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顧名思義,南山是指一座城市南面的山,詔安的南山也不例外,只是對于詔安來說,詔安人似乎更獨情于這座同樣在城市南面的山。首先是它離縣城很近,從詔安縣城往南,約行四、五公里,便可到達南山,如此親近的距離,在諸多有關南山與城市之間的位置關系是很少見的;其二,南山自古以來就是詔安的一座福山,它海拔600多米,沿著東海海濱即臺灣海崍逶迤鋪陳,成了詔安抗拒倭寇抗拒臺風的一道天然屏障;其三,在詔安,尋常人家一推開門,便可悠然見南山,因為我們這邊起厝都講究座南朝北,唯有這樣的門戶,才會有夏涼冬溫的感覺,而且聚風聚水,因此居家面南便成了宜居的風向標,南山也就成為生活幸福感一個很地道的來源;其四,小的時候就開始聽大人講關于南山的古,聽多了,南山自然而然就成為詔安文化一個重要的地理元素,一頁豐富的載體,如今憶之思之傳之,均覺是一種責任無法推卻;其五……其六……,也許再說上半天,都無法講清南山對于詔安的種種影響與情愫。
自古奇山僧占多,南山也不例外,建于南山山麓的南山寺是詔安佛教重地,它始建于五代,歷代重修,占地300平方米,坐南朝北,正殿面闊3間,屋頂為四垂單面坡式,中部突出為四方形3層樓閣式屋頂,梁架結構呈八卦形,頂端為藻井,建筑獨特。正殿兩側為廂房。從它的建造陣容就可顯見這迎來送往的香客是相當的多。我從不附眾,當我沒事的時候,也喜歡跑到南山小憩,感受一下南山悠遠的禪境。南山寺對我影響最大的是原本作為正門的一副對聯,據說是明代智遠古僧寫的,上聯:鐘聲夜雨客參禪,下聯:草色斜陽僧喚渡,橫批:渡口慈帆。這是我覺得最有意境的一首禪詩,原來南山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都與縣城有一水之隔,那水現喚為西溪,而渡口就設在南山寺的正門,渡又暗合了佛家所說的濟度或慈航。不過我一直對80年后修建的那座橋頗有微詞,雖說方便了百姓拜佛參禪,但卻破壞了佛界的清凈,極大地減少了參禪的意境。談了這么久,現在才要開始引入正題,這就是,南山上長了很多野生的藍莓,也許歸功于那條水,長期的隔阻,使南山的深處少有人去,因此日積月累的,倒是成全了藍莓的繁養生息。但也功于那座橋,才讓我輕易渡來,知道,原來南山竟有那么多野生的藍莓。
藍莓是一群越橘屬(Vaccinium)越橘亞屬青液果組(學名:Cyanococcus)的開花植物。藍莓被譽為“水果皇后”,“美瞳之果”;多為灌木,花朵為鐘形,南山的藍莓,春天里開花,花的顏色為白色、并帶有淡淡的綠色調,開花時,整片南山的山坡就像是掛滿了微型的晶瑩剔透的白燈籠一樣,煞是好看,七、八月開始結果,一種小漿果,果實呈藍色,色澤美麗、悅目、藍色并被一層白色果粉包裹,果肉細膩,種子極小,甜酸適口,且具有香爽宜人的香氣,為鮮食佳品。
也許,我們對于藍莓的了解,多起于藍莓的營養價值,據科學家研究,經常食用藍莓制品,可明顯地增強視力,消除眼睛疲勞;營養皮膚;延緩腦神經衰老;對由糖尿病引起的毛細血管病有治療作用;增強心臟功能;預防老年癡呆。正是由于藍莓的營養及藥用功能,使得國際糧農組織將其列為人類五大健康食品之一,被譽為“黃金漿果”。美國最有影響的健康雜志《 Prevention 》稱其為 “神奇果”。藍莓被美國時代雜志評選為“十大最佳營養食品之一”。
各國有關于藍莓的故事都很多。早起乘船到北美洲的美國人因長期缺少新鮮的水果蔬菜而患上了可怕的“敗血癥”,當地的印第安人就給他們食用一種因果實底部有星星狀的蒂而美其名曰“星星果”的藍色漿果,終于治好了他們的病。美國人認為這是上帝賜予他們拯救生命的果實,于是叫它藍莓(blueberry)。 二戰時,英國皇家空軍在執行任務前,都會配合服食某種食物,傳說,它能增強飛行員的眼部功能,增強夜晚的感光力,更好的完成任務,這就是藍莓。在我國,傳說,長白山天池中的龍女“藍莓”為了百姓安寧,與妖怪同歸于盡,之后,長白山周圍藍莓長出了紫黑色的果實。龍王因為思念女兒,日日以淚洗面,變得視力模糊,身患眼疾,龍女托夢說“如果您思念我,就每天吃幾顆紫黑色的果子。”龍王自此一思念龍女就吃幾顆,數日后眼睛也復原了,由此紫黑色的果子被命為藍莓。山腳下的人們也會到山上采摘藍莓吃,稱它為眼睛的保護神,可以保護視力預防眼疾,緩解疲勞。
而我對于藍莓的理解,卻是它的品格。起先我并不知道長滿了一個山坡并結出像微型燈籠果實的就是藍莓,在詔安,它擁有一個本地話的名字——多妮——很好聽吧,怎么聽都覺得女味十足。在南山爬山,目拾處多為多妮,看多了,總覺得竟是這小小的叢生灌木占盡了南山的風光。
南山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野生藍莓?因為我們都知道,藍莓多產于北方,東北的長白山及大、小興安嶺一帶自然生長許多野生的篤斯越桔(俗稱篤斯、都柿)、越桔(俗稱紅豆)等藍莓類植物的野生品種資源。在中國南方,越橘屬植物主要分布在西南幾省。也就是說,閩南甚至福建,并不是藍莓盛產之地,在福建,我爬過很多山,很少見到野生藍莓的蹤跡,而詔安的南山,給你呈現的卻是占了整個山坡的長勢良好的野生藍莓,讓你驚奇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