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存在的這些問題采取了一些對策,包括更新教學觀念;把握課標,用好教材及教學評價方式多元化等。
關鍵詞:教學觀念;新課程;課程評價
2005年秋季,高中新課程改革在江蘇省范圍內全面鋪開,此次新課程改革中政治政治課程與教材的改革是前所未有的,特別是在課程類型、學科體系、內容設計等方面進行了全新的編制,它能否在實踐中順利實施,能否達到預期效果,十分令人關注。及時總結新課程實施中的經驗和問題,成為政治新課改的當務之急,現就我個人的體會和做法談一點感受。
一、面對高考與會考如何利用新教材、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廣度
在知識結構方面,較舊教材而言新教材更加不系統,高中政治新教材的文字表述,結論性的東西減少了,但學生的活動增加了,綜合探究等實際操作的內容明顯增多,這對于教師而言,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廣度,如何處理好教材的知識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充分讓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那就只是走過場,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調動每位同學,那么時間又難于滿足,教學進度無法完成。
二、如何有效的銜接高初中政治教學
由于初高中政治課程的要求不一致,出現嚴重脫節,課程改革下的初中政治教學,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低,教材內容相對簡單,中考的考試只有50分,政治課有的學校非常不重視,而且有的學校無專業的政治教師教學,學生的政治基礎非常薄弱,而高中政治在難度和要求方面上升幅度大,這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而言,無疑一下難以適應,給我們教學帶來更大的難度。
三、如何處理必修教材中的綜合探究活動
教材每單元都有綜合探究活動,通過活動這種形式,將政治原理與生活緊密結合,如果切實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能啟發學生在觀察、思考、分析問題中靈活運用政治知識,有助于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體現了師生平等、共同發展的教育理念。但在實際教學中,教材中的活動太多,如何提高活動有效性問題很大,再者,學生在活動過程中主動性不高,積極參與程度較差,費時較多,影響課程的進度。
四、課程實施的評價機制較單一
現行的評價方式還是分數評價,評價方式的變革能引起教學方法的改變。在課程實施初期,我們學校的教師各施其才,試行了多種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的評價方法,但學校要的是成績,水平測試的評價也是試卷,而且難度有超高考的嫌疑,學校要的又是成績排名。所以在改革中有時會出現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
面對新課程改革中存在的這些問題,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做了一些嘗試,想了一些辦法和對策,具體如下:
1.更新教學觀念
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教育、教學觀念對教學起著指導和統率的作用,確立新的教育、教學觀念,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雖然新課程改革已推行了幾年,但當前中學教育還沒有擺脫應試教育陰影的籠罩,而在應試教育觀念尚未獲得根本轉變的情形下,學校所實施的教學改革變的缺乏成效。許多教師的課堂教學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即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特別是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改變這種局面,可通過多種活動或方法來滲透新課改的先進教育、教學理念,逐漸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如:圍繞思想政治新課程標準,開展扎實有效的教研活動。
2.根據新課程標準和學校實際情況,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組織教學
首先,思想上進行積極開導,安排年輕教師多參加優質課教學活動,使其親身體會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及意義;其次,學校管理者在新課程改革上應采取循序漸進的措施,逐步按照新課程要求開展各項改革,同時多學習其他取得重大進展的學校的好的經驗做法,安排教師參加各種相關培訓和優質課觀摩活動;最后,教師要認真領會新課程理念、標準及相關要求,并將精神貫徹到實際教學中,研究各種教學方式,并將其與實踐相結合。在新的思想政治課教材中必須使學生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得到有效保障,并倡導通過改變學習內容的呈現方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
3.評價方式多元化
對學生的評價可以是豐富多彩的,評價方式也要多樣化,要綜合采用觀察、討論、作業、測驗、考試、評議、檔案、自我評價等多種評價方法。不僅要重視量的評價,還要注重質的評價。另外還要強調評價的真實性和情境性,不僅要重視學生解決問題的結論,更要注重學生得出結論的過程。
以上幾點思考,難免有不成熟之處,主要目的是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得到大家的指點,為我校政治的發展提供一些對策吧。
(作者單位 江蘇省靖江市第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