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的強勢反彈能持續多久?
筆者曾竊以為,上周大盤的強勁反彈源于技術性反彈需要和決策層重塑黨風并掀起“反腐風暴”凝聚了民心,也在一定程度上恢復了投資者的信心,但反彈若要延續要么本周公布的經濟數據有超預期的表現,要么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有“驚喜”出現。
11日,當11月份最后一項重量級經濟數據——貨幣信貸數據公布后,市場對于經濟基本面的預期已然落空。
筆者認為,11月貨幣信貸數據幾近平淡,雖然進一步證明當前國內經濟處于回暖的態勢,但這種復蘇勢頭依舊屬于弱勢。顯然,經濟基本面的這種弱勢反彈也僅能為行情提供弱勢支撐。如果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沒有能夠提振市場人氣的政策出臺的話,那么當下反彈則不宜過于樂觀,而且隨著歲末臨近流動性趨緊等風險因素的到來,反彈或許到了該注意風險的時候。
首先,經濟基本面沒有超市場預期,依舊呈現弱勢反彈的趨勢,這也僅能為行情提供弱勢支撐。信貸數據幾無亮點——11月新增信貸規模5229億元,同比少增400億元,環比多增177億元,基本符合市場的預期。如果硬是要從11月信貸數據中發掘看點的話,我認為勉強可以從信貸結構中找出兩個看點:
第一個看點:住戶中長期貸款規模達到了1515億元,環比多增364億元。住戶中長期貸款主要是居民的房貸。這一數據自6月份以來一直呈現回升的態勢,表明樓市在持續回暖之中。樓市的回暖將有利于當前經濟企穩回升。但往年樓市的“金九銀十”在今年卻未出現,9、10月住戶中長期貸款呈回落態勢,這在樓市調控政策沒有松動的背景下引發了市場對于樓市的擔憂。
顯然,11月數據將消除市場對于樓市的擔憂。此外,在城鎮化的大背景下,盡管樓市調控政策不變,但是樓市或將持續回暖,這對于當前穩增長有重要作用。
第二個看點:企業中長期貸款減少了31億元。這不是一個好現象。一直以來,企業中長期貸款規模是我們觀察實體經濟運行狀況的窗口,它預示著企業對于未來經濟是否有信心,從而愿意擴大生產。
對于11月企業中長期貸款規模減少,筆者認為這或歸結于年底季節性因素致——一般來說,年初之時由于開工需要,企業對于信貸需求較為旺盛,而到了年底企業繼續擴大生產的動力不強。
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似乎又不是問題。11月社會融資總規模1.14萬億元,同比多增1837億元,其中委托貸款和信托貸款同比都有大幅增加。這表明企業更多的融資需求都通過銀行的表外貸款得到了滿足,延續了下半年的態勢。整體而言,11月信貸數據僅能為反彈提供弱勢經濟支撐。
其次,流動性保持相對寬松,但有趨緊的趨勢,這將成為反彈行情的隱憂。從廣義貨幣供應量(M2)來看,11月M2同比增速13.9%,雖較10月低0.2個百分點,但在貨幣政策目標范圍之內,宏觀流動性環境仍然保持較為寬松的格局。不過,從M1和M1/M2剪刀差來看,11月M1同比增速5.5%,M1/M2剪刀差為-8.4%,顯示貨幣活期化程度呈下降態勢,這對于行情不是一個好消息。而流動性趨緊的趨勢到了年底有加劇的傾向。這勢必會成為反彈行情的一大隱憂。
最后,如果即將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沒有能夠提振市場人氣的政策出臺的話,那么當下反彈則不宜過于樂觀,而且隨著歲末臨近流動性趨緊等風險因素的到來,反彈或許到了該注意風險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