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本欄提到過心動不如行動,本周從盤面看,行情從水泥機械等強周期類個股逐步轉移到部分超跌股和題材股上。我們看到今年以來的不少大漲過的股票,在本周都有過打漲停板的記錄,而類似仁和藥業、酒鬼酒等消費類超跌股也有不錯的表現,行情向縱深發展的跡象暴露無遺。雖然指數上波動的幅度不大,但投資者的盈利概率本周估計會更好。本輪行情,指數底部放量長陽啟動,就如長跑起步搶道,一旦領漲形勢確立,就要保持均速走勢保存體力,然后在新行情到來時再度發力。目前股市已經見底回升,開局起跑形勢不錯,但面臨十八大維穩平臺以及短線獲利盤需要消化,因此保持體力振蕩整理很有必要。一旦這個過程完成,自然會發動新的攻勢,要注意節奏的把握,尤其是權重股和題材股的輪動節奏。
這次我們來談一下操作上短線和中線倉位控制的問題。其實在本人的實名博客中游不少這一類的文章,已經寫的很具體了,這里主要是結合最新的一些數據來寫一下體會。中登公司的數據顯示,10月末期末持倉A股有效賬戶數為5590.48萬戶,占期末A股有效賬戶數的比重為40.76%。而11月末,期末持倉A股有效賬戶數為5559.95萬戶,占期末A股有效賬戶數的比重為40.44%。由此可見,在11月末滬指跌破2000點之際,A股期末持倉賬戶數相比10月減少了30.53萬戶。而另一組數據顯示,11月券商自營賬戶新開62戶,10月為33戶;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新開45戶,10月為17戶;公募基金新開52戶,10月這一數據為31戶;基金專戶理財新開125戶,10月為62戶;QFII新開12戶,10月為5戶等。這讓我們聯想到了網絡上常用的一句話;抄底和割肉大軍擦肩而過,互相罵了對方一聲。是的,決定贏家和輸家往往就在那么一瞬間。
我們在制定投資策略的時候,往往有一個基本的指導思想,短線是追漲,中線是買跌。具體運用到倉位管理上,就是短線一般都是等到大盤企穩,市場人氣開始回升的時候才出擊,提高倉位。一般我們會觀察漲停板的家數,漲幅大于5%個股的家數,跌停板的家數,跌幅大于5%個股的家數,創5日新高的家數等數據,來給大盤做一個熱度衡量的標準,春天進去,秋天出來,躲過寒冬。而中線操作則不然,凡是運作中線的股票,基本面都是沒有多大問題的,只是找一個買點和賣點。針對這樣的股票,機構一般會選擇在市場恐慌的時候悄悄進場。這個時候是最容易拿到籌碼的,而市場氛圍在各種輿論的影響下呈現出空頭一邊倒的態勢,投資者這個時候也是最容易動搖的。就像這輪行情從11月26日到12月4日的時候,各位最好回顧一下當時自己的思想動態,是如何做出投資決定的。我們看到很多成功的投資者,都是在不斷的思考和總結下成長起來的。
從市場面看,短期內還是存量資金在參與,這些資金包括前期一些機構止損后,場內累計的存量資金和前期不看好A股市場,又不愿意離場而參與逆回購的資金。中期看,反彈的高度將由增量資金的多少來決定。每年年末資金都十分緊張,今年恐怕也是如此,所以即使在中期看好的情況下,也要提防12月下旬市場可能的再次回落。近期是國內外券商發布年度策略報告密集期,普遍對13年滬指的目標區間估計在1800-2400點之間,就是說目前滬指上下都有空間。再長遠一點看,明年3、4月份的兩會和經濟數據對中期行情也有決定性的作用。飯要一口一口吃,目前階段還是看政策做熱點,城鎮化與農業一號文件等概念股有望反復活躍,把握好進出的時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