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又稱黃欖、青欖,是橄欖科,橄欖屬,是我國南方特有水果,以廣東、福建分布最廣。橄欖果實易保鮮、易加工,藥用價值高,深受國內外市場的歡迎。高州市氣候溫和、光能充足、雨量充沛,為熱帶亞熱帶季風溫和氣候,是發展橄欖生產適宜氣候區。20世紀80年代后高州市開始大面積成片種植,到目前為止,全市已超過16萬畝。但由于種植時大部分為實生苗木,品種優劣不一,幾年過去了,有些樹冠已高3~4米,早以超過了投產要求的樹齡和樹冠,卻遲遲不見開花結果,農民心急如焚,眼見投入了大筆資金,耗費了數年的苦力,卻不見回報,有些放棄了管理,有些甚至砍掉橄欖樹,改種其他作物。為了改變這種困境,高州市政府撥出??睿M織精干力量,成立黃欖科研攻關小組。經過多年試驗研究,總結了一整套黃欖高產優質栽培管理技術,并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F將該技術介紹如下:
1 高接換種,優化品種結構
采用高接換種的方式,把劣質品種改接為優質品種,實行“烏雞變鳳凰”的優化轉變模式,使低值果園轉變為質優果園,以獲取較高的經濟效益。
(1)選擇適當嫁接時期。黃欖鋸后流膠量大,單寧多,要想提高嫁接成活率,選擇合適嫁接時期是重要環節。嫁接一般選擇在12月中旬至次年2月中旬的晴天進行,嫁接前后5~7天不降雨,氣溫在13~25℃之間最為適宜,接穗成活率最高。
(2)接穗的選擇。選擇連續3年豐產、穩產的優良單株作為母本樹,接穗選用節間短而健壯無病蟲的外圍向陽枝。不能選用生勢過旺或徒長的陰生枝條。
(3)嫁接技術。主枝分枝較低且分布均勻,下部枝生長壯旺的選1~2級分枝,在直徑3~5厘米處選接位;分枝較高且干徑8厘米以下,生長壯旺的可在干基80~100厘米處截干嫁接;分枝較高且干徑較大的,或樹勢相對較弱的,在主枝60~80厘米處截干,待抽長新梢后次年春嫁接。嫁接時用刀尖在接位處平行上下劃兩刀,刀間寬與接穗粗相近,深至木質部,用刀尖剝起些許上部砧皮,再用手下拉剝適量即可得砧木接口;然后平削接穗接口,下端反成馬蹄形;將接穗置于砧木接口上調整至一邊皮層相靠,用力下插至適宜位置;用較寬薄膜塊覆蓋砧木斷口,再用薄膜帶按一般嫁接技術的方法包綁即可。
(4)接后管理。接穗抽發前要防治蟻害,接穗萌動后要及時防治蟲害。抽梢2~3托梢后,用木條捆綁固定防止大風折斷。
(5)培養豐產型樹冠。嫁接成活后從第2批梢開始,要有意識地培養主桿枝、次主桿枝,逐漸形成半園形或傘形樹冠,為豐產穩產打下堅實基礎。
2 施肥技術
(1)幼齡樹施肥。每年3月、10月各施肥1次,每次每株施人糞尿或腐熟豆麩水10~20千克,加入適量化肥,促進幼樹生長。
(2)結果樹施肥。全年施肥2~3次。第1次在采果后進行,按產果50千克計,施用漚制好的雞屎15千克(或花生麩2.5千克)+磷肥2千克+復合肥1.5千克,主要起到恢復樹勢生長、促進枝梢萌發、增加養分積累的作用。第2次在12月底施促花肥,施用漚制好的雞屎20千克(或花生麩3.0千克)+磷肥2.0千克+鉀肥2.0千克。第3次是謝花后施肥,樹勢較弱,掛果較多的施復合肥3~5千克,掛果適量或樹體較旺的可不施。
3 樹冠管理
(1)采果后即修剪。采果后即修剪,目的是培育較多健壯的結果母枝,并使樹冠合理擴展生長。主要修除弱枝、陰枝、病蟲枝,疏剪過密枝、重疊枝,短截或剪除徒長枝。修剪強度因品種生長特性、樹勢強弱和肥水條件而定,生長壯旺、抽梢多,適當重剪;反之宜輕剪。
(2)促花修剪。在12月中下旬進行適當修剪,主要疏剪過密枝、病蟲枝,剪除無效枝,使保留枝獲得更多養分并分布均勻合理。
4 促花保果
(1)培養優質結果母枝。發育時間長、健壯飽滿而充分木質化、節間短、葉多而厚實的結果母枝有利于成花結果,可通過土肥管理、樹體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一系列措施培育結果母枝。對于壯旺樹,可在秋梢抽發前噴1次多效唑防止徒長生長;對于衰弱樹則可加施根外肥促進枝梢生長老熟。
(2)?;?、保果。在花蕾期、謝花期和幼果期分別噴施核苷酸、果特靈、保果素等保果劑,也可用0.2%硼砂加0.3%尿素噴施,?;ū9?,提高坐果率。
5 病蟲防治
黃欖病害較少,蟲害主要有絲蟲、葉蟬、金龜子、蚜蟲、星室木虱、天牛幼蟲等,可選用敵百蟲、萬靈粉等進行防治。冬季用石硫合劑殘渣或涂白劑(石灰1份、水1份、硫磺粉0.1份加少量食鹽調配成石灰漿)涂白主干和主枝,防凍防病蟲保護樹干。
6 適時采收
要適時采收。在采收時,要求用手工摘果,不要采用竹竿敲擊,以避免損傷枝、葉、果。
(作者聯系電話:13542384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