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高中校園里隨處可以見到這樣的現象:好多學生打球、看書、甚至吃飯時耳朵里都塞著耳機。他們不是在學英語,而是在聽音樂,而且幾乎都是流行音樂,可以說流行音樂占據了他們業余生活的全部。流行音樂為什么能有這么大的吸引力?在學生中調查后,我發現流行音樂結構簡單、朗朗上口、情感表達隨意自然,很容易接近,它們的歌詞生活化,旋律或纏綿、或悲傷或奔放。學生喜歡是因為他們有類似的情感和想象,有的人還喜歡對號入座,覺得某首歌曲就是寫他(她)的,因此在歌聲中他們就會產生共鳴。通常流行音樂的生命力很短暫,也許在幾周內就會像一陣風一樣刮過,接著煙消云散,又被新作品替代了。
大多數中學生不滿足于僅僅聽、唱流行音樂,他們還有自己喜愛的歌星,我們把追逐、崇拜歌星的一群人稱之為“追星族”。追星在當今社會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但“追星族”似乎更集中于學生,他們是“星向標”的敏感人群。有的人整日沉迷于明星們的歌聲、圖片中,甚至關心他們的私生活,講起明星們的八卦來頭頭是道,這些現象實在令人擔憂。當然全盤否定未免過于偏激,但追星的害處也同樣是有目共睹的。有的學生提到自己喜愛的歌星,就會興奮起來,滔滔不絕,有說不完的話,崇拜、激動之情溢于言表。他們一味沉迷于尋求精神寄托,降低了學習興趣,上課精神不集中,遠處的一點點聲音都能使他們走神。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看電視、上網搜索歌星的信息,不認真學習和完成作業,吃飯走路也戴著耳機,常常聽到深夜,看書、作業、其他文體活動都棄之不顧。還有的學生滿腦子都裝著歌星的影子,幻想能與某歌星相識,幻想使他們經常失眠、心煩、頭疼、身體不適,心里失去了平衡,久而久之學習成績不斷下降,甚至出現厭學思想,導致學業荒廢。
青少年“追星”有心理的、社會的,還有文化形態方面的原因。單就心理原因而言,學生的青春期是一個充滿幻想與好奇的“多夢季節”,這個時期,他們心理不成熟,很需要在自己心中樹立一些理想榜樣,并作為偶像崇拜,以求得到精神依托。
一、高中生“追星”的心理特點分析
1.崇拜心理。大部分學生喜愛流行音樂歌手的出發點是因為歌手的形象、性格等因素,有的越是怪異、另類他們越津津樂道,而這些因素主要來自媒體的宣傳和夸大包裝,使男的英俊瀟灑、風流倜儻,女的嬌媚可人、亭亭玉立,這些難免讓正處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羨慕、迷戀、崇拜甚至為之瘋狂,其實現實生活中“明星”也是普通人。
2.從眾心理。身邊的同學是主要的音樂信息來源地,也可能是為了加入一個群體,部分學生喜歡身邊同學、朋友選擇的偶像,有的“愛屋及烏”,為了不落單也自覺不自覺地入了流。
3.時尚心理。別人都有“星”可追,自己也不能落后,至于好不好、有沒有價值,不管那么多,先追上再說。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知道,追星對中學生來說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需求和行為表現。喜歡“一顆星”并沒有錯,追星有其積極的一面,是一種社會學習,他們通過對歌星的觀察、模仿,掌握了許多關于社會人生方面的知識,開闊了視野,活躍了思維,特別是品行高尚的歌星,也可以成為青少年的好榜樣。但凡事都應該有個限度,如果能把握好分寸,“追星”也能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
二、正確看待高中生“追星”
1.有選擇地追星。你所崇拜的歌星應該有高尚的人品和超凡的氣度,不僅僅吸引你去聽他的歌,他的行為更應該震撼你的心靈,那些言語粗俗、人品低劣的“明星”應該成為我們不齒的對象。
2.不瘋狂地追星。課余時間談談音樂、聽聽音樂不僅能放松緊張的學習氣氛,調節枯燥的學習生活,更能幫助同學間更好地找到共同語言,使友誼更純潔,追星不應該成為生活的全部。
3.端正心態。不同的人審美觀不一樣,應該允許這樣的差異,不能因為偶像不同就對其他人持排斥甚至敵對的態度,為了這個問題同學、朋友間鬧不愉快,甚至大打出手,實在不應該。
4.吸取積極的影響。要善于從自己所崇拜的偶像身上吸取積極的人生經驗,比如周杰倫,他的歌聲、他的專輯紅遍大江南北,走進千家萬戶,有多少青少年朋友為之傾倒,為之瘋狂,可他們是否知道周杰倫成功的秘密?從小就飽受生活的艱辛和病痛的折磨,經歷了多少次失敗,他沒有放棄,在一次次困境中奮起,終于獲得了成功,這樣的精神比他的歌聲更應該值得我們追隨。
5.善待親朋好友。在我們身邊,養育自己的父母、教誨自己的老師、伴你學習的同窗好友,還有其他親人都在為你付出,你應該學會回報,把愛與他們分享。
6.正視自己與歌星的關系。歌星有他的工作,需要有人支持,但支持歌星并不是你的義務,你還有你的生活,有你自己更應該做的事。
總之,不要在追星中失去自己,因為“明星”離你很遠,你最終只能成為你自己,讀好自己的書,辦好自己的事比“追星”更重要。
發現學生有了追星的行為,教師和家長不必過于擔憂,也不必橫加干涉。我們要做的事情,一是了解,二是引導。要了解學生對哪些歌星感興趣,對這類歌星的哪方面感興趣,是他們的技藝、舉止行為還是著裝打扮、生活作風,經過全面了解,才能掌握學生到底追的什么星,追歌星什么。這些有助于教師、家長和學生交流,不至于沒有共同語言,也有助于做好學生其他思想工作。引導是在了解學生追星興趣的情況下,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學生畢竟缺乏社會經驗,對是非曲直的分辨能力、控制能力還在逐步形成之中,這時候他們最需要成人給予正確引導。
三、正確引導高中生“追星”
1.引導學生學習歌星的好素質、高技巧,這應該是青少年佩服和迷戀他們的主要內容。比如很多歌星都是自己作詞、作曲、自己演唱,可見他們都是經過長期不懈地艱苦學習才有這樣的實力。至于歌星們的著裝打扮、生活作風等都屬于個人愛好,并不值得別人去模仿,刻意地把自己的頭發做得、染得和某位歌星一樣,有這個必要嗎?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學生就應該有陽光、健康、充滿活力的氣質,不應該追求怪異、另類。
2.引導學生把注意力放在歌星們成功的原因上。學生們只看到歌星風光的一面,卻不知風光背后的辛酸與付出,應該讓他們知道:即使是歌星也會有煩惱,也會遇到各種挫折。歌星成功的背后是不懈努力、積極進取的精神,學生最需要學習的就是這種進取精神,有了這種精神還怕成績提高不上去?
3.學習歌星身上的好品質。當今社會難保每個歌星都品行高尚、文明有禮,有些歌星人品極差,逃稅的、吸毒的、口出穢言的、罵人打人的、仗勢欺人的等等。面對這些,需要我們幫助學生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學習歌星捐助希望工程、抗震救災等行為,引導學生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促進自己健康成長,把歌星消極品質的影響降到最低。
4.引導學生有廣泛的興趣。在我們的生活中,明星不只有歌星,還有眾多的體育之星、科技之星、商界驕子、文學泰斗、政壇領袖等,他們給我們生活帶來各種的幸福和財富,更值得學生去學習。
5.因勢利導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如音樂、舞蹈、繪畫、體育、收藏制作等。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多次組織校園歌手大賽、繪畫展覽、運動會、藝術周等一系列活動。在課余,找一些積極向上的流行歌曲重復播放,如《陽光總在風雨后》《隱形的翅膀》《鏗鏘玫瑰》《愛拼才會贏》等,這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也使學生的追星興趣適當降溫,把精力和時間順利地轉移到健康有益的興趣上來。校園里不能沒有音樂,學生的成長也離不開音樂。音樂教師有責任參與營造多元的學校和班級文化,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音樂,認識歌星,讓他們在“星光”的照耀下健康快樂地成長!
(作者單位 江蘇省贛榆縣青口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