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擬2015年初步建立貧困地區基本醫療衛生制度
衛生部7月11日公布《“十二五”期間衛生扶貧工作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明確了“十二五”期間衛生扶貧的目標、范圍和任務等,提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中國貧困地區基本醫療衛生制度。
指導意見明確“十二五”時期衛生扶貧工作的目標:到2015年,貧困地區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初步建立,使扶貧對象擁有基本醫療保障、享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享有基本醫療服務,醫療服務可及性、服務質量、服務效率和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就醫費用負擔明顯減輕,地區間衛生資源配置和人群健康狀況差異明顯縮小,基本實現病有所醫,健康水平接近本省(區、市)平均水平,為實現到2020年主要健康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奠定基礎。
指導意見還進一步明確了范圍,新一輪衛生扶貧攻堅的主戰場包括:以六盤山區、秦巴山區、武陵山區、烏蒙山區、滇桂黔石漠化區、滇西邊境山區、大興安嶺南麓山區、燕山一太行山區、呂梁山區、大別山區、羅霄山區等區域的連片特困地區和已明確實施特殊政策的西藏、四省藏區、新疆南疆三地州。同時,繼續做好連片特困地區以外重點縣和貧困村的衛生扶貧工作。
指導意見明確,“十二五”期間衛生扶貧工作的主要任務為:
一是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到201 5年,參合率穩定在90%以上,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75%左右,基本實現門診統籌全覆蓋。
二是大力加強醫療衛生機構基礎設施建設。到2015年,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基本健全,每個縣重點辦好1-2所縣級醫院(含縣中醫院),縣級醫院的服務能力和水平明顯提高,政府在每個鄉鎮辦好1所衛生院,每個行政村有村衛生室。
三是穩步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到201 5年,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達到40元以上,城鄉居民健康檔案規范化電子建檔率達到75%以上,重大傳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
四是鞏固完善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到2015年,鞏固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配備使用基本藥物。鼓勵公立醫院和其他醫療機構優先使用基本藥物。
五是全面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到2015年,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取得明顯成效,服務能力和水平顯著提高,力爭使縣域內就診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實現大病不出縣。
六是加大衛生人才培養培訓力度。到2015年,進一步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完善鼓勵全科醫生長期在基層服務政策,使每萬名城市居民擁有2名全科醫生,每個鄉鎮衛生院都有全科醫生。
七是建立健全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體系。到2015年,形成統一指揮、布局合理、反應靈敏、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體系。
八是大力開展衛生信息化建設。到2015年,基層醫療衛生管理信息系統基本覆蓋全部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有條件的村衛生室,利用率顯著提高。
九是著力扶持中醫藥(民族醫藥)事業發展。到2015年,力爭95%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90%的鄉鎮衛生院、70%以上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和65%以上的村衛生院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民族醫藥)服務。
十是扎實推進對口支援工作。認真組織實施衛生對口支援規劃,努力實現“派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輸血”與“造血”相統一,著力提高貧困地區醫療技術水平和管理服務水平。
(中國新聞網)
交通運輸部增加1150億元大力支持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和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7月13日,交通運輸部在四川成都召開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交通扶貧開發工作推進會,發布了《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交通建設扶貧規劃綱要(2011-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明確把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作為今后一個時期交通運輸發展重點領域,提出將“解決制約貧困地區交通運輸發展瓶頸問題、推進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作為交通扶貧的主攻方向,到2020年基本建成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國家高速公路,具備條件的縣城通二級及以上公路,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通班車,基本形成“外通內聯、通村暢鄉、班車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運輸網絡,交通運輸基本公共服務主要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會上交通運輸部與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涉及的19個省(區、市)政府分管領導就貫徹落實《規劃綱要》、推進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交通運輸發展簽署了共建協議,進一步落實了相關建設任務和保障措施。
為進一步加大交通扶貧支持力度,交通運輸部動真情,出實招,求實效,研究決定在“十二五”期間資金重點向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區傾斜、向“老少邊窮”地區傾斜的基礎上,將“十二五”車購稅預期增量資金的主要部分投向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進一步提高補助標準,約增加1150億元投資重點支持普通國道干線改造、縣鄉道改造、鄉鎮建制村通暢工程和縣鄉村客運站點建設。“十二五”期預期用于11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和3個實施特殊政策地區交通建設的車購稅總額將達5100多億元,占“十二五”公路建設車購稅資金的近50%。
交通運輸部高度重視扶貧開發工作,工作指向清晰,具體措施可行,支持力度空前,走在了扶貧開發工作的前列。提高片區交通建設補助標準是目前針對片區支持力度最大的一項“優惠政策”,必將有力促進片區經濟社會發展,加快片區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進程。
交通運輸部部長李盛霖,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范小建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四川省省長蔣巨峰致辭,交通運輸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翁孟勇,各相關省(區、市)人民政府分管領導和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扶貧部門主要負責人出席會議。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有關部門負責人應邀參加會議。會議由交通運輸部副部長馮正霖主持。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網站)
崇仁:項目扶貧實打實
今年以來,崇仁縣扶貧部門結合縣情和群眾創業需求,提出了“脫貧項目化,項目高效化”的工作思路,全面推進脫貧攻堅工程。為激發群眾創業熱情,該縣把項目脫貧研討會現場搬到村莊地頭、農戶家中,通過群眾座談、科技集市、項目推介、政策宣講等方式,營造起勤勞致富、興業創業的濃烈氛圍。該縣把項目選擇鎖定在上富有崇仁特色高效農業,圍繞“種養加”三大系列產業,新上馬安村紫紅薯、游坊村草紙、白路村立體果園、航埠村棉花、梅坊源村和王鐵村的麻雞等特色項目12個,其中養殖類6個,種植類3個,加工類3個,覆蓋全縣12個村2個,吸納貧困戶820戶。所上項目具有相當高的市場潛力,今年正常性效益估算,人均增收可達1000元左右。毛竹改造、葡萄種植、大棚蔬菜和樹莓等高效農業項目,成了農民創業致富的熱門,普及推廣順利。游坊村位于桃源鄉相山腳下,耕地稀少,但毛竹資源豐富,擁有毛竹面積達2萬多畝,村民歷年來有制造民用草紙的習慣,大部分村民掌握了民用草紙的生產技術,但規模較小,工藝落后。如今通過建立草紙生產基地,壯大生產規模,提高科技含量,使草紙生產成為該村的主導產業,農民從中實現年人均純利5000余元。
崇仁縣積極創新項目脫貧扶持機制,落實各項措施和幫扶責任。機關、企事業單位、鄉村干部和黨員示范戶全部參與“牽手致富”活動,做到項目、資金、技術和過程“四落實”,實施定時、定人、定指標的直線考核。同時,該縣高度重視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問題,防止返貧致貧現象的發生。引進落戶縣工業園的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22個,切實有效地解決了近3000名返鄉農民工的就業和創業問題,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供了保障。
(江西崇仁縣委宣傳部
崔偉群 周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