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1年12月18日,由中國農村雜志社主辦,本刊承辦的農產品市場流通座談會在京舉行。全國人大、農業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相關領導、專家和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代表與會,分別就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建設、保障市場供給和緩解市場價格暴漲暴跌等問題進行了研討。這里,我們刊出部分領導、專家與企業代表的發言,以饗讀者,并希望能引起社會各界對農產品市場流通領域寄予更廣泛關注。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企業界和新聞界的朋友們: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市場運行狀況備受國際社會和國內各界的關注,有關農產品賣難買貴、價格暴漲暴跌的消息幾度成為社會的熱點和焦點問題。特別是2011年入秋以來,部分地方的生姜、土豆、白菜等多個農產品的價格大幅度下跌,直接影響到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為此,農業部聯合有關部委采取有效措施,平抑農產品價格,努力保障生產和市場穩定。與此同時,一些知名企業、大型超市也積極開展托市收購活動,努力緩解農民壓力。今天,中國農村雜志社邀請業內知名專家學者、加工和流通企業代表,召開農產品市場流通座談會,探討建立新型農產品產業鏈,促進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建設,提高農產品抵御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保障農產品供給安全、價格穩定是維持社會安定、人民正常生活的前提,對實現經濟社會有序發展至關重要。多年來,圍繞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國家采取了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措施。種糧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機購置補貼的規模不斷擴大,逐步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加大農田水利建設和農業科技投入等一系列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糧食總產實現八連增,菜籃子產品市場供給充足,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升,為管理通脹預期、穩定市場價格、實現國家宏觀調控目標發揮了積極作用,做出了重大貢獻。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制約我國農業發展的因素仍然很多,影響國內農產品價格走勢的因素日趨復雜。一是受國際農產品市場供求的影響在加大,二是與石油、煤炭等大宗商品及整個國民經濟的聯動性在增強,三是要面對冰凍、干旱、洪澇等突發性自然災害的嚴峻挑戰,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品種性、季節性、區域性、結構性特征日益明顯。
近年來,農業部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有關部委、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堅持統籌產銷發展,完善宏觀調控,不斷加強農產品營銷促銷服務體系建設,在促進農產品產銷銜接、拓展農產品國內外市場、提升農產品競爭力等方面做出了很多開創性工作,幫助廣大農民群眾解決實際困難。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堅持加強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建設。適應市場化改革的需要,我國已基本建立起以批發市場為中心、集貿市場為基礎、連鎖超市、電子商務為先導的現代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按照國家“十二五”規劃,關于建設一批國家級重點大型批發市場的要求,農業部積極規劃建設國家級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主要是在優勢農產品集中產地,選擇產業發展基礎雄厚,在國內外市場影響力大,具有競爭潛力和發展前景的產品,整合現有市場資源,提升拓展市場功能,推動市場建設成為物流集散中心、價格形成中心、信息傳播中心、技術交流中心和會展貿易中心,形成與專業化大生產布局相適應的現代農產品流通布局,提升相關產業在國內外市場的地位及影響力。農業部已會同陜西省人民政府率先在洛川共同啟動了國家級蘋果批發市場建設。
二是堅持推進市場主體培育。通過大力扶持,近年來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蓬勃發展,目前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已達48.43萬家,實有入社農戶3870萬戶,約占全國農戶總數的15.5%,成為保障市場供應的重要力量。農業部和商務部共同啟動了“農超對接”,同時,指導各地探索開展了“農社對接”、“農校對接”。積極與商務、財政等部門溝通,擴大“農超對接”財政扶持范圍,對合作社儲藏保鮮、物流配送等方面的建設給予補助。目前,全國已有1.56萬家合作社與超市建立了穩定的產銷關系,一批合作社在城市社區陸續開設了直銷店、連鎖店。同時,積極通過多種形式加強農村經紀人培訓。
三是堅持積極發展會展經濟,推動產銷銜接。2011年8月,農業部策劃實施了“金秋農產品展銷行”活動,在新疆、吉林、貴州、甘肅、黑龍江、福建、陜西、山西、山東、四川、湖北、江西、海南等十三個省區陸續展開,通過統一行動、統一形象、統一宣傳,充分發揮各地各級政府、協會、市場主體和新聞媒體的整體合力,有效推進全國農產品營銷促銷工作實現大提升。經過三個月的密集會展活動,本次金秋農產品展銷行成效顯著,十三場大的展會活動,1.43萬家企業參展,實現貿易成交額1400多億元,參與活動的觀眾近450.8萬人次。第九屆農交會在成都舉辦,2011年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勢頭好,糧食實現八連增,主要農產品全面增產,為農交會的成功舉辦奠定了堅實基礎。本屆展會規模大,國內外企業參展踴躍,展示亮點突出。2011年農業部選擇了380家有實力的專業合作社、60家有代表性的園藝作物標準園參展,反響很大。農交會貿易洽談活躍,貿易成交額達到602億元,比上年增加40多億元。與此同時,全國各地舉辦農業展會和各類促銷活動1600多場,一系列產品推介、品牌展示等活動,對推動產銷區逐步建立穩定的產銷關系意義重要。
四是堅持多措并舉促進農產品營銷。農業部認真貫徹國務院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意見。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動產銷銜接、穩定市場價格。特別是針對近期山東和河北等地出現的蔬菜賣難問題和部分鮮活農產品價格的劇烈波動,農業部認真分析農產品市場形勢,部署了大白菜等滯銷賣難應對工作,并計劃采取加強生產指導、信息監測、市場預警、提高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等十項長效措施,促進農產品價格穩定。今后農業部將著力加大產銷銜接工作力度,在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大力發展生產的同時,著力提升生產經營者營銷促銷能力,包括田頭窖儲能力、直銷配送能力、品牌建設能力等綜合營銷能力,培育一批長期從事流通、經營行為規范、采購營銷量大、輻射帶動力強的農產品營銷大戶及相關主體,帶動農產品產地市場營銷體系建設。
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維護農產品市場穩定,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搞好農產品市場流通是一篇大文章,我們既要充分肯定已經取得的成效,更要面對“十二五”新的形勢,看到差距,找準工作的著力點。我們希望各位專家積極獻計獻策,多提寶貴意見。希望新聞媒體在發布信息、傳播經驗等方面進一步發揮重要作用。希望各類加工、流通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緊緊圍繞保障鮮活農產品市場平穩運行這一重大任務,按照農業部的總體部署和規劃,本著“自主經營、讓利于農”的原則,積極、穩妥、務實地參與農產品產銷對接,努力推動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流通費用,實現農民、消費者和經銷企業的“多贏”,為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