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生財有道》的各期節目,提出了該欄目在經濟新聞故事化中的一些值得借鑒之處,包括:以平民化視角將硬新聞軟化;以人物為中心,增強感染力;用鏡頭表現故事,故事中傳達信息。同時也指出了該節目存在的問題:理性引導力度不夠,過于突出人物性格,故事有模式化傾向、缺乏連續性,以期能夠促進該節目進一步完善。
【關鍵詞】經濟新聞 新聞故事化
伴隨著媒體競爭的日趨激烈,新聞傳播出現了越來越明顯的故事化傾向,經濟新聞作為傳播的重頭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響。
一、新聞故事化
新聞故事化最早發端于西方國家。美國普利策新聞獎得主富蘭克林認為“新聞故事化”是“采用對話、描寫和場景設置等,細致入微地展現事件中的情節和細節,突現事件中隱含的能夠讓人產生興奮感、富有戲劇性的故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新聞故事化也逐漸出現在我國的報紙、電視中,并開始頻頻與受眾見面。以下,筆者將以《生財有道》欄目為例具體分析經濟新聞故事化的得與失。
二、《生財有道》欄目簡介
《生財有道》是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推出的一檔以服務百姓為宗旨的欄目。欄目根據農村典型致富人物的致富故事,報道特色農牧業的成功案例,為農民朋友學習交流致富經驗提供更多的實際幫助。
《生財有道》的前身是央視三十年的品牌欄目《為您服務》,雖經幾度變身,但其“服務于觀眾”的宗旨一直沒有改變。報道的致富案例具有參考價值,其收視率目前在財經頻道日常節目中排名第一位,受到了觀眾的普遍歡迎。正因如此,本文選取該節目作為分析的樣本。
三、《生財有道》欄目值得借鑒之處
1、以平民化視角將硬新聞軟化
經濟新聞不僅需要客觀反映經濟活動和社會關系,直接報道、影響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還通過深化報道,指導和服務于社會經濟工作和人民群眾的經濟生活,從而進一步增強人類的勞動和創造能力。①由于其包括的經濟理論以及經濟現象較為專業,因此,如何將硬新聞軟化便是經濟新聞常需面臨的問題,而《生財有道》正是借助平民化的視角進行處理。
所謂視角的平民化,是指新聞報道以受眾為依據的價值取向,通過平民化的視角有層次地敘述嚴肅新聞,其中,代表大多數人的觀察視點和社會公眾聚焦方式,也是故事化表述的慣用手段。②在《生財有道》欄目中,主持人全面采用外景主持,擺脫了演播室的限制,下到田間地頭,或者在老百姓家里體驗他們的生財之道。采用主持人近距離探訪成功者的方式,向老百姓展示勞動的樂趣以及致富的秘訣。比如在主持人張璐馨曾到到豬圈里詳細了解圈舍的構造,跟鐵骨豬們進行親密接觸;她也曾背上筐子到桔園里學習果農采摘果實的技巧。孫天笑為了解蟹塘里的水草,穿著下水褲進了蟹塘;他也曾為了解大蔥的制作過程而“全副武裝”地走進精產品加工車間進行采訪。肖薇更是深入獒園狐穴,在采訪紅獒和狐貍的養殖戶時,她曾經到過紅獒和狐貍的居住場所,并且跟這兩種動物有了親密接觸等等。
2、以人物為中心,增強感染力
經濟新聞“故事化”,始終都在尋找“人”的存在:經濟事件中的典型人物或者當事人,大經濟背景中受到影響的個人的經歷甚至喜怒哀樂的情緒變化,都是“故事化”的經濟新聞竭力捕捉和報道的對象。③
在《生財有道》節目中,每個主人公都好像一個傳奇人物,比如被當地人稱為“草癡”的螃蟹王——錢金元,為充分利用太湖的水資源,他走上發展特色農業的道路。在對老錢的塑造中,有這樣幾個細節:
(1)在說服農戶出租種植水稻的地的過程中,老錢為打消他們養蟹后農田的肥力遭到破壞的顧慮,承諾在不承包后,自己先種一年水稻再把土地還給主人。
(2)第一年由于水草導致螃蟹全軍覆沒。第二年,老錢買了一萬多塊錢的草籽,遠高于其他養殖戶幾百元的投資。他還專門騰出一塊水塘種水草,每天記錄水草的生長情況,研究每種水草的特性,并且無論刮風下雨都在蟹塘擺弄水草。
(3)在前兩年的摸索階段中,并沒有收到預期豐厚的回報,但老錢在節目中談到“只要能成功,只要能找到賺錢的方法,賺多賺少我心里是不會有什么想法的。”
(4)鏡頭前的他還拿出了自己“壓箱底的寶貝”,詳細介紹各種水草在螃蟹養殖過程中的作用以及運輸的方式。并且在他的帶領下,當地成立了養殖合作社,還注冊了自己的品牌,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無論是對于養殖技術的潛心研究,還是發現商機、帶領村民致富的能力,都彰顯出了主人公錢金元的人格魅力。在講故事的過程中,主持人既是故事的見證者和探尋者,又是質疑者。這種把人物故事和命運與養殖的經驗和教訓相結合的方法,加上主持人的視角,使得人物形象更加豐滿,更具有感染力。
3、用鏡頭表現故事,故事中傳達信息
在各期節目中,很少有使用空鏡頭的情況,各位主人公的致富方法均是通過鏡頭中的故事表現出來的。比如在《湖南瀘溪:好椪柑 妙文章》這期節目中,通過對湖南省瀘溪縣縣長杜曉勇、瀘溪縣紅山柑桔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譚永華、理事長譚永峰、瀘溪縣富態生物科技公司總經理陳清先、湖南超人柑桔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榮文等人的采訪,詳細地展示出瀘溪人從最開始等待商家到當地去收購,到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主動去外地銷售,再到進行農產品的深加工的致富全過程。
此外,節目在對經驗技術的介紹上也是在故事中進行的。《孔雀緣鋪出的創富路》這期節目中,詳細介紹了孔雀養殖的很多經驗,包括:初期如何避免小孔雀大量死亡、孔雀流眼淚的原因應如何防治、如何增加孔雀產量、如何更科學地建造農舍等等。這些參考價值極強的信息通過主人公對自己經歷的講述進行傳達,語言較為通俗易懂,更利于受眾理解和接受。
四、《生財有道》存在的問題
1、理性引導力度不夠
大部分節目最后,主持人都會提醒“養殖有風險,投資需謹慎”,但就筆者看來,這樣的理性引導力度遠遠不夠。
作為一檔致富類欄目,旨在為百姓致富提供更多更有價值的參考,包括與養殖項目有關的技術指導或者市場信息。《生財有道》欄目主編孫曉偉在一次采訪時談到,節目的目的是讓大家分享成功者的經驗和教訓,或者在技術方面攻克的難關。同時想讓觀眾看到成功者的艱辛。但《生財有道》幾乎將全部的節目時長放到了介紹致富信息上,而對受眾的理性引導明顯不足。很少有人看到當事人收到的回報成千上百萬時能不心動,進而由心動產生盲目行動。比如“狐貍大王”趙紅芳在養狐貍之前過的是捉襟見肘的日子,一年下來只能賺兩千左右,勉強維持生活,而現在養狐貍的她年收入高達100多萬。筆者隨機對周圍人進行了調查,該節目的受眾中不乏青少年,對心智還沒有完全成熟,知識儲備不完善,但又想有所作為的他們來說,節目中提供的信息對他們有強大的吸引力,很容易讓他們的學習生活偏離正軌。
2、過于突出人物性格
每期節目的主人公在創業過程中都經歷過很多次的失敗,甚至為了事業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但他們身上都有著堅韌和執著的精神,面對失敗并沒有被打倒。節目中為了凸顯人物的這種精神,失敗的細節都盡量淡化,使得主人公過于鶴立雞群。
錢金元第一年養螃蟹時因為沒有考慮到水草適合的溫度,造成水草的大面積死亡,從而影響了適合螃蟹生長的環境,在距離螃蟹成熟可以上市僅兩個月的時候,大量的螃蟹死亡。因此,第一年他幾乎血本無歸。老錢說自己永遠忘不了一池子水抽干后一個螃蟹也沒有的場面。養孔雀的肖葵林也是年過40才獨自到異鄉創業,在出口家具事業做得還紅火時又開始了孔雀的養殖,也失敗過很多次。但在節目中,他們對于自己的失敗只是很平靜地輕描淡寫,這樣很容易導致受眾對主人公的盲目崇拜、繼而模仿。
新聞是新近發生事實的報道,節目中有些“情景再現”和“真實再現”等招數都留下了擺拍和導演的痕跡。④
在藏獒情里幾處場景就明顯有擺拍嫌疑,比如,小獅王在林園著火后回來敲門、主人公及兒子在小獅王的帶領下往林園跑的場景、還有主人公四處尋找小獅王下落的焦急情形。但屏幕的這些場景并沒有注明為“情景再現”等,這些都有違電視的真實性。
3、故事有模式化傾向、缺乏連續性
此外,節目還有故事模式化的傾向,大多為:主人公有致富想法——家人反對——主人公遇到困難但繼續堅持——最終成功。
這種模式化的制作帶來了重復、守舊、缺少創新等弊端,長此以往,將難以避免平淡、乏味之感,從而給受眾造成審美疲勞,進而失去更多的受眾。
此外,每期節目時長大約30分鐘,并且每個致富故事都是相對獨立的,但整體上看,故事缺乏連續性。同樣是關于藏獒的養殖,分別出現在:2011年3月7日《藏獒帶來的千萬財富》、2011年3月29日的《續藏獒情緣 創快樂財富》、2011年4月10日《致富藏獒夢》、2011年12月6日《花卉大王的紅獒情》,但幾個節目之間完全沒有聯系,都是自成一體,這極大損害了對受眾的忠實度的培養。
總體看來,《生財有道》欄目辦得還是比較成功的,其致富類節目播出一年以來,欄目組已經累計接到觀眾來電來信4萬多人次,發展網絡觀眾100多萬人,欄目主頁的點擊量達到3000多萬次。但其自身還是需要繼續完善,才能真正打造品牌欄目、全面推進專業化建設。□
參考文獻
①苑立新:《現代經濟新聞教程》[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6
②④周媛媛,《論近年來新聞傳播的故事化傾向》,碩士論文,廣西大學,2008
③段卉,《講個故事給你聽——淺析經濟新聞“故事化”》,《新聞愛好者》,2005(1)
(作者:徐楊,河北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10級研究生;趙明,河北省邯鄲市永年縣廣播電視局)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