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08年以來,大小非減持已成為拖累A股走勢的“心腹之患”。統計數據顯示,伴隨著今年股指的節節敗退,共有624家上市公司遭到重要股東減持50.85億股,累計套現569.56億元,其中中小板、創業板仍是減持的主場。但記者注意到,進入四季度以來隨著股指的連創新低,減持力度漸趨走弱,增持潮卻漸顯,這表明在市場估值底部時機,產業資本增持力度也在加大,截止12月12日再現凈增持。
中小盤股減持壓力大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止12月12日),共有624家公司遭到大股東減持50.85億股,累計套現569.56億元,其中新湖中寶(600208)、華麗家族(600503)、攀鋼釩鈦(000629)等3支股票遭減持數量超過2億股。
從所屬板塊來看,在624只遭受減持的股票中,中小板、創業板股票占據2/3。中小板中有273家公司遭到14.85億股的減持,股東共計套現204.78億元,158家創業板公司遭到股東累計多達1045次減持,合計減持股數4.87億股,套現79億元。其中中小板川潤股份(002272)、山西證券(002500)、升達林業(002259)等3家公司遭減持超過6000萬股,而創業板中燃控科技(300152)、樂普醫療(300003)、恒順電氣(300208)、通裕重工(300185)等4家公司遭減持超過2000萬股。
實際上,從限售股解禁來看,今年限售股解禁市值超過萬億元,其中按解禁股份數量看,高峰是7月份和12月份,6月份最低;按解禁市值看,也是7月份最高,6月份最低。但A股月度走勢中,7月份滬綜指下挫5.47%,6月份則下跌6.19%。不過限售股解禁在2012年對創業板等特定板塊形成過較大沖擊。解禁預期成為今年11月份創業板指數單月最大下跌的原因之一,當月創業板指數下跌12.27%。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創業板、中小板股票價格已出現回落,但估值仍遠高于主板。在市況不好的情況下,早日落袋為安的想法肯定更加強烈。只要原始股東賬面盈利仍然豐厚,他們的套現意愿就會存在。只有當股價回歸企業價值附近,甚至出現折扣時,股東套現的意愿才會明顯降低。
四季度呈現凈增持趨勢
進入四季度后,隨著股指進一步走低,上市公司股東、高管的增持舉動明顯增加。今年以來436家上市公司通過二級市場凈增持45.92億股,累計金額259.02億元。而四季度以來增持力度愈加明顯,210家公司獲得增持18.65億股,參考市值累計金額為95.24億元,而在減持方面186家公司減持僅為8.04億股,合計金額為79.42億元,呈現了凈增長的趨勢。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包括農業銀行(601288)、中國銀行(601988)、中國建筑(601668)、中國聯通(600050)、建設銀行(601939)等A股巨頭企業都受到大股東不同程度增持。其中,京東方A目前以8.4億股的數量位居首位。但中小板、創業板則較為弱勢,其中創業板呈現凈增持的股票僅為46只,24只股票凈增持數量在1萬股以下,增持超過百萬股的僅僅6只,宋城股份(300144)、探路者(300005)、中瑞思創(300078)、國聯水產(300094)、海倫哲(300201)、舒泰神(300204)、青松股份(300132)凈增持分別為312.44萬股、211.85萬股、194.28萬股、187.78萬股、124.96萬股、116.40萬股、115.02萬股。
從月份來看,2012年10月產業資本增持116次,減持162次。增持金額為44.14億元,減持金額35.77億元,全市場凈增持8.37億元。回顧2008年以來,月度凈增持現象只出現過4次,分別是2008年8月至10月、2010年5月、2012年1月以及2012年10月。其中,2008年8月至10月A股市場處于熊市末端之時,月度股東凈增持現象橫空出世,最終帶動A股市場走出“熊”途。2010年5月股東凈增持則引發了此后從2319點到3186點的反彈。雖然2012年1月股東凈增持之時,受宏觀經濟下滑擔憂的影響,股指反彈力度大打折扣,但此后大盤依舊從2132點向上運行到了2478點。
分析人士指出,大規模增持時點一般都會出現在大盤底部或階段性低點,四季度增持密集期的顯現,或意味著市場的投資時點已然到來,但同時也需關注2013年大規模解禁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