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冠梨雞爪病又稱“果面褐斑”或“果面花斑”,它于2001年開始在我市不同程度發生。一般在7、8月份果實近成熟期發病,果面上出現一些不規則褐色花紋,形似雞爪狀,嚴重影響果實外觀品質。不同年份、不同氣候條件、不同地理環境、不同樹齡、不同管理等造成雞爪病的發生不同,嚴重的梨園雞爪病果40%~50%,給果農造成極大損失。為有效減輕雞爪病的發生,筆者連續多年對多個梨園的雞爪病進行了詳細的觀察和調查,并做了大量的記錄和分析,從中摸索出一些經驗,供大家參考。
1 癥狀表現
此病為果實病害,病斑只發生于果實表皮,不深入果肉。一般圍繞果實皮孔周圍發病,其顏色為褐色,形態各異,有針尖大小的點狀、有線形、月牙形、彎彎曲曲的雞爪形及一些不規則形狀,有的病斑伴隨輕微凹陷。發病輕的果實,只在表皮出現不易被發現的針尖大的小點,常溫條件下,病斑不擴展,但在冷藏貯存下,病斑會擴大蔓延。發病重的果實,數個或數十個病斑布滿整個果實,像褐色“大花臉”。當年第1次發生的病斑為黃褐至紅褐色,若以后遇合適的氣候條件,會發生第2次、第3次……,后期出現的病斑多為黑褐色,顏色更深,病斑更大。常溫下初期發生的病斑隨時間推移,到果實成熟期顏色變淡,但不會消失。
2 發生特點
2.1 與氣候條件密切相關
發病開始時間及輕重與氣候有很大關系,近成熟期若出現大的降雨和劇烈的溫度變化,雞爪病會突然迅速大面積發生。當年出現溫濕度驟變的次數越多,雞爪病發生的次數會隨之增加。通過調查,在我市2003年有兩次大發生,第1次在7月12日—7月13日;第2次在8月上旬出現。2004年則有4次大發生,第1次在7月2日;第2次在7月13日;第3次在7月26日左右;第4次在8月13日左右。每次雞爪病發生前1~2天都有天氣的驟變。如2004年6月29—30日連續陰雨天,最低溫度降至17℃,7月2日出現雞爪紋;7月9—10日下雨,氣溫下降,7月12日出現雞爪紋。若無降雨低溫,則不出現雞爪病或幾率很少,且原來發生的雞爪病也不會發展。
2.2 突發性強
只要遇到天氣變化,一夜之間就會發生雞爪病,而不是經過由輕到重,由點到片,發病具有突然性。
2.3 只發生于套袋果
通過多年的觀察,目前只發現套袋果實有雞爪病,未套袋果不發病。發病品種主要是黃冠梨,另外大果水晶也發現有雞爪病,但發病率較低。
2.4 果實近成熟期至貯藏期發病
雞爪病主要在果實接近成熟前發病,遇適宜氣候,大果最先發病,小果發病率低。如在2004年7月調查田莊果園,190克以上的果雞爪病比率大,小果很少發生。8月份調查試炮營果園,275克以上的雞爪病果占1/3以上,低于225克的果雞爪病果很少。雞爪病果在冷藏條件下貯存30~40個小時,可迅速擴展,而在常溫下存放不擴散。
2.5 與樹體結構和年齡有關
枝量大、通風條件差的樹體或果園發生重;弱枝、下垂枝發生重;枝條上2個葉片以下的雞爪病果多;有對枝、對片發生的特點;高接初結果樹發生輕。2004年7月23日調查,田莊果園西側高接第4年的黃冠梨雞爪病果30%~40%,東側高接第2年的黃冠雞爪病果為20%,其他管理相同。
2.6 與果園地理環境和生產管理有關
一般沙壤土質果園發生輕;生草覆草的果園雞爪病輕;不套袋果不發生,套黃白紙袋的果實發生輕,雙層袋比三層袋輕;連續2年以上施用有機肥的果園,雞爪病輕,而偏重氮肥、管理粗放的果園重;涂抹膨大素的黃冠梨,果實發育快,雞爪病發生早且重,不使用膨大素的果發生晚,相對較輕;幼果期噴4次以上鈣肥的果園,發病率低于不噴鈣或噴鈣次數少的果園。2011年8月2日調查舊壘頭村一黃冠梨園,套袋前噴3次活性鈣肥,套袋后至麥收前又噴1次鈣肥,雞爪病果在0.1%。另一戶黃冠梨園,花后每次噴藥加氨基酸鈣,隔半月1次,共噴6次,雞爪病果也在0.1%左右。而調查的其他十余戶果園,噴鈣次數在3次以下,雞爪病果不同程度高于兩園。
3 綜合預防措施
3.1 做到平衡施肥
栽培中偏重化肥,尤其氮、鉀肥過多,影響鈣、硼吸收,雞爪病加重。而有機肥能夠補充果樹生長發育所需的各種營養,調節果樹的生理平衡,解決營養元素之間的拮抗、不易吸收的作用,因此在秋季果實采收后及早施入有機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4~5立方米,并混入80~100千克過磷酸鈣、2~3千克硼砂、4~5千克硫酸亞鐵。生長季節多施用有機無機復合肥,6月中旬以后不再追施氮、鉀肥。近成熟期保持水分均衡供應,實現小水勤灌。降雨后注意排水。
3.2 選用優質果袋,適當晚套袋
套袋人為造成黑暗環境,影響鈣元素吸收,而鈣能增加果實硬度和抗性,減少病害的發生。同時套袋果比不套袋的溫度高5℃左右,7、8月份遇雨溫度驟降,果皮外為蠟質,熱脹冷縮造成雞爪病發生。提倡套單白紙袋、單黃紙袋、雙黃紙袋、外黃內白紙袋等,增強果實光線吸收,生產淺綠梨、金黃色梨等多色、多味梨果,可有效減少雞爪病的發生。若選三層紙袋,則外袋要防水性好,中層黑紙不宜過厚,且通透性好的紙袋。
為了增強果皮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可適當晚套袋。2005年在大李村做了黃冠梨不同時期套袋試驗,試驗得出,適當晚套袋,不僅果實外觀品質不受影響,而且病蟲果率低,果皮抵抗病蟲害和不良環境的能力增強。套袋時間可在5月15日開始,5月底結束。
3.3 建立通風透光的樹體結構
調查中發現,由二層枝改為開心形一層枝的樹,雞爪病果少。因此對于高接的大樹,宜采用開心形,新栽的幼樹可采用紡錘形等樹形。冬剪后每畝枝量控制在5萬~6萬個,同時夏剪要跟上,及時疏除背上的徒長枝和過密的細弱枝和下垂枝,保持健壯的樹勢和良好的光照。
3.4 疏花疏果要到位
通過調查,枝條上葉片少的,果實營養少,發病多。建議果苔上葉片少于2片的果及時疏除,同時疏除細弱枝、下垂枝上的果,通過疏果減少雞爪病的發生。
3.5 充分補充優質鈣肥
幼果期為果實吸收鈣的高峰期,建議落花后至套袋前噴3次優質鈣肥,套袋后果實膨大期再補充2~3次。選擇鈣含量高、吸收利用率高的鈣肥,如:0.5%的氯化鈣(鈣含量99.8%)、乙酸鈣、乳酸鈣、活性鈣、氨基酸鈣等,補鈣的同時加入0.3%的硼酸,能顯著提高利用率。
3.6 提倡果園生草、覆草
生草覆蓋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果園小氣候,增強樹體抵抗外界不良環境的能力,減少雞爪病的發生。生草分為自然生草和人工生草。人工生草品種可選紫花苜蓿、黑麥草、三葉草等。當草長到30~40厘米時,應適時割草并覆蓋樹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