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課教學特別是政治生活教學容易使人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必須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適當運用時事材料,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時政材料在中學政治課教學中的作用
時事政治教育本身是中學政治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因此,時事教育應當引起政治教師的關注,應當在學校政治課教學中得以貫徹。由此,在教學中有機融入時政材料不僅是時事教育自身的需要,還是完成中學政治課堂教學任務的需要,可謂“一石雙鳥”。
由于中學政治課的主要內容涉及當前的社會現(xiàn)狀,而當前國內外形勢的發(fā)展可謂“一日千里”。這就決定了中學政治課堂教學內容是動態(tài)的,而不是靜止的。在中學政治課堂教學中有機擷取時政材料,可以彌補教材不合時宜的缺陷。
1.時政材料的使用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政治課的興趣,強化課堂教學效果
時政材料具有近時性,這一特點可以讓學生享受到作為局內人的自豪感,從而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領會和理解。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強化,這種興趣就可以長期穩(wěn)固下來。興趣一旦形成,政治課堂教學效果自然會得到優(yōu)化。
2.時政材料的使用,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感情
在這一情感教育過程中,時政材料有其獨特的作用。如:學《民主選舉:投出理性一票》時,我先讓學生觀看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選舉情況,這不僅加深了對我國選舉制度的印象,還使學生受到一次深刻的國情教育,熱愛祖國之情溢于言表。
3.解惑釋疑,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涉世不深的中學生正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一方面他們憤世嫉俗,另一方面對未來又毫無把握。作為中學政治課有義務、有責任給他們指點迷津,指正方向。用時政材料來解決學生的思想疙瘩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學生對腐敗問題很關注,他們往往把腐敗的根源歸結為政府反腐敗力度不夠。針對這一現(xiàn)狀,我利用教材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對劉青山、張子善的懲處和中共浙江省委對杭州市原副市長許邁永的處理為突破口,讓學生了解腐敗產(chǎn)生的原因以及黨和政府一貫堅持的反腐敗立場,有理有據(jù),使學生心服口服。
二、巧妙運用時政組織政治課教學
很難想象,一堂政治課如果沒有鮮活生動的時事材料來支撐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學習的效果會好。那么,該如何做到時事材料與政治生活的結合呢?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覺得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1.用時政熱點為話題導入新課
熱點一般指在現(xiàn)實生活中引起廣泛關注的國內、國際重大事件,往往具有影響力大、關注度高、涉及面廣等特點。在高中階段,學生除了學習,也非常關注國內外發(fā)生的一些大事,用剛剛發(fā)生的一些事件來進行新課的導入,會吸引學生的注意,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如:講述《處理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這一課時,去年我們可以用利比亞沖突引起各國的不同反應來進行導入,今年可以用最近發(fā)生的伊朗局勢的新聞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各國會有不同的態(tài)度?進而引出處理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總之,教師要熟悉新聞,了解國內外大事,在教學的時候,隨時根據(jù)教材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時事材料。
2.講授新課過程中典型事例可以貫穿課堂的始終
如:學習《權力的行使:需要監(jiān)督》一課時,可以使用文強案這一熱點事例,也是典型事例設計一系列問題進行學習。如再文強作惡多年為什么現(xiàn)在才得以處理?引出政府權力需要制約和監(jiān)督的必要性;引出行政監(jiān)督體系;怎樣從根本上避免類似文強案件的發(fā)生?主要講制約和監(jiān)督政府權力的關鍵:建立健全制約和監(jiān)督機制;最后,可以讓學生結合文強案談一談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jiān)督的意義。
3.堅持聯(lián)系實際,運用時政材料吸引無意注意,提高課堂效率
學生并不是對政治課不感興趣,而是純粹的政治理論容易使學生厭倦,政治教學中一定要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在選取材料時,要注意貼近學生的生活,選取典型性、時代性強的材料,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促使其去思考問題,提高課堂
效率。
4.結合政治教材知識和時政熱點,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續(xù),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另一方面有利于政治課堂教學的課后鞏固。教師可以重要熱點為主題,開展黑板報、手抄報比賽,舉辦專題演講會、時事知識競賽等活動。此外,教師還可以針對發(fā)生的國內外大事,選取一個適合的角度利用課外活動時間舉辦專題講座,對一些學生關注的時政要聞作深層次的剖析,讓學生明白是什么情況?為什么這樣?我們應該怎么看待?又該如何處理?這樣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從整體上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的效率。
三、時政材料運用時的幾個注意點
1.要堅持黨和國家正確的教育方針政策
教師要根據(jù)中學政治課要求,合理選擇時政材料。無論什么材料,其選用的前提是對教材理解有直接或間接地促進作用,最好是選取那些能起正面激勵作用的材料。切忌嘩眾取寵,只為博得學生的感官刺激,反而影響課堂教學,產(chǎn)生負面影響。
2.正確把握好時事熱點材料與政治理論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和主次關系
時政材料與中學政治課教材是既相互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的兩個部分,要根據(jù)政治課要求,合理選擇和運用時事材料,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強化課堂教學效果。但是在教學中,要始終把教材放在中心位置,理解和學會運用政治理論觀點是目的,而時政材料只能作為輔助和手段,避免過于重視時政材料而忽視教材。
3.搜集的時事材料要充分
結合時事進行教學,必須有充分的時政材料,為此,作為教師必須及時把握社會動態(tài),關注時事新聞,不斷更新知識,跟上時代步伐,那么如何積累時事材料呢?一是可以征訂和閱讀各種有益的報刊;二是每天上網(wǎng)關注或下載時政熱點,收看新聞、焦點訪談、今日說法等節(jié)目;三要養(yǎng)成摘錄時政熱點材料的習慣。
4.注重培養(yǎng)學生收看新聞、了解時事的習慣。我校中午在午休時段都組織學生收看“新聞30分”或整點新聞,每次過周末回家或者放假回家,我都要求學生在家里收看新聞,回校時同學之間互相交流。這樣長期堅持下來,學生的知識面寬了,學習政治的興趣濃了,對教材知識的理解能力、分析回答主觀試題的能力也強了。我想,這種習慣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工作都是有利無害的。
5.要注意時政材料運用的適時性。適時運用時政材料,與過早或延后使用其效果是明顯不同的。實踐證明,適時運用時政材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總之,在教學中適當?shù)匾脮r事材料,符合中學教學方法中關于“事實材料和基本原理相結合的原則”,而且作為要把教材和學生聯(lián)系起來的教師,通過這種方法豐富了教材內容,使抽象的理論具體化,讓教學充滿時代氣息和活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關心國內外大事,并從政治視角去觀察和分析社會現(xiàn)實中的各類問題,幫助學生鞏固理解基礎知識,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效果。
(作者單位 浙江省天臺縣蒼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