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民間的中國文化
1644年,明朝覆滅,滿人騎兵入關,征服中原。走投無路的南明永歷帝從云南逃入緬甸。沒人料想得到,在近300年后,這條逃亡之路會成為緬甸最繁忙的公路,這條現代史上著名的“緬甸公路”(在中國稱“滇緬公路”)把中國和緬甸連在了一起。
在這條綿長公路沿線城鎮上,散布著很多餐館、旅店,加水站、加油站。靠近邊界線的緬甸小鎮木姐,緊鄰著中國瑞麗,是中國商品進入緬甸的集散地,貨車在那里拉貨,然后運送到緬甸各地。中緬兩國綿長的邊境線,利于發展貿易,緬甸的很多商品都來自中國,因為商品不貴,所以頗受緬甸人民的喜歡。在緬甸最大城市仰光的超市里,貨架上的食品大多來自泰國和中國;緬甸人認為本國的電視劇拍得差勁,因此中國和韓國的節目特別受歡迎,一些緬甸電視臺幾乎每晚都會播放配有緬甸字幕的中國電視劇。
華語在緬甸很吃香,全緬甸6000萬人里有150多萬的華人,緬甸北部多是從陸路進入的云南人,而南部則是福建人和廣東人,他們從水上而來。緬甸人對華語的親近,得益于中國經濟的崛起。
另一方面,作為農業大國,緬甸的朝野之間都有一種樸素的聲音:中國重視農業生產,緬甸也是農業國家,從未來發展的趨勢來看,與中國會有更大的合作空間。
即便如此,中國在緬甸的投資并不多,2009年時僅占外國在緬總投資的8.47%,而泰國則占據了47.1%。當然,華商在緬甸的分布也不盡相同:在密支那,據悉有近80%的物資由90%以上的華裔經營,經營者中多數是居緬兩代以上的華人和華僑。該地區經濟主要掌握在華人手中,華人社團組織在華人社會中起著很大的作用。
緬甸的華人學校一般教授中英緬三種語言,華人對中華傳統文化認同和生活習慣的堅持勝于國內。
誰是緬甸最重要的伙伴?
關于緬甸,幾乎媒體的視線都聚焦在昂山素季、吳登盛、丹瑞大將三人身上,這是緬甸政壇最重要的三個人。他們的關系將直接決定了緬甸的轉型、穩定以及未來,也影響著未來中緬關系的走向。
2011年11月30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抵達緬甸,這是半個世紀來訪緬的最高級美國官員。希拉里分別會晤了緬甸總統登盛和民主派領袖昂山素季。她與昂山素季共進晚餐,二人擁抱的畫面隨著媒體傳遍全球。美國一些記者認為此景能和當年基辛格訪華相比,在緬甸、美國之外,中國成為了關注的焦點。
畢竟,緬甸長期與西方世界之間的隔離的日子行將結束,而此前被制裁期間,中國一直是緬甸強大而可靠的鄰居。正是中國為緬甸打開制裁圍剿的缺口,為緬甸提供經濟援助和寶貴的支持。
作為傳統友好鄰邦,中國政府一直重視中緬關系,緬甸是最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非共產主義陣營國家之一。兩國于1950年6月8日正式建交。20世紀50年代,中緬共同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但隨后的戰亂使緬甸軍隊坐大,民選的文官政府最終在1962年被將軍奈溫發動軍事政變推翻。緬甸從此進入軍人專制。
1988年,緬甸受到西方國家的聯合制裁,但從1989年到1995年,中緬貿易依然翻了一番??梢哉f,在緬甸最困難的時刻,中國成為緬甸最重要的伙伴。
從2001年至今,江澤民、溫家寶、習近平等先后對緬甸進行過訪問。
2010年6月,溫家寶訪問緬甸。雙方簽署邊境協議,就確保兩千余公里邊境線穩定與和平達成一致。同時雙方簽署30余項經濟協議,涉及石油、天然氣、水利、技術和金融領域。同月,中石油公司啟動修建自印度洋皎漂港到昆明的石油天然氣管道。
同年年底,緬甸大選,逐步實現從軍政府向民選政府轉型。此時,中國已是緬甸第一大外資來源國和第二大貿易伙伴。與2009年相比,無論是中國在緬甸的投資或者是雙邊貿易,年增幅均超過50%。
2011年5月,緬甸民選總統吳登盛在上任1個多月后,就把中國作為首個出訪的國家。
中緬、中美并非非此即彼
仰光的臨街書店不少,涉及反恐和美國政治的書籍特別受歡迎。
作為首位訪問緬甸的美國總統,奧巴馬11月19日對緬甸“閃電式”的短暫訪問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從去年11月希拉里訪問緬甸到此次奧巴馬訪問,美國對緬甸的政策轉變是極為明顯的:處于世界兩大人口大國傍邊,以及東亞、南亞、東南亞交匯處的緬甸的地理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今年11月19日,緬甸第一大城市仰光刮起“奧巴馬颶風”,美國總統與國務卿的6小時歷史性訪問,一如希拉里和昂山素季擁抱的畫面:被很多人解讀為美國把手伸進了中國的戰略后院。不過,中緬之間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不一定那么容易被挑戰。
畢竟,在緬甸受到制裁之時,是中國施以援手,來自北方的物資和商品成為緬甸經濟賴以生存的補給。盡管在一些西方媒體看來,是中國在利用西方實施制裁之機加大對緬甸的投資力度。
然而,既定的事實則是:中國企業的投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緬甸經濟運行的難度,更給制裁下艱難生活的老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中國企業在緬甸開展工作時,注重當地老百姓的利益,主動回報社會。至少,當緬甸重新打開國門向世界開放時,滇緬公路對緬甸的重要性卻絲毫沒有下降。
在中國商人眼中,緬甸如同剛剛改革開放時的中國,物資匱乏,體制不健全,基礎設施差,但正因如此才有發展空間??伞熬挼椴挥迷僖蕾囍袊顿Y”依然成為了一部分緬甸民眾的想法。他們認為,政治開放會使緬甸成為全球投資的熱土,西方企業將帶來更大的利益。但中國駐緬甸大使館經濟商務參贊金洪根卻認為,就緬甸剛剛出臺的外國投資法來看,它只是籠統地開放了外資投資電力、油氣、礦業等領域,卻沒有列出細則。此外,招商引資需要一定的條件。畢竟緬甸大多數城市經濟水平很差,緬甸的法律體系老舊,法治也并不完善,國民素質失衡,而且社會轉型期也存在不穩定因素。外國投資者可能還需要一段觀望期。
喬治敦大學著名亞洲問題教授斯坦伯格曾說過,中國對緬甸的影響力關乎的是“軟實力”問題。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則認為,中緬、美緬這兩組關系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他舉例在20世紀50年代,緬甸和美國、中國的關系都非常好,歷史上這樣的情況并不是沒有出現過。
畢竟,外交上沒有永遠的敵人,但永遠的朋友也許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