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目前教師在高中語文試卷講評中存在的低效問題,提出必須落實目標的明確性、過程的互動性、方法的多樣性、效果的促進性等原則,運用歸納法、比較法、討論法,舉一反三,才能提高評講的有效性。
關鍵詞:試卷評講;有效性;原則;方法
試卷評講是語文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很多教師都有這樣的教學體驗,語文試卷經過二三節辛辛苦苦的評講,過一段時間,把講評過的部分試題再拿來考,依然有很多學生答得不盡如人意。筆者認為,如果在語文講評課中,注意改進方式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評講,就能不斷提高評講課的有效性。
為了讓學生盡早適應考試要求,筆者認為,語文教師講評試卷應把握如下四個原則:
一、目標的明確性原則
一節課的教學活動是由教師及其提出的教學目標、采用的教學方法與課堂紀律的維持以及學習的主體——學生所組成。教學目標是要求全班學生經學習之后都應達到的預期要求。如果事實上只有部分學生達到了目標,而相當數量的學生未能達到目標,就應該對這樣的教學目標及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具體分析。但是,通過評講課要達到什么教學目標,心中無數。因此,試卷講評課,我們應該明確評講課預期目標是鞏固新知識,防止遺忘,學會記憶和復習的方法,要明確學生哪些知識、技能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技能沒有掌握,這樣,評講才會有的放矢。
二、過程的互動性原則
互動性原則要求教學活動設計必須注意教學雙方的互動作用,真正體現教依據于學、學受導于教的相互制約關系。為貫徹教學的互動性原則,特別是要充分地發揮學生學的主動性,并注意把這種主動性指向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方面。如果在評講過程中,沒有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課堂上缺乏師生互動,教學效果肯定不佳。
三、方法的多樣性原則
方法多樣性原則指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及課堂類型與教學方法不應局限于某一方面,而應依據學習的需要與各種方式方法的特點,靈活應用、相互配合,以使教學過程達到最優化效果。
四、效果的促進性原則
試卷評講課要有利于總結經驗、改進教學。對教師而言,要找準教學上成功與失敗的原因,明確改進方向;對學生而言,要了解學習上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問題,這樣可以增強他們學習的信心,激勵他們不斷進步。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復習備考中,確實在語文科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可是成績依然不佳,對試卷評講失去了興趣和信心。對學生表現出來的這種心態,教師要耐心地幫助學生分析試卷的成功與失敗,要做好個別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讓他們從中重拾信心,投入更好的學習狀態中。
那么,運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試卷講評,才能提高其有效性?筆者在試卷講評中常常采用如下方法,收效明顯。
1.歸納法
每一次考試、每一張試卷,都是對學生某一階段學習的檢測,因此,筆者在評講試卷時,有意識地根據考綱,結合試卷中的題目,將試題分類并歸納出考查的知識點以及題型的特點和答題的格式、技巧。比如:古代詩歌表達技巧型試題,其答題步驟可以歸納為:①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②結合詩句分析,如何運用了這種手法;③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或者有何效果。對于小說故事情節常見考查題型可以歸納為:文中寫了××情景在小說中起到什么作用?××事物、××人物在小說中有什么作用?對于這些題型,我告訴學生可以結合情節的一般作用如:創造懸念、引人入勝、前后照應、側面襯托、埋下伏筆、總結上文、點明題意、線索作用等,根據題目要求,結合文章作答。評講過程中,我還給學生歸納改卷評分的一些規則,這樣,學生在以后的考試中就能夠應付自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較法
在試卷講評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很容易把一些概念、技巧混淆,那么就要求我們把這些同類問題歸納耐心地給學生講評,并且要講透,使他們融會貫通、運用自如。比如:有一次高二期末考試試卷中詩歌鑒賞題,要求分析陳與義《早行》中所用的表現手法。準確的手法應該是運用反襯的手法,但是,相當一部分學生回答是用對比的手法。為了讓學生明白對比與反襯的區別,我舉了一個對比的例子,要求學生分析辛棄疾的《鷓鴣天·代人賦》中,詞的最后兩句作者運用了哪種表達技巧。當然,這里運用了對照的寫作手法,作者將城里愁風畏雨的桃李與鄉間溪頭迎春開放的薺菜花相對照,表達了他解官歸居后鄙棄城市官場、熱愛田園生活的感情。通過比較,讓學生明確了對比與襯托的區別:構成對比的雙方沒有主次之分,但襯托有主次,而且次要部分要對主要部分起陪襯烘托的作用。這樣,做錯這道題的學生聽了講解之后就能夠豁然開朗。
3.討論法
信息時代,師生交往更加平等化、普遍化,對話、互動成為教學活動發生發展的基本方式。在試卷講評課上,我們同樣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如果在課堂上只把答案一道題一道題地對一下,再稍作分析,學生好像改得挺認真,但是,效果總不是很好。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不會去認真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因此,講評課上,要讓一些試題答錯的學生,按照學習水平的高低,分析他們十分的原因以及今后改進的措施。對于一些相對較難的閱讀題更應該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通過小組討論來探討答題的心得體會,再與教師一起總結歸納得分的技巧。而對于作文,學生往往只看分數,不找失分的原因。教師評講時,也不能三言兩語帶過,應該找出不同分數段學生的作文,讓他們將自己寫作的思路及體驗,找出為什么改卷教師給我這個分數。今后寫作中要注意哪些問題。對學生提出的異議或問題,教師要認真聽取,不可剝奪學生的話語權,要以寬容的心和學生交流討論。
4.舉一反三
教師出一套試卷雖然依據考綱,精心選題,但是由于卷面和容量的限制,不可能將所要掌握的知識和能力點面面俱到,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評試卷上一個考點時,要引導學生盡力去回憶以前講過的考點知識,讓學生能夠觸類旁通。對于作文,教師不能只對題目稍作分析、念幾篇范文了事,應該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出多種寫作思路,以達到激活學生思維的效果。
試卷講評課有效性的多少決定著復習備考的整體效果。教師評講試卷,如果讓學生“知其所以然”,明白了“考我什么”,使學生鞏固了知識、領悟了道理、掌握了技巧,也就達到了評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陸秋華.“活動單導學”背景下高中語文試卷評講課的思考.教師,2011(18).
[2]沈紅麗.語文試卷講評課的教學策略初探.語文周報,2012(8).
[3]柴國華.高三如何高效講評試卷.語文教學通訊,2007(3).
(作者單位 福建省閩清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