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共青團組織是大學生思想引導的重要陣地,擔負著讓青年學生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幫助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任務。而學生生活社區是大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場所,如何利用好學生生活社區開展團建工作對大學生思想引導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生活社區;團建方法;思想引導
一、案例背景
通過黨建帶團建,全面創新高校人才培養體系與機制,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全面提升大學生素質結合起來,是高校黨團建設工作實踐創新中極富挑戰性的新課題。開展創先爭優活動以來,蘇州市職業大學計算機工程系團委注重延伸工作戰線、拓展工作手臂、創新工作機制,將大學生自主管理模式加入到團建工作中來。
學生生活社區是大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場所。我系團委在社區中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填補了學生生活社區中開展團工作的空白。我系團委從“四自教育”工程: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精神出發,拓展共青團思想工作陣地,為青年學生提供全方位服務的同時,對青年進行思想引導。
二、運作模式和主要內容
社區團建以“四自教育”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將社區主任作為主題教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實施者。
(一)運作模式
1.社區主任的產生制度
每年6月,我系面向全系公開招聘社區主任,全系16個社區,每個社區配備一名社區主任、一名主任助理。我系黨總支、團委從政治素質過硬、品學兼優、曾擔任過學生干部的優秀團員青年中進行挑選。
2.定期匯報
每周定期開展社區主任例會,社區主任每月底向系學生工作辦公室報告工作,每學期末向系黨總支述職,每學期末上交《社區主任工作手冊》。
3.加強管理
我系團委重視社區主任班子建設,每學期對學生社區主任開展學生干部素質培訓會;由系團委督察部監督社區主任例會開展和社區主任值班制度,舉辦社區評優等活動表彰優秀社區,激勵社區主任工作。
4.保障經費
社區中主題教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開展所需經費由團委
承擔。
(二)主要內容
系團委以“四自教育”工程每月教育主題為方向,結合社區特點,由系團委策劃、社區主任帶頭,通過主題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樹立優秀典型對青年進行思想引導,將社區打造成青年思想引導的陣地。
1.通過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引導青年思想
為了以科學理論武裝青年,增強青年責任感,幫助青年自主樹立崇高理想信念,我系團委在社區中開展了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學習會、蘇州市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學習會、社區主任廉政自律大會等學習交流會。為了以形勢政策引導青年,強化青年思想政治意識,我系團委每年結合重大時事政策、我系“四自教育”月主題“公益”開展主題團日活動。
2.通過開展實踐活動引導青年思想
為了以實踐體驗培育青年,引導青年自主樹立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意識,結合我系“四自教育”月主題“公益”和“感恩”,我系青年志愿者協會在社區中招募志愿者,由社區主任帶頭開展了一系列有影響力的志愿服務活動,如蘇州市慈善總會“同一藍天下”義演義賣活動,“康乃馨行動”關愛貧困單身母親志愿者活動,蘇州市滄浪區培智學習關愛特殊兒童活動等志愿者活動、蘇州市吳中區福利院慰問演出等。
3.通過樹立優秀典型激勵青年
樹立優秀典型激勵青年,引導青年自主學習典型、爭當典型、創先爭優,我系團委每年在社區中開展“校園之星”評選,以青年自薦、社區主任推薦相結合的方式,推選出公益之星、學習之星、自強之星、團隊之星。另外,我系每年結合“四自教育”月主題“展示”,開展“社區風采大賽”“星級宿舍評比”,評選出星級宿舍、風采社區、風采社區主任,作為全系學生學習的典型。
三、開展成效
我系團委從“四自教育”工程精神出發,在學生生活社區中開展團建工作,以社區主任為工作開展的主要實施者、帶頭人,促進了青年之間的學習交流,拉近了團組織和基層青年的距離,切實增強了團組織對青年思想的把握。通過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和樹立優秀典型,在增強思想政治意識、樹立崇高理想信念、培養奉獻意識、創先爭優等方面對青年進行引導。在引導的過程中,青年學生成為活動開展的主力軍,實現了自主教育的初衷,使“四自教育”工程成為青年思想引導的落腳點。
學生生活社區團建工作在我系開展以來,共培養了192名優秀學生干部,每月開展的教育活動都得到了32個社區的全員參與,社區優秀團員青年中100余人參加過志愿服務,每年有48個宿舍被評為星級宿舍、16個社區被評為“風采社區”、16個社區主任被評為優秀“社區主任”。
四、今后工作方向
在學生生活社區中開展主題教育、社會實踐、樹立典型等做法貼近學生,了解學生,從學生需求出發開展教育活動,將系部“四自教育”工程精神作為青年思想引導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然而,為了進一步實現社區家園建設、“四自教育”工程和青年思想引導地有機結合,需要扎實的組織基礎,所以,還需在學生社區團組織建設方面進行深入探索。在學生社區中組建團支部,發展團員,做好團籍管理和民主評議工作,把社區主任培養成優秀的團干部,使他們成為社區團組織建設和青年思想引導工作的中堅
力量。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職業大學計算機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