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時代的一名教師,我牢牢記得“親其師,信其道”這句話。如果自己的學生因為自己教師獨有的親和力而更加努力學
習,那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就能事半功倍了。正是因為認識到這一點,我一直努力地踐行著,幾年下來,積累了這么一些認識。
一、愛護學生是親和之基
愛生是每位教師最基本的職業素養,也是我們從事教育的基本前提。這里的愛生,是指熱愛每位學生,愛生不分尊卑優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這兩句話說得好:“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相比優秀的學生,我們更需要關愛那些學習行為習慣落后的差生。在很大程度上,差生更需要我們的關注和培養。經常贊揚和鼓勵差生可鼓舞他們的勇氣,增強他們的信心。學生都具有可塑性,我們要堅信他們的落后只是暫時的,在他們的成長路上,這只是一段不大平坦的道路。這樣,學生沐浴到教師的愛了,我們還愁他心無所感,渾噩度日嗎?
二、用微笑構建溝通之橋
在我們的學生生涯中,可能都不太喜歡整天板著面孔,動輒斥責學生的教師。那么反過來,現在輪到我們執教了,我們就得改變這一做法。要想擁有親和力,微笑就一定不能少,微笑能縮短師生間的距離,能成功搭建起教師和學生的心橋。如果一個教師能保持微笑授課,那么無形中他就能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試想一下,誰不愿意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知識呢?因此,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具備好的心情,好的心態。
三、用知識提升人格魅力
學生和教師接觸,學生感知的除了教師的外在外,還有教師的內在資質。學生都希望碰到一個知識淵博、談吐幽默、教學得法的教師。因此,教師在潛心研究教學方法的同時,還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擴大自己的視野,善于接受新知識。在教師要求學生勤奮學習、刻苦鉆研的同時,順便也給自己敲敲警鐘。如果我們貪圖安逸止步不前,那么吃的一定是我們的“老本”,沒有任何新鮮的東西,再加上現在學生接受信息、接受教育的方式比較多,教師授課不再是他們獲得知識的唯一渠道。假如教師翻來覆去講不出什么東西,學生就會從心里輕視你、抵觸你,那還談什么親和力呢?因此,我們應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胸中有墨的教師,讓學生對自己產生好奇感,情不自禁地想來親近你、探索你。這樣下去,還愁課堂聽講的學生寥寥無幾、教學沒有成效嗎?
四、用傾聽打開信任之門
陶行知說得好:“運用朋友的關系,彼此自由交換學識,是比擺架子好得多,你要了解學生的問題,體諒學生的困難,處處都顯示出你愿意幫助學生求學而沒有一絲一毫的不耐煩。”身為教師,我們并不是單純向學生灌輸自己的知識和思想,我們還應該學會積極傾聽。傾聽是了解學生的重要途徑,如果教師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與學生進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那么我們就能從中獲取有效的信息,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學生則能從教師的傾聽中獲得支撐,增加親切感。同時,教師也可把自己的生活經歷及喜怒哀樂講給學生聽,以引起師生在情感上的共鳴。當然,傾聽的后續工作是繼續跟進,是給傾訴學生的滿意
答復。
在從教之路上,雖然辛苦,但收獲的卻滿是幸福,這幸福源自親和,希望我們廣大的教育工作者都能成為學生樂于親近的教師,共同繪制一幅“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美好藍圖。
(作者單位 重慶市涪陵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