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高中生都具有不同的特點,都有其不同的智力發展水平、興趣愛好和生活經歷。因此,每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會有所差異。在追求民主和公平的現代社會中,教育是實現民主和公平的重要途徑。新課程強調教育要在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育要從學生的特點出發,差別對待,因材施教,最終促進學生成為有個性、全面發展的人。根據學生的特點,及我所教的數學學科的特點,進行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的探索。
一、將學生“分層”
首先,根據學生的發展水平和數學學習能力將學生進行分層。我先在班上開一個討論會,讓每位學生自己分析一下數學學科學習中的優勢與不足,并增強學生的信心,告訴學生學習數學不在智力而在毅力,每個人都能提高。然后讓學生討論如何提高,不知不覺中學生自己就提出類似“分層教學”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我采取成績和興趣及學習方法相結合的方法,按2:5:3的比例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B層是成績中等的學生;C層是拔尖的優等生。學生的層次不是永遠不變的,經過一段學習后,根據學生的變化作出必要的調整,最終達到A層逐步解體,B、C層不斷壯大的目的。
二、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實施“分層教學”
(一)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
根據“面向全體,兼顧兩頭”的原則,我合理制定了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并將層次目標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學目標分為五個層次:①識記。②領會。③簡單應用。④簡單綜合應用。⑤較復雜綜合應用。對于不同的學生,教學目標要求也不一樣:A組學生達到①-③;B組學生達到①-④;C組學生達到①-⑤。這樣,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基礎差的學生不會因為聽不懂課而喪失信心,優秀的學生也不會因授課內容簡單而失去興趣。
(二)設置不同層次的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老師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重要途徑,也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教師在提問的時候也要分層對待。對于A組學生,提問一些基礎性的知識;對于B組學生,提出一些較靈活的問題 ,以鍛煉思維,鞏固知識;對于C組學生,提出一些綜合性強,需要歸納概括的問題。這樣,讓三個不同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答得出的問題。
(三)布置不同層次的練習題
在達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分別設置與A、B、C三組學生水平相適應的練習題和作業題,讓每位學生的思維都處于一種“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的境地,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編擬不同層次的單元測試題
根據學生的分層情況,可以將檢測題分成A、B、C三套不同的試卷。也可以在同一份試卷上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附加題(難度較大)注明只要求C組學生完成。每次測試后,各個組進步較大的學生可以上升一個小組,退步的學生下降一個小組,從而使整個班集體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
(五)安排不同層次的課后輔導
為了提高學習效率,發揮優生的帶頭作用,我讓B組輔導A組,幫助A組同學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C組輔導B組,著重幫助他們提高分析、運算、思維能力;C組由教師直接輔導,講解綜合性題目的做題方法,引導學生向更高的方向前進。這樣,既打牢了A、B組學生的知識基礎,提高了C組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解題能力,又調動了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通過“分層教學”的嘗試,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人格,關注了學生的不同個性,同時,也使學生的學習目的明確,自覺性增強,學習興趣濃厚,達到了縮小兩極分化,大面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目的,從而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作者單位:寶豐縣第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