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幾年的醫用化學教學實踐,我對醫用化學教學的理解進一步加深,教學工作中,在與學生共度的美好時光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收獲,同時也感受到教學中的困惑。上一門課程不難,難的是上好一門課程。什么才叫好呢?我的理解是在課堂教學的交流中,教師和學生能輕松、愉快地合作,并且在感受學習的快樂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當你邁著沉重的步伐走進教室,而輕松愉快地走出教室;學生不知不覺中感慨怎么就下課了;課余時間還會沉浸在課堂學習的回憶中。
一、積極反思,尋根究底
1.緊扣目標、精選教材
醫用化學作為醫學院校教學的一門必修專業基礎課程,專科學校緊扣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專業型而非理論型的人才,教學內容以“需用為準,實用為先,夠用為度”的選編原則,這樣非常有利于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把握,有利于學生對必修的基礎知識的把握。
如今的教材可謂照搬照抄、東拼西湊的比比皆是,但真正編寫過硬的教材不多,所以必須選擇編寫質量高(緊扣醫學與化學結合點、剔除理論性強的知識點、有適當練習),錯誤少的教材作為教學的主要工具書。
2.認識學生、分析學情
學生經歷了高考的歷練,從中學邁進了大學,在許多學生心目中是極不理想的學校。家庭條件好的上“三本”,條件一般的就上專科,這是許多師生的共識,所以在他們心目中總有抹不去的自卑和無奈;大學里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沒有中學老師的步步施壓,有的開始迷茫、散漫甚至喪失了目標;近幾年,我校招收的學生中有部分是文科生(他們成績不差,好多上“二本”線),他們在逃避了幾年的化學學習后又被迫學習,這難免是低效和痛苦的;文科生的介入,使大部分理科班增加了障礙,怎樣才能兼顧全部學生?他們并非不努力學習,因為擔心不過關,有的上課非常投入,練習做得滿滿的,可最終經歷千辛萬苦之后還不能順利獲得學分。在歷年的大一上學期末考試中,《醫用化學》和《解剖學》是補考學生最多的課程。
3.反思教法、教學手段
目前,我們采用的教學方法是啟發式講授法為主,同時輔以分組討論法、多媒體教學、直觀教具模型教學、講練結合法等。
4.反思實訓、問題重重
實訓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必經之路,我們開設了化學與醫學緊密結合的實驗,如:藥用氯化鈉的精制、緩沖溶液的配制及pH測定、茶葉中咖啡因的提取、阿司匹林的制備、有機化學基礎實驗等等。實訓內容注重實用性和趣味性,但學生實驗實訓結果存在很大的差異,有少部分學生缺乏基本的操作知識和能力;有的學生邊做邊看,缺乏實訓過程的連續性;有的學生壓根不知道實驗目的,更不知道原理、方法、步驟等;有的學生思想散漫,以為實訓就是去玩,做好做差一個樣;有的學生不會記錄相關數據和書寫實驗報告……這些問題都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二、因材施教,積極應對
1.提高認識、凈化思想
鑒于對學生學情的分析,有必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提高對大學環境的適應能力,重塑信心,提高對《醫用化學》重要性的認識。我校學生的競爭力就是“專業能力”和“吃苦能力”,許多上“二本”線的學生慕名而來。因此,學生從大一開始就要打下堅實的基礎。
2.分層教學、結對扶貧
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我制訂特殊的教學方案,主要針對文科生和理科生中的后進生。在開學后不久,要摸清班上學生的學情差異,找積極上進的、樂于奉獻的同學幫助、扶持學困生,并不間斷地了解結對扶貧進行的狀態,多給予鼓勵和支持。
3.優化結構、精講精練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我關注學生中學時知識結構和水平,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水平,在教學中盡可能從他們現有的知識構架上層層深入,使他們能懂、能會、愿聽、愿想,挖掘中學和大學的連貫性,找到化學與醫學的結合點,緊扣“必需、實用、夠用”的原則,學會構建合理的知識網絡,同時配合相應的練習以便對知識鞏固和掌握。
4.發動群眾、合作學習
教學中,廣泛聽取學生的心聲和意見,多與學生尤其是班干部交流,了解他們的思想、存在的困惑,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指導。采用分組討論法、鼓勵自學、比拼對特定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把握。實時地組織學生進行辯論,增強他們的思辨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5.實驗實訓、自得其樂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好手段,但一部分學生不愿做實驗,實驗課抱著玩的心態,結果一學期下來,理論差、動手能力差、報告差,收獲甚微。鑒于這樣的情況,我們實驗采取分組教學,優差組合,由優秀的扶持較差的,手拉手學習,這樣有利于同學的合作互動。另外,在實驗前要求學生預習實驗目的、原理、步驟、內容并寫出部分實驗報告;實驗過程中,老師巡視查看,對各組實驗情況給予打分測評,同學的競爭心理促使他們更好地完成實驗。經過幾次嘗試,他們實驗的積極性高了,因為他們知道要做些什么、怎么做,所以他們更愿意做實驗了。
三、展望未來,任重道遠
教學中存在問題是很正常的,我們要針對問題的根本,積極采取有效措施,給學生一片藍天,給自己一塊凈土。教學中最重要的是點燃學生心中的那把火,只有學生真正地想做、想學,輔以教師的指導,才會結出豐碩的果實。因此,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將是教學工作者長期探索的永無止境的目標和方向。
參考文獻:
[1]于敬海.醫用化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席曉嵐.基礎化學[M].科學出版社,2007.
[3]謝吉民.醫用化學[M].5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 云南曲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