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討論式的課堂教學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不但能夠充分地調動起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解決學生思路被限制的問題,讓學生能夠突破思維的枷鎖,通過自己的探索和發(fā)現(xiàn)去找尋歷史問題的真諦,并在這種探索和發(fā)現(xiàn)的過程之中將自身的能力充分地提高起來,形成屬于自己的歷史知識體系,進而為其成績的提高提供一個可靠的保障,為即將到來的高考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討論式教學;興趣
在高中的歷史課堂教學中,長久以來存在著一個極為嚴峻的問題,那就是學生課堂積極性不高、學習興趣低下,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學生成績提高的腳步,也給我們開展歷史課堂教學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擾。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問題在于我們的教學理念和我們的教學方法。在絕大多數(shù)的高中歷史課堂中,教師仍舊采用以教師講述為主要方式的教學方法,學生的思維受到了禁錮,
學生的情感和感受遭到了忽視,繼而造成了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難以提起興趣,其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也逐漸走低。因此在實施歷史課堂教學的時候,我們可以引入討論式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顧名思義,就是采用探討對話的方式來進行課堂教學。這樣學生就完全有機會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只有學生充分地參與到這個過程中來,其自身的積極性才能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其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才能被發(fā)揮出來。因此我們十分有必要在高中的歷史課堂中引入討論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在暢所欲言的課堂氛圍之中,將自身的潛在能力充分地挖掘出來。
與此同時,討論式的教學模式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解放學生的思想,讓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想法和觀點表達出來,在表達自身的想法和觀點的同時,學生必然會搜集一些相關的論據(jù)來證明自己說法的正確性,這個論據(jù)搜集的過程對于學生來講無疑是一個知識體系形成的過程,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著學生去發(fā)掘更多更深的歷史知識,探索歷史表象下的真實故事,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思維深度,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寬度,讓學生能夠更加理性地處理各種歷史問題,這對于學生應對即將到來的高考歷史問題有著極大的幫助。
一、合理設置討論問題,宏觀掌控討論內容
在討論問題的設置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注重問題的代表性和針對性,要選擇一些具有現(xiàn)實意義和討論價值的問題,并且要保證問題的深度和綜合性,如果問題過于淺顯則很難起到促成學生知識體系構建的教學效果,如果問題過于復雜,且包含內容過于寬泛,則教師很難把握問題討論的進行過程,很容易造成課堂教學局面的失控。因此教師在設置討論問題的時候要著重注意問題的深度和綜合性。
其次要注重問題的橫向聯(lián)系性。歷史不是一門孤立的學科,其與很多學生有著異常深刻的聯(lián)系,如果一味地將歷史孤立開來則很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歷史的教學過程中,教
師要給予這種橫向的聯(lián)系以充分的尊重,在討論問題設置的時候也要充分考慮到這種橫向聯(lián)系的存在。例如,在分析二戰(zhàn)之前世界格局形成的時候,我們就要充分聯(lián)系地理知識進行討論。美國的迅速崛起、歐洲列強面臨的危機和中國危在旦夕的緊張局勢等等,這些都不是簡單的歷史問題,都包含著復雜的地理因素,諸如此類與其他學科有著橫向聯(lián)系的問題,教師都要給予充分的重視。
二、加強自身的引導作用,促進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
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需要教師正確的引導,在討論式的課堂教學模式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學生通過對問題的討論將自身的歷史知識和其他各相關學科的知識匯總起來形成自己的討論結果和問題觀點,但是結果和觀點不盡相同,每一個學生都會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結果,但是正確的答案往往只有一個,那就意味著很多學生在知識匯總和運用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偏差,導致了錯誤的結論的出現(xiàn),這就意味著教師要在討論的過程中時刻保持著主導的作用,在學生討論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引導,讓學生通過不斷的自我調整以形成正確的思路,并根據(jù)這個正確的思路來重新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得出正確的問題結論。
三、做好總結工作,促使學生知識體系的最終形成
在討論進行中,教師要及時做好引導工作,在討論過后的結論互通過程中,教師也要做好總結的工作,對于結論有所偏差的觀點要給予合理的分析,找出導致偏差的因素所在,并且告訴學生導致偏差的原因。錯誤的產生從本質上來講是一件好事,學生可以通過這個糾偏改錯的過程加深對于正確方式的印象,這對于其自身知識體系的形成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另外,教師在總結的過程中也要將分析問題的正確方法公布于眾,讓學生根據(jù)正確的方法和結論來對比自己的討論過程,并自主地對自己的思路進行修正,避免再在類似的問題上犯同樣的錯誤,總結的過程順利完成,就標志著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最終完成。
總而言之,在高中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給予充分的重視。只有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學生的成績提高才能夠有所保障,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引入討論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學生課堂積極性不高、興趣低下的問題,與此同時,討論式的教學模式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學生的思維寬度,加深學生思維的深度,最終使得學生完成自身知識體系的構建。
參考文獻:
宋保剛.淺談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討論法的運用[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上旬),2012(2).
(作者單位 青海師范大學附屬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