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起因出具承諾函引起的產權過戶被訴案件,經過銀行方的努力案件終審取得勝訴。但勝訴的同時反映出商業銀行在資產處置和印章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即資產處置要依法依程序進行、印章的管理要有一整套嚴格的用印制度,只有從制度層面對商業銀行員工行為進行約束,才能更為有效的防范可能發生的風險。現將有關情況分析如下:
基本案情
許某于2011年4月以某市A商業銀行為被告向該市法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A商業銀行辦妥其所購得的原B公司抵押房產的產權證及出讓土地使用權證,過戶費用由A商業銀行承擔,并承擔自2004年11月1日起至2011年4月6日的已付購房款總額的銀行逾期貸款利息;(2)判令A商業銀行承擔案件訴訟費。
其訴稱的事實與理由是:許某作為某市C公司股東參與某市法院委托拍賣某市B公司所有的臨街商服房產和倉儲房產的競拍活動 ,并于2004年3月12日競得了臨街商服樓一、二樓房產,計價款293.6萬元,2004年5月24日某市法院以民事裁定書予以確認。當時所拍賣的房產由債務人B公司抵押給A商業銀行,由債權人A商業銀行申請法院執行。事后2004年6月14日A商業銀行向C公司出具承諾書,承諾在2004年10月31日前負責辦妥抵押房產土地證和房屋產權證,但一直未辦理。2010年9月27日,C公司又再次去函A商業銀行,但至今未辦理,明顯違約,依照相關法律法規應承擔相應違約責任。
經核實,A商業銀行確對C公司出具過“負責辦妥某市B公司抵押房產出讓土地證和房產證”的函件。
焦點問題分析
本案原告許某是否具備適格的原告主體資格
A商業銀行作出的承諾函相對人是C公司,作出承諾的行為只可能在A商業銀行與 C公司之間產生民事權利義務關系,不可能在A商業銀行與原告許某之間產生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因此,原告與本案沒有直接利害關系,不是民訴法規定的本案適格原告,對其起訴應予駁回。原告訴稱其所購房產主要為C公司使用,不僅沒有證據支持,而且與許某是否具備本案原告主體資格無法律上的關聯。
原被告之間是否存在房地產辦證方面的侵權法律關系或合同法律關系
A商業銀行沒有向C公司辦證的合同義務。承諾書的真實意思表示是,A商業銀行盡快對C公司競買的房產解除土地使用權與房屋產權抵押登記,以便C公司在2004年10月31日前辦妥出讓土地使用權證和房產證。承諾的內容是提供盡快解除抵押登記的便利。A商業銀行是B公司房地產的抵押權人,對于進入司法拍賣程序的抵押房產,抵押權人僅對執行法院負有法律賦予的協助義務;對于其他拍賣法律關系人,抵押權人沒有協助義務。
A商業銀行沒有為C公司辦證承擔辦證費用的合同義務。原告認為承諾書的內容包含了承諾人承擔辦證費用的意思,完全是其主觀推斷,沒有任何證據支持。
A商業銀行對原告個人所購得的房產沒有實施積極的侵權行為;消極的侵權行為的實施必須以法律條文明確規定了行為人積極行為義務為前提,對原告競買到的房產沒有法律規定A商業銀行必須為其辦理國有出讓土地使用權證和房產證并承擔辦證費用,因此,A商業銀行也沒有實施消極的侵權行為;故不存在侵權并承擔責任的事實和法律依據。
本案是否已過訴訟時效
本案中,C公司在收到A商業銀行作為第三人出具的承諾辦妥房產過戶的函件后,在承諾函所載內容自出函之日至2004年10月31日未得到實現的情況下,其應當按照法律法規關于民事權利訴訟時效從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利被侵害之日起算兩年之規定向A商業銀行及時主張,也就是法律規定賦予C公司憑借承諾函要求履行的訴訟時效是在2004年11月1日至2006年10月31日。但這期間,C公司從未主張,因此其要承擔訴訟時效已過,喪失勝訴權的法律后果。
該承諾函的內容是否足以導致房產過戶費用(土地出讓金及相關稅費)由A商業銀行承擔
基于A商業銀行既沒有法定的過戶及承擔費用的義務,又沒有促使其加入到該債務承擔中來的某種法律事實或行為,故不能僅憑A商業銀行承諾負責辦妥出讓土地證和房產證,就此認定過戶費用(包括土地出讓金)由A商業銀行承擔。
判決結果
該案由某市某區法院進行了一審開庭審理,一審過程中,A商業銀行就該案多次進行溝通,但效果不甚理想。11月7日,一審法院下達判決書,判決A商業銀行承擔產權過戶義務及過戶費用。考慮到該案一審判決結果對商業銀行不利,且一審法院在事實上存在認定不準和法律適用不當,A商業銀行于2011年11月20日向中級法院提出上訴,經過努力,中級法院經過二審作出終審判決,撤消一審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從而實現案件反敗為勝,有效地維護了商業銀行的合法權益,成功避免了銀行自身的重大經濟損失。
案例啟示
該案雖然商業銀行勝訴,但可做多處總結。之所以引發該案,主要由于該行在以往的不良資產處置過程中,向他方出具了措詞極為不利的書面函件,而出具該函件的原因令人費解,且與正常的工作思維和原則相違背,倘若不是因為函件所指相對人發生錯誤,商業銀行可能遭受的損失是非常嚴重的。對于這與正常工作思維和原則相違背的行為,必須從制度層面對其進行約束和限制。對此我們認為有必要堅持和采取以下措施:
在不良資產的處置過程中,應當保持嚴謹的工作態度,堅持依法依程序進行。雙人上門清收,制訂和上報處置預案,按照審查審批意見付諸執行,對執行過程中可能面臨的突發問題,不擅斷、不武斷。一方面需要加大對相關人員的知識培訓,提升其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意識,有效防范外部陷阱;另一方面要加大對處置行為的監督檢查力度和頻率,杜絕道德行為風險。
對印章的管理,需要堅持嚴格的用印制度。對印章的管理,必須平衡好效率和管理關系,首先用印流程必須要途經用印人、審核人、審查人和印章管理員等多人,多一雙眼睛,就可能多一重保障,避免出現一人就可完成用印的情況。其次對行政印章之外的一些業務章等,要逐步納入到有效管理體系中,避免出現印章管理的盲點。再次,對用印文本的審查,必須做好格式化文本和非格式化文本的有效區分,對非格式化文本需要堅持進行法律專業審查。
(作者單位:中國工商銀行萍鄉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