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展示的本義是展現、顯示,擺出來讓人看。在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通過預習展示、問題展示、錯誤展示、反饋展示、實驗展示等多種途徑展現出來,從而優化生物課堂教學,提高生物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展示;生物教學;應用
展示的本義是展現、顯示,擺出來讓人看。而教學中的展示,指教師或學生將重要知識和所學所得所思所惑通過多種途徑展現于師生,使教學更加高效深入。教學展示的常見形式有:預習展示、問題展示、錯誤展示、反饋展示、實驗展示,等等。
一、預習展示
預習是教學環節中重要的一環。教師的重要任務是編制好預習問題,進行科學籌劃,正確地引導學生。編制問題時,要形象具體,易于操作,能啟發學生思維,便于學生提升自學能力,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
每個學生都有強烈的表現欲,都渴望得到老師、同學的認可,都希望成為主角。上課開始,教師讓學生展示自學成果及創新思維,暴露思維過程,形式可以是陳述、實物投影、板書或演示。這樣可以增多學生展示的機會,鍛煉學生的膽量,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書寫能力等綜合能力,升華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二、問題展示
問題展示既可以是教師根據教學重難點設置的梯度問題,也可以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實際問題。后者往往為我們所忽略,實際上卻更重要。學生展示學習問題,教師對癥下藥,才能事半功倍。
杜郎口中學認為,“問題性”是重要的教學原則之一。問題造就磁力。問題是具有吸引性、競爭性、探究性、創新性、實踐性,是學生學習知識、訓練思維、增長智慧、培養能力,造就人格的基本組成部分,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產生興趣、動力。
三、錯誤展示
心理學家蓋耶認為:“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成效的學習時刻。”為何我們一直抱怨對某個知識講解N遍,學生還是一知半解,其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的“錯誤”沒有很好地利用,沒有根據出現的錯誤進行再次備課,沒有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認知結構等。其實,學習過程中呈現的假象認知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最正常而又最普遍的現象,它是一種來源于學習活動本身,直接反映學生學習情況的生成性教學資源。在教學中要利用好這一寶貴資源,讓學生在糾錯、改錯中感悟道理,
領悟方法,在“吃一塹,長一智”中增長才干和智慧,塑造完美的
人格。
常見的錯誤展示方式有:剖析錯誤,深化對概念本質的理解;糾錯質疑,培養思維的嚴謹性;誘導犯錯,培養學生的發現意識;借錯發揮,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以“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習題為例:已知豌豆種皮灰色(G)對白色(g)為顯性,子葉黃色(Y)對綠色(y)為顯性。如,以基因型ggyy的豌豆為母本,與基因型GgYy的豌豆雜交,則母本植株所結籽粒的表現型( )
A.全是灰種皮黃子葉
B.灰種皮黃子葉,灰種皮綠子葉,白種皮黃子葉,白種皮綠子葉
C.全是白種皮黃子葉
D.白種皮黃子葉、白種皮綠子葉
錯解:B。
剖析:基因型ggyy的豌豆與基因型GgYy的豌豆雜交無論是正交或反交得到F1,F1表現型為灰種皮黃子葉,灰種皮綠子葉,白種皮黃子葉,白種皮綠子葉,所以誤選為B。而題目中問“母本植株所結籽粒的表現型”。根據果實的形成可知:種皮是由母本基因決定的,本題中母本關于種皮的基因型是gg表現型是白色;子葉是由胚發育而來的,胚是新個體的幼體,由親本yy×Yy→子代Yy→yy表現型分別是黃色和綠色。故答案為D。錯誤展示說明學生對所掌握的知識有一定的模糊性。
四、反饋展示
檢測反饋是促進知識遷移,形成技能、技巧,培養能力的基本途徑和有效方法。在學生解決疑難問題、理清知識結構后,教師要在課堂上留出足夠的時間,要像考試那樣,要求學生在課內獨立、按時完成課堂練習,培養學生全神貫注的學習習慣和善于獨立思考、快速高效學習的能力,從而準確地反饋學生的情況。
反饋展示有助于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情況,有的放矢,及時查缺補漏。教師要及時將教學反饋情況展示給學生,在學生掌握較好的方面要不吝表揚,在不足之處要指導學生糾錯改錯及時改正,必要時要進行個別輔導。
比較以下兩種生物的育種方案:(1)某作物的高桿為(A)對矮桿(a)為顯性,感病(R)對抗病(r)為顯性。兩對性狀的遺傳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現有純種高桿抗病和矮桿感病兩種作物,如何培育出矮桿抗病的優良純種?(2)家兔的灰毛(A)對白毛(a)為顯性,短毛(B)對長毛(b)為顯性。兩對性狀的遺傳遵循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現有長毛灰兔和短毛白兔兩只純種,如何培育出純種長毛灰兔。
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分別討論這兩種育種方案,小組長代表本組闡述育種過程,然后全班進行綜合評價,體會育種方法在動物和植物方面的不同。分析以上問題,學生需要回憶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相關知識,將知識點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以解決實際問題,不僅鞏固了知識點,又提升了應用能力。
五、實驗展示
實驗展示是生物教學中重要的一環,包括:教師示范展示、學生自主探究成果展示等形式。生命科學是實驗科學,實驗是獲取真理必須的途徑,是學習生物知識最好的方法。許多生物現象只有通過實驗才能得到解釋,各種生物體的結構必須通過實驗才能觀察清楚,生物學的理論也是人們通過實驗總結出來的。實驗不僅是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更是激發學生探索興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切入點。實驗使學生的主體作用能夠充分展示,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習興趣,通過動手、動腦、觀察、探索、分析、創新,通過概括歸納得出結論,獲得知識。
譬如,“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這是高中生物必修1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實驗。通過觀察洋蔥根尖細胞有絲分裂裝片,識別有絲分裂不同階段的染色體的形態、行為和數目,加深對有絲分裂過程的理解。動手實驗,可以使本來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直觀化,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總之,展示是高中生物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根據知識特點靈活選擇展示的形式,將其價值最大化,使教學形式更加豐富,教學效果更加突出。
(作者單位 江蘇省徐州市田家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