺析[J].文教資料,
2008(12).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