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理學作為大學生物學專業的基礎課程,在生物學基礎學科的教學任務中占有較大的比重,同時現代生理學知識體系已經成為多個學科交叉匯總的焦點,針對其學科特點及其目前在農業院校中生物學專業教學現狀,開展相應的教學改革是提高農業院校生理學課程教學效果的必要措施。
關鍵詞:生理學;學科特點;教學現狀;設想與展望
當前,多數農業院校在具有相應的動植物學院的基礎上也并存有專設的生物學專業院系,體制的相對獨立并沒有使其具有相應的特色,專業課程的設置也沒有脫離原有的知識體系,這使得各院系的學科設置存在著重復性,失去了設置生物學專業院系的初衷,生理學作為大學生物學專業的基礎課程也不能擺脫這種尷尬局面。生理學在一般院校都作為生物學的專業課進行教學,由于其學科特點,使其教學任務比重加大,但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必要的教學改革措施值得期待。
一、生理學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其知識體系的復雜性
動物生理學是生物學的重要分支課程,主要研究動物各部分結構的功能。各類動物結構的復雜性與多樣性決定了生理學教學的難度。動物生理學的任務是闡明正常狀態下所涉及的動物血液循環、呼吸、消化、排泄、生殖、神經等系統以及肌肉活動的功能特點,產生的原理、活動規律以及動物體內外環境變化對它們的影響,這些結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最終發生整合,完成協調與平衡。動物體各機能活動規律的理論和假設都是從實際觀察中得到的,或者是通過實驗來獲得,或從實驗中檢驗和發展,最終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因此,生理學既是一門自然科學,也是一門實驗科學,其實踐性強,這使得學生在學習時既要注重書本知識的理解,又要結合實驗分析現象。由于機體的功能十分復雜,在研究機體的生理功能時可以從不同的結構出發。目前生理學研究方法不斷發展,為了更深入地掌握完整機體的生理功能,生理學的研究內容已經逐步細化成分子和細胞水平、器官與系統水平及整體三個不同層次上的研究,尤其是分子與細胞水平的研究已經更加細化地分支出各種學科,因此生理學是當代生物學中各學科,如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等學科的本源。同時,在醫藥院校教學中,生理學與藥理學、病理和病理生理學等基礎醫學學科的關系密切,彼此互相促進,這使得生理學綜合了現代細分學科的基礎,形成了自身復雜的知識架構,學科交叉度非常高,這對教學造成了一定的難度。
二、農業院校生理學教學現狀
農業院校中,生理學雖然作為生物學的專業課進行教學,但在學時上多以40學時為主,明顯少于師范類和醫學類院校的學時安排,短時間內大量新知識的灌輸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記憶不足,造成教學效果差、學生考核成績不佳的現象。同時,因教學時間短,教師無法把教材中的難點透徹地分析,無法把所涉及的各知識點進行拓展,也使得學生在理解和學習中無法擺脫學習效果不佳的心理狀態。在教材方面,農校生理學則更顯得不配套,當前多數農業院校使用師范類院校、醫學院或自己編寫的教材,其中難免有藥理學的相關知識,而多數農業院校該門課程的任課教師多畢業于農業院校,教師本身知識與教育背景也造成了課程講述中的難度。這些原因綜合導致生理學教學考核成績不佳。在農業院校中,學生中流傳著“生理和生化,必然有一掛”之說,這說明生理學無論對教師還是對學生而言,都是不小的心理負擔。
三、開展農業院校生理學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
農業院校的生理學教學要走上新臺階,進行富有自身特色的改革與提高是必要的。首先,教學語言“通俗化”對于學生接受知識有一定的幫助。生理知識的根本源于本能,但明顯高于本能,把專業問題現象化和通俗化,推動學生自我分析與獨立思考問題,從書本到現實,再從現實反推到理論,這樣既鍛煉了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又能讓學生切實掌握知識。再次,教學手段多樣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記憶能力。傳統的各類器官與系統實物模型與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對幫助學生提高記憶具有明顯效果。同時加大實驗比例,使實踐與理論能夠相互印證,對學生的學習有明顯的推動效果。當然,在以上基礎上,教師本身的綜合素質對于教學效果也起著關鍵作用。教師對教材的掌握與拓展深度與學生對生理學課程的興趣有著很大關系。任課教師應在教學中把生理學知識與學生已經學習到的各門學科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建立起各知識體系的關系框架,使各知識不再孤立地存在于學生的記憶體系中。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突飛猛進的發展,高校教師良好的素質,如較高的專業水平和淵博的文化知識、良好的語言素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素質、完美的人格魅力、健康的心理、敏銳的觀察力以及高尚的情感都會對學生產生積極的誘導作用,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豐富和擴展自身的知識以完成自我提高,這應該是教學效果的最好推動劑。
參考文獻:
[1]王玢,左明雪.人體及動物生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胡振斌,黃亞君.淺議現代化高校教師應具備的綜合素質[N].科技創新導報,2012.
[3]張獻彩.當代高校教師應具備的素質[J].教育與職業,2012.
(作者單位 李興起 陳晶: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 汪秀志: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