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年底,我們提出了2012年的策略觀點——龍之戰,彼時判斷,龍年的市場起伏會比較大,部分股票可能存在較大的下跌空間,尤其是強勢股會出現補跌。幸運的是,我們對2012年判斷基本得到市場的驗證。
當時我們的判斷依據主要來自于三個維度:宏觀經濟、市場供求與估值。
值得重視的是,過去一年上述三個影響因素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改變或改善。
1、 經濟結構調整正在加快推進,企業去庫存去產能的步伐正在加快;
2、 新股暫停發行,新股發行制度經征求各方的意見亦會重新推出;以養老、社保及QFII等一批長線資金正逐步建倉A股藍籌,市場供求有相當程度的改善。
3、 估值壓力在釋放,新股泡沫得到有效控制,成長股故事已經戳破,市場風險偏好有所降溫;
盡管市場普遍對于2013年心存謹慎,多數人對中國經濟的形勢仍心存憂慮,但回顧過去三十年的歷史,在充分研究分析當前中國的政治、經濟周期之后,我們認為,盡管A股并不會出現根本性的改觀,但隨著一系列新政策與制度改革的出臺,一次歷史性的價值投資機會正在漸進性積累。而政策的破局,源于對管理層的堅定信心,源于對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一定能實現的信心,更來自于對市場自發性的內在動力的崇尚。當前實施的一系列改革政策或將影響未來中國10年甚至更為長遠的發展。
從投資來看,在每一個五年計劃中基礎設施投資的實際增長率都有一個前高后低的過程,投資增長的最高點往往在五年計劃的中期左右。從對應十五大至十七大的時間周期來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速的最高點實際上就是開完黨代會確立未來五年黨的政治經濟路線后的一至二年內,隨后投資增長有所減弱,直至下一個五年計劃。1997年、2002年、2007年均出現基礎設施投資增速迅速推高的。因此,2013年與投資基建相關的板塊必將受益于此。
同時,隨著市場估值的逐步下移,A股市場藍籌股越加有吸引力,從長周期的投資機會而言,顯然是,收益大于風險。當下股市的反應或許只是整個金融市場負強化過程的提前反應,在房地產等資產價格得到有效控制之后,股票市場的價值發現機會才能脫穎而出。
但是,由于改革的效果需要時間來驗證,因此,對A股而言,在經濟增速和企業盈利仍未見底之前,短期市場仍存在下行風險;而從中長期來看,短期的風險釋放有利于中長期價值積累,未來的機會一定大于風險。
當然,市場仍存一些不利因素。國際環境未有明顯好轉,在人民幣升值加快的同時,出口增速仍萎靡不振。與此同時,在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左右平衡之下,多數企業對去庫存與去產能仍缺乏果斷決心,多數人對政策刺激來化解周期和結構調整風險仍心存依賴,因此,從長遠來看,企業創新與升級的動力不足。加之,以投資為主導的基礎設施開支加大,地方政府負債率將進一步擴大,而影子銀行在提供信貸支持的過程中,資產價格與金融企業的盈利泡沫對比實體企業的資本回報率,顯得更有吸引力,虛擬經濟的盈利泡沫對低回報的實體產業形成強烈擠壓,最終導致金融泡沫的過度膨脹和實體經濟的孱弱虛脫。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跨過熊市階段的虎龍之年,目前市場有望迎來了2013年的見底之年,這是中國傳統的癸巳蛇年,按照易經的解讀來看,癸巳年往往容易出現重大轉折點。十二年前,即2001年是2245點見頂的時間,而十二年后,預計A股亦將在2013年迎來歷史性的大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