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世界上重要的農業國家,土地資源豐富,種植業和畜牧業都很發達。奶業在美國畜牧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所有畜產品銷售收入中奶業位居第二,僅次于肉用牛。近日,美國農業部發布研究報告,預計2012年全球乳制品市場仍將保持較好勢頭,美國乳制品貿易順差將達到12億左右。
2011年是美國乳制品出口的一個里程碑,出口總價值達到了創紀錄的45億美元。報告指出,2011年美國出口的乳制品主要品種是脫脂奶粉,按出口價值計算幾乎占了總出口的三分之一,排在其次的則是奶酪和乳糖。2011年,美國的月度牛奶產量全面高于去年同期水平,1-11月生產牛奶8145.5萬噸,同比增長1.64%,目前看來,全年增產已成定局,增長幅度基本在1.5%-2.0%之間,美國牛奶的增產幅度雖然不大,但絕對量很大,國際上普遍擔心美國的增產會對國際乳制品市場的價格產生沖擊。
美國乳制品出口協會的副總裁馬克·貝克認為,由于全球經濟繼續從2008/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中恢復,而且多個國家的中產階級數量還是在成長,因此對乳制品的需求還在增強,目前國際乳制品價格相對較高。美國J/D/G咨詢公司的副總裁杰瑞表示,新興市場仍然在發展當中,中國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2011年1-10月份中國的乳制品進口增長了10%,整體來說2011年是一個非常理想的年份。
北京東方戴瑞乳業信息咨詢公司分析員告訴記者,2012年全球奶業的前景比較樂觀,全球GDP增長將會從2011年的2.7%增長到2.9%,在具有關鍵性意義的亞洲國家和大洋洲國家,GDP的增長預計會達到5%,明顯高于2011年的4.2%,但全球普遍預計中國2012年的GDP增長速度會放緩,這將會削弱中國國內的乳品需求,并降低近幾年來一直保持的乳制品進口快速增長的步伐。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美國的奶業是以家庭農場為基礎、以協會或合作社為支架,以公司化生產為樞紐,廣泛吸收其他相關企業或組織來構建與運轉的。各種合作組織的發展為美國奶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合作組織把分散的農場主集中起來,為他們提供一系列專業化服務,提高他們在市場中的抗風險能力,為他們爭取最大的利益。農場主幾乎全都參加或入股特定的生產合作社或行業協會。農場主是合作社股東,合作社又是公司股東,同時享受公司提供的服務,三者之間利益對接十分緊密。農場主極少有單打獨斗的,都是靠組織化的辦法形成利益共同體,一方面維護自身權益,另一方面約束自身行為。有些合作社則直接創辦加工企業,實行產加銷一體化,奶農的利益得到了更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