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學教學活動與化學學習方式的關系
化學教學活動是化學教師為了使學生順利地進行化學學習活動、有效地完成化學學習任務、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化學教學資源的實際而采取的一系列步驟。教師的化學教學活動是通過服務于學生的化學學習活動而間接地為完成化學學習任務發揮作用的。同一項化學任務可以通過多種化學學習活動來完成,而決定化學學習活動選擇的主要因素則是個人的化學學習方式。
二、化學教學活動的基本環節
1.化學學習活動的引發——變“被動”為“主動”
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無論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還是創
新、探究學習都是建立在學生自我意識發展的基礎上的學習;建
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主動是一切的開始。
在這方面,可根據凱勒(Keller,1983)的ARCS模型來設計化學教學。把教學與學生的知識背景、個人需求和生活經驗連起來,師生舉例生活中主要含有二氧化硅的實例,采用對比二氧化碳性質、隨堂實驗等方法來學習二氧化硅的性質;讓學生歸納二氧化硅的一般性質及個性,幫助學生成功、合理歸因等多種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維持學生對成功的渴望;通過練習和討論來表揚、激勵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價值、學習的快樂,讓他們在學習中獲得滿足。
2.化學學習活動的組織和指導——建立新課程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在不同的化學教學活動中會有側重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味地為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而進行不必要的合作討論或者探究學習,而應根據化學教學內容恰當地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建立新課程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是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能夠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并體驗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快樂。自主學習可以在整個化學教學活動中展開,但在教學活動中也要注意在學生心理狀態較為主動的情況下,留給學生一定學習空間,使學生能夠獨立完成,并且獲得有效結果,然后教師給予補充和總結。如在學習二氧化硅的課堂中,圖片展示后,教師引出物質SiO2,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學習SiO2的物理性質及空間構型。SiO2空間構型在高中階段要求學生達到了解水平即可,但課本給出的解釋很抽象,容易給學生造成心理上的學習障礙,教師可以及時給出圖片展示和補充。
合作學習是分組合作或生生之間的討論、協作學習或者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習,可以有不同的學習任務,也可以討論相同的題目,組內共同合作以完成學習目標,組間競爭完成結果的有效性,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合作和競爭中最大限度地進行學習。合作學習縱然有很多優點,但在課堂上較難有效控制教學局面,容易出現混亂、渾水摸魚或者不參與等狀況,所以在化學教學活動中,應注意根據適當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分為異質小組,把問題分到個人、組間競爭,組內互相評價,靈活控制合作時間,保證有效地教和學。
探究學習的前提是學生有好奇、懷疑的精神,在化學教學活動中表現為在教師引導下,以探究為本的學習過程。學生通過參與獲得知識的過程并主動地構建科學知識,同時形成探究的能力,培養探索未知世界的積極態度。就化學而言,探究學習其基本要素及程序為:引發問題→提出假設→探究科學→總結規律→拓展應用。具有問題性、過程性和開放性等特點,在化學教學活動中,要是按探究學習程序一一進行是很困難的,一般是抓住探究學習的某個步驟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梢允墙處煉伋鰡栴},對學生恰當分組,開放或者半開放性進行適當的探究過程;或者通過活動激發學生提出問題;或者留下有探究意義的社會調查作業等等。
3.化學學習活動的總結和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化學學習活動表現給予恰當的評價,并對所完成的化學學習任務進行必要的梳理和系統化。在學習方式方面,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方式給予肯定或引導,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和評價。結合教學內容,總結學生為獲得學習結果進行地有效學習方式,讓學生體驗到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的優越性。
(作者單位 山東省棗莊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