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勢下的教學中,對學生的教育,千萬要注意方法,不要太隨意,特別是針對有個性的學生,更應該講究方法。有時順其自然反而比嚴加束縛效果更好。
記得有個小故事,是說有個姓郭的種樹行家,他種的樹不僅成活率高,而且枝繁葉茂,果子結實又早又多。有人問他種樹的訣竅,他說只不過順其自然罷了。樹木生長要求根要舒展,培土要平,要壓實。栽好以后,不要去打擾它,應該讓它自由地生長。而其他人種樹不一樣,他們種樹時,樹根舒展不開,培土不是太多,就是太少,太死、太實。種樹后過分擔心,早晨去看看,晚上去瞧瞧。更有甚者,還把樹皮剝開,看看是死是活,晃晃樹干,看看根部,是否結實。像這樣違背了樹木生長的天性,雖說是愛,實際是害;雖說是關心,其實管住了人,沒有管住心。教師一離開教室,學生們算是解放了,干什么的都有,說話的、打鬧的。教師整天氣得陰沉著臉,有時和學生大動肝火,總是在責備學生:老師辛辛苦苦地為了誰,怎么就不理解老師呢?
對學生的管理,與栽樹的道理是一樣的,我們不能管得太死、太多,這樣反而事與愿違。我有親身體會,去年暑假后,我接了一個大家都認為比較差的班,當上了高二17班的班主任。在去年一學期中干得很是郁悶,整天早起晚睡,每天死盯死看,就連吃飯的時間也在教室里盯著,因為這個班的學生自覺性太差,怕學生不好好學習,學生一有風吹草動,就叫出來批評一頓,表面上學生很安靜,可內心很不服氣。整天這樣批評學生,結果搞得師生關系很是緊張,無論在紀律上還是學習成績方面都被兄弟班級遠遠地甩在了后面,結果是勞而無功,領導不滿意,學生不滿意。
新的學期我認真反思過去,想了很多,自認為當了好幾年的班主任了,已有一定的經驗了,老是停留在過去的方法思路上,可是學生在變,社會在變,我的方法也應變。我們班有一批很有個性的學生,老是不愿意在老師的束縛之下學習,老想著與老師作對,給老師出難題。
一位著名的建筑師,在空闊且人口較多的地域,設計建造了一處住宅樓群。工程竣工了,有人按自己的設想,要求建造師在這里鋪主道,在那里鋪輔道。但建筑師堅決地拒絕了,他讓林業工人將大樓之間的空地全部種上了草。夏天過后草地上清晰地呈現出被人踩出的優雅自然的小道。這些“道”,走的人多的地方就寬些,走的人少的地方就窄些。秋天,這位建筑師就讓人沿著人工踩出的痕跡鋪設人行道。這是從未有過的優美設計,它即和諧自然,又滿足行人的需要,來此觀看的人無不拍手叫絕。
我讀懂了這則故事,它給了我啟發,讓我改變了管理思路,讓我學會欣賞學生鼓勵學生,要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溫暖,給學生以信任,讓其個性充分發展,教師起引導作用。
由此,本學期我首先通過競選選拔出了新的班委,而這些班委成員,恰恰是上學期與比較抵觸我們的學生,他們本質都不壞,并且在班級中威信很高,通過競選也表達了熱愛班級的熱情和對良好班級的渴望。選舉的整個過程都是公開的,是符合學生們意愿的,選舉結束后,我表達了自己對學生的信任,對新班委的殷切期望,和對新班委的信任。我清楚要利用好這些學生,讓他們參與班級管理,正確引導會起到良好的效果。事實證明,我的做法是正確的,新的班委建立后,學生自己開班會,每次班會熱情高漲。自己管理自己,學生自己制定制度,誰違反紀律班委會就給予懲罰。學習熱情也空前高漲,同學們攢足了勁頭,爭取紀律和學習都得優秀班集體。
我由上學期忙得焦頭爛額,變得現在游刃有余。更有空來思考如何給學生加油鼓掌,如何做后進生的工作,如何做有問題的學生的工作,如何給班級以引導,使其自由發展但不失控。于是我就經常找班委成員談心,給他們獻計獻策,使他們離老師更近,同時對他們的工作表示肯定,給予鼓勵。現在我幾天不進教室也不會有問題的。
還有,我真的變了,我看學生的角度變了。過去我看到的都是學生的缺點,越看越生氣,越看越失望。現在我眼中看到的多是學生的優點,越看越高興,我樂了,我的學生也樂了。上學期我想方設法延長學生的學習時間,常常遭到學生的反對,而現在我不但不無故延長學生的學習時間,還主動給學生爭取活動時間,體育課和任課老師達成協議誰也不能占,必要時還可以讓出我的物理課,給學生增加活動機會,學生也開始感謝老師了。
反思以上過程,我有了一些感悟:對于有個性的學生和班級,要因勢利導,千萬不要壓抑學生。尊重學生,尊重個性,要給學生一個展現才能的機會。我們教育工作者有責任為學生搭建起良好的個性發展的平臺,讓學生各種才能都展現出來。我們要嘗試多表揚少批評,多給學生“戴高帽”,以表揚的形式引導學生向著我們期望的方向發展。
(作者單位 山東省齊河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