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塵子,又名大青葉蟬,近幾年在臨汾市各縣幼齡果園普遍發生,輕者造成樹勢衰弱,重的全株死亡。現將其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總結如下。
1 形態特征
1.1 成蟲
雌蟲體長9.4~10.1毫米,頭寬2.4~2.7毫米,雄蟲體長7.2~8.3毫米,頭寬2.3~2.5毫米。頭橙黃色,兩單眼間有2個5邊形或多邊形小黑斑。前胸前緣黃綠色,余皆為深綠色。前翅綠色,微帶藍色,末端灰白色半透明,后翅煙青色,腹部背面煙黑色,腹部兩側和腹面,以及足均為橙黃色,成蟲有趨光性,能跳躍。
1.2 卵
長1.6毫米,寬0.4毫米,長卵圓形,中間微彎曲,黃白色。一端稍細,表面光滑,每一雌蟲產卵30~70粒,夏秋季卵期9~10天,越冬卵5個月以上。
2 生活史及危害狀況
據在吉縣、隰縣、襄汾縣、翼城縣等地觀察,此蟲在臨汾市1年發生3代,以卵在果樹的枝干皮層內越冬,第2年4月上旬若蟲孵化刺吸苗木的汁液,一直危害到7月上旬,6月下旬至8月中旬為第2代成蟲危害期,7—10月中旬為第3代成蟲危害期。先在玉米、豆類、高粱、花生、棉花、小麥、蔬菜等晚秋作物上,后轉至果樹上危害。臨汾市平川縣的麥區和蔬菜產區果園發生較重,潮濕窩風、雜草叢生的果園發生多,在蘋果樹比其他果樹受害重。
成蟲于10月上中旬飛到果樹枝條上產卵,產卵時用產卵器將表皮劃一月芽形傷口,然后在傷口內排卵7~8粒,尤其是幼樹枝干上產卵最多。枝條被害后遍體鱗傷,大量散失水分,冬春寒冷及干旱,常引起抽條或整株干枯死亡。
3 防治方法
3.1 農業防治
(1)認真清園。9月底10月初清除果園內落葉、落果和雜草、摘除僵果,集中燒毀和深埋,以消滅在其上越冬的浮塵子,減少蟲害越冬基數,這是防治浮塵子的關鍵。早春清潔果園,解除樹干根莖處誘蟲越冬的草把子,鏟除病蟲害,減輕浮塵子的危害。清除果園苗圃附近的雜草。
(2)結合冬剪,將帶有卵的枝條剪下燒毀,消滅越冬卵。
(3)刮樹皮。在初春將樹枝干上的病斑及周圍壞死組織刮凈并集中燒毀或深埋。
(4)果園內不要間作麥、豆、菜等晚秋作物。
(5)果園內不間作其喜食的作物,而在距果園50~100米內種植矮稈其喜食作物(胡蘿卜等),以誘蟲群集,并用藥劑噴殺。
(6)9月下旬成蟲產卵前,在果樹幼樹枝干涂刷白涂劑,或用紙筒套在莖干上阻止產卵。
3.2 藥劑及其他防治
(1)秋季果樹開始落葉或失去光合作用時噴施45%石硫合劑結晶600~800倍液。
(2)早春果樹萌芽前噴施1波美度石硫合劑,噴施時要求對枝干全部噴藥,可有效鏟除浮塵子蟲卵。
(3)在成蟲發生期,尤其是第3代成蟲發生期,可設置黑光燈誘殺成蟲,減少越冬基數。
(4)在4月上旬越冬卵孵化期,若蟲轉移到矮小植物上或在10月中旬雌成蟲轉移到樹木上產卵時,因成蟲集中可噴施2.5%功夫2000~3000倍液。
(5)木棍擠壓。對已產卵的枝條,用木棍擠壓卵,消滅越冬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