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退耕還林工程和生態市建設工程的順利實施,濟源市核桃種植面積迅速增加,截止到2011年,栽培面積已達到11萬畝。新發展的核桃樹多為早實核桃品種,抗病蟲能力相對較差。核桃進入結果期后,如栽培管理不當,缺少肥水,負載量過大,樹勢就容易衰弱,腐爛病就會蔓延,造成枝條枯死,結果能力下降,嚴重的可以導致整株死亡。現將核桃腐爛病的防治方法介紹如下,供參考。
1 主要危害狀
核桃腐爛病又稱爛皮病,黑水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核桃的枝干樹皮,因樹齡和感病部位不同,其病害癥狀也不同。幼樹主干和骨干枝感病時,多深入木質部,病斑近梭形,發病初期呈暗灰色,水漬狀,稍隆起,用手指按壓時,溢出帶有泡沫的汁液,腐皮組織逐漸變褐色,有酒糟味,后期病組織失水下陷,并散生黑色小點粒。天氣潮濕時,小黑點涌出橘紅色膠質絲狀物。病斑沿枝干縱橫進行擴展,后期皮層縱向開裂,流出黑水(俗稱黑水病)。病斑環繞枝干一周時,導致枝干或整株死亡。
老齡樹主干上的初期病斑一般在韌皮部下方隱藏發展,不易發現,當刮開皮層時,可見許多小島狀病斑,其周圍集聚著大量的白色菌絲;當發現由皮層向外溢出黑色黏稠物時,病斑已經發展較大。發病后期,病斑可擴展到20~30厘米。樹皮縱裂,沿樹皮裂縫流出黏稠的黑水,干后發亮,好似刷了一層黑漆。
枝條感病后常出現枯枝狀,主要發生在營養枝、徒長枝和2~3年生的大枝上,而且遭受凍害的枝條上易發生此病,表現為枝條失綠,皮層與木質部剝離,皮下密生許多黑色小點粒,使整個枝條干枯。在有修剪傷口的枝條上發病時,多從剪口開始感染,有明顯的褐色病斑,沿枝梢向下蔓延,環繞枝干一周時,引起整個枝條枯死。
2 侵染循環
2.1 侵染特點
該病菌在枝干上的病組織內越冬。來年春天分生孢子借風、雨、昆蟲傳播。病原菌可從凍傷、日灼傷、機械傷、修剪口和嫁接口等傷口處侵入樹體,引起病害發生。
2.2 侵染條件
成年樹在結果盛期易發病,在土壤瘠薄黏重,排水不暢,地下水位高,有鹽堿的地塊易發生此病。形成大量徒長枝和營養枝的植株,易受凍傷或干旱失水,可引發此病。肥水不足,尤其因凍寒害、鹽堿害及不合理的整形修剪造成樹勢衰弱時,發病嚴重。
2.3 侵染時間
生長季節病菌可發生多次侵染,因此從早春至樹體越冬前均是該病發生期。春秋季發病最多,4—5月為主要發病期。
3 防治方法
3.1 加強栽培管理
加強土肥水管理,提高樹體營養水平,增強抗寒抗病能力,是防治腐爛病的基本措施。對于土壤結構不良,土壤瘠薄,鹽堿重的果園,應先改良土壤并增施有機肥料。同時進行合理修剪,增強樹勢,提高抗病力。
3.2 清園
核桃采收后,結合修剪,剪除病蟲枝,刮除病皮,收集燒毀,減少病菌侵染源。
3.3 樹干涂白
新植幼樹,注意冬夏進行樹干涂白,防止凍害和日灼發生,減少病菌侵入通道。
3.4 刮老皮和病斑
一般在春季進行,也可在生長期發現病斑隨時進行刮治。刮除病斑,以微露新皮為準,刮除范圍應比變色壞死組織寬0.5厘米左右。樹皮沒有爛透的部位,只需將上層病皮刮去。病變達木質部的要刮到木質部。刮口要光滑平整。刮后傷口涂上5~10波美度石硫合劑或1%硫酸銅液消毒,或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倍液涂抹消毒,然后涂波爾多液保護傷口。刮下病皮集中銷毀。
(作者聯系電話:0391-6913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