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分析我國公路綠化工程成本控制現狀入手,闡述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盡快制定專門的公路綠化定額及概預算編制辦法,以及加強設計階段的工作,加強表層土壤管理,引入招投標制度,實行設計施工總承包等措施。對于推進公路綠化市場化進程和提高我國公路綠化成本控制管理的科學性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降低 公路 綠化 工程成本
近年來,我國加大了交通基礎設施的投入,與之相關的公路綠化工作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公路綠化不僅具有隔離、減噪的功能,更有美化環境、調節小氣候的生態效益。從我國目前的工程實踐來看,公路綠化工程成本的控制,與公路工程實體(如道路、橋梁、隧道)相比,明顯滯后。
一 我國公路綠化工程成本控制現狀
1.公路工程概預算手冊對綠化造價的規定不能起到應有的指導作用
根據我國公路工程概預算手冊,公路綠化工程屬于建安費的工程項目。綠化工程費按照路線總里程,以下列綠化補助費指標計算:
第一,新建公路,按平原微丘區為5000元/千米;山嶺重丘區為1000元/千米計。
第二,改建公路,按上列標準的80%計。
這種價格的確定方式過于粗放和籠統,沒有考慮公路的等級和具體自然環境,也沒有考慮不同地方,材料、人工、機械等費用的不同。導致在工程實踐中,指導作用并不明顯,實際造價突破上述規定目前已經成為慣例。
2.綠化工程的設計質量不高,設計費用的確定方法不合理
設計質量不高主要表現在綠化工程設計單位缺乏調研,往往簡單地參照其他地區公路綠化的設計方案和設計理念,而不對該條公路所經過地區的社會環境,氣候水文條件,鄉土植物物種、價格及生態習性進行詳細的調查。一方面,過多采用名貴物種,忽略當地的一些鄉土植物。過分強調美化,較多采用模紋圖案等設計方案,特別在綠化苗木中使用大規格苗木,增加苗木種植密度,過多采用珍稀名貴植物,從而人為地提高了工程造價。另一方面,公路綠化工程在樹種選擇、栽植方式、幼苗胸徑和栽植間距等都有明確規定;而施工方法又相對固定,目前多采用人工配合機械填土、人工栽植,對于綠化工程造價幾乎沒有影響,因此公路綠化工程造價幾乎完全取決于設計階段。而我國目前的設計費用是根據工程量的大小按一定百分比計取的。因此,設計單位不可能想方設法地降低公路綠化工程造價。有的設計單位甚至盲目追求高標準、種植名貴花木,從而在提高綠化工程造價的同時,獲得高額設計費用。
3.公路綠化設計與施工分開
目前,在公路綠化領域,大多采用的是設計與施工分開招標的方式,分別確定設計和施工單位,這種管理方式存在如下缺陷:
第一,需要業主或業主委托的監理方周旋于設計和施工單位之間,協調設計和施工兩方面的工作,解決出現的矛盾。首先,業主要對設計和施工分別組織招標,也就是兩次招標,花錢耗時。其次,公路的綠化工程一般要與公路主體工程進行總體規劃、同步設計和驗收,方能保證整個工程的全面完成,一旦主體工程出現設計或施工變更,就要求綠化工程能采取相應的措施,迅速應變,以免影響工期。而業主又要在設計單位修改設計,拿出了相應的變更后,重新組織設計、施工,以及監理三方進行交底,如果頻繁地出現修改、變更,將使業主和施工、監理三方都疲憊不堪。
第二,導致設計與施工有相當一部分脫節。設計單位在進行工程設計時,對現場的情況及施工企業的技術水平并不了解,因此在進行設計時只能根據過去的經驗或通常狀況進行。如果其業務范圍僅限于當地,問題可能還不突出,但如果擴展到更大范圍,一方面,設計師的經驗及對通常狀況的估計可能發生偏差,結果可能是設計人員經過詳細考慮的施工圖卻不符合工程實際;另一方面,由于施工企業積累了多年豐富的施工經驗,本可以提供某種更為經濟合理的方法來解決具體工程問題或者能夠降低成本,卻因設計院的施工圖中已經做了規定要改變很困難或根本不可能,這必然導致施工的工期延長與成本提高。
4.施工期和養護期的期限界定模糊,對于養護成本沒有科學的確定辦法
目前,對于公路綠化的施工期和養護期沒有明確的界定,綠化植物的栽植完成后要進入成活期。只要施工和設計合理,成活率主要取決于養護水平,成活期的養護應該由施工單位負責,要確保成活后才能交給專門的養護單位,但在實踐中,對于何時交給養護單位沒有明確的規定,導致許多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作業不規范,甚至偷工減料,“管種不管活”,從而增加了后期的養護成本。另外,對于養護成本的確定,目前也很粗略,一般按照公路里程或綠化面積采用定額的方式確定,沒有考慮工程的實際條件,導致在工程實踐中不能夠起到很好地控制綠化養護成本的作用。
二 降低公路綠化成本的對策
1.盡快制定專門的公路綠化工程定額和概預算編制辦法
經歷了近二十年公路交通跨越式發展,我國制定專門的公路綠化工程定額和概預算編制辦法,已經是迫在眉睫。在編制過程中,要借鑒城市園林部門的定額和概預算編制辦法,但不能照抄照搬,要突出公路綠化的特色。與園林綠化相比,公路綠化存在如下特點:一是綠化用地隨公路走向呈帶狀,園林則相對集中;二是公路綠化服務于在公路上出行的人員,而園林綠化服務于所在區域休閑的人群;三是公路沿線綠化要考慮道路使用人在車輛行駛過程中的感受,是動態視覺,而園林則。是近距離欣賞,是靜態視覺;生活區、服務區、收費區、收費亭等處的綠化要求與園林相類似;四是施工順序也略有不同,公路是在主體工程進入尾聲后實施,與主體同時竣工驗收,而園林綠化一般與園區道路同時施工,在措施費方面會有所不同。
2.強化設計階段工作
第一,要認真做好調研工作。公路綠化設計不僅要體現“因地制宜、因路制宜、經濟實用、景觀協調、易于管護”等基本原則,還應具體著眼全路,總體布局。設計前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調研:一是綠化設計的現狀調研,設計前應調查公路技術等級、路線走向、技術標準和建設規模;二是調查公路所在地區的社會環境,調查公路所經地區的物候期、降水量、風、溫度、濕度、霧、日照等影響道路交通和綠化效果的因素;三是調查種植地土壤的酸堿性、鹽堿化程度、厚度、土溫、含水量變化、肥力等理化性質;四是調查地表水分布,地下水水位及分布、水量等,必要時檢測水質指標;五是調查公路所在地區的鄉土植物,并了解其價格、生態習性和主要功能。
第二,精心設計。在設計中應優先選擇鄉土物種,因為其種源多,適應性強,造價低,效果好,易成活,可較好體現地方特色。除中央分隔帶為達到防眩效果可選用較大規格的苗木外,其他地方應盡量避免采用大規格苗木的設計方案。公路跨越地區較多,生態環境復雜,功能多樣,管護較難,這就要求植物種類和生活習性的多樣性,品種不宜單一,同時還應充分考慮經濟效益。
沿線綠化設計以中央分隔帶、邊坡為重點,以綠色為主,達到誘導視線和穩定邊坡的目的,同時可兼收美化路容、降噪、防塵、防眩、凈化空氣的功能。
生活區、服務區、收費區、收費亭是工作人員和司乘人員集中活動的地方,在保證使用性能的基礎上,應對該部分做重點設計,利用雕塑、小品等標志性建筑構成該部分的特色,并利用這些部分充分體現企業文化,使其與地域景觀保持協調。另外,設計時,苗木規格的范圍不宜太寬,以免造成采用最高規格定價,而在實施階段選用最低規格種植,對成本控制不利。
第三,實行限額設計。所謂限額設計,就是按照批準的設計任務書和投資估算,在保證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初步設計以及按照批準的初步設計總概算,控制施工圖設計。對于公路綠化,應在保證達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投資額控制設計,嚴格控制設計中不合理的設計變更。在綠化工程中對于有計量標準的工程量投資額,設計控制相對穩定,但對于特殊工藝、特殊材料要求的設計,其投資額的控制存在較大的浮動,所以合理的限額設計顯得尤為重要。
3.加強土壤管理
公路建設用地的表土一般為營養豐富,結構良好的表層土壤,是自然形成的或農田耕作層的土壤,最適宜本土植物的生長。由于高速公路不利用表土,所以業主應在高速公路路基實施階段對表土進行保護,為充分利用表層土壤,高速公路施工初期應分段集中存放。這樣做既可以大大降低高速公路綠化工程的造價,對公路綠化植物的成活,生長、管護,以及景觀的盡快形成都十分有利。
4.積極推進公路綠化工程招投標工作
第一,設計施工總承包招投標。綠化工程設計引入招投標競爭機制,將會促進設計及施工人員的風險意識、提高設計、施工水平和經濟核算質量,促進總承包單位通過科技創新,降低投標價格,從而達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在招標過程中,要根據公路綠化的規模、公路的技術等級、綠化設計施工的難易程度,確定投標單位資質要求,并要在招標文件中明確提出對綠化工程的具體要求,做到定性定量。在評標時,一方面,要考慮設計費用和施工成本,關注報價;另一方面,要科學確定評價指標,評價其設計質量。對于不同等級的公路以及對公路綠化的不同要求,可以有選擇地采用下列評價指標:一是對于單株植物,可采用生態適應性、抗污染性、觀賞性、生態效益、抗病蟲害能力和經濟效益等;二是對于中央分隔帶,可采用防炫效果、景觀效果;三是對于路側帶,可采用生態防護性、視線誘導性、景觀效果;四是對于邊坡,可采用防護能力和景觀效果評價。
除設計施工外,綠化養護工程也應該推行招投標制度。
第二,苗木價格招投標。即使同一種苗木,規格完全一致,在不同地區不同的苗場,價格也可能差別較大。而苗木費在整個整個綠化工程造價中,基本上占了40%~60%的比例。因此,苗木價格的確定對于整個公路綠化工程的造價至關重要。進行苗木價格招投標,可通過市場競爭,選擇物優價廉的苗木,使所種植的苗木易于成活,降低后期保養費用,從而降低整個高速公路綠化工程的造價。
5.實行設計施工總承包
對于公路綠化而言,實行設計施工總承包有如下優點:
第一,有利于理清工程建設中業主與承包商、總包與分包與市場主體之間的各種復雜關系。在總承包項目中,業主僅提出業主對于公路綠化的要求,主要針對工程要達到的目標,如實現的功能、綠化指標、總工期等。對工程項目的實施過程,業主僅著眼總體的、宏觀的、有限度的控制,給總承包商以充分的自由完成項目,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在設計、采購、施工、項目管理方面的創造性和創新精神,業主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省時、省力、省心。在工程總承包條件下,業主選定總承包商后,設計以及采購、工程施工等環節直接由總承包確定,業主不必再實行平行發包,避免了發包主體主次不分的混亂狀態,設計、施工、供應之間和各專業工程之間的責任盲區也不再存在。
第二,有利于提高全面履約能力并確保質量和工期。實踐證明,設計施工總承包最便于充分發揮承包商所具有的較強技術力量、管理能力和豐富經驗的優勢。同時,由于各建設環節均置于總承包商的指揮下,因此各環節的綜合協調余地大大增強,這對于確保工程質量和進度是十分有利的。在設計施工總承包模式下,施工承包商可在設計早期階段介入,能夠把自身在施工方法、降低成本、縮短工期以及設計是否能在施工中實現等方面的知識、專業技能和經驗體現在設計之中,使得許多施工階段可能遇到的問題在開工之前就得到解決。設計和施工人員由于在設計階段能夠經常接觸和交流,共同攻關,克服諸多施工技術難題,避免設計、施工脫節的現象。另外,由于設計和施工均由一個單位負責,故還可邊設計邊施工,隨時從容應對公路綠化工程設計或施工的變更。
有條件的地方,可以在設計施工總承包的基礎上嘗試設計、施工和養護總承包的管理模式。
6.引入全壽命周期成本理念,科學確定施工期和養護期的費用
全壽命周期成本對于公路綠化來講,就是其設計費用、施工費用和養護費用的總和。為了降低全壽命周期成本,在設計施工總承包的基礎上,對于本地的施工單位可以嘗試采用設計、施工、養護總承包,也就是一包到底,能夠有效克服施工期和養護期界定模糊的問題;對于外地的施工單位,養護費用會比本地的養護單位要高,可以采取在當地建分支機構或委托當地養護部門進行養護。如果不能實現設計、施工、養護總承包,要合理界定施工期和養護期以及相應的費用的確定辦法。
在施工期和養護期的界定方面,施工期應包括栽植期和成活期。工作內容是栽植、對剛栽植完成的公路用地范圍內綠化植物的補植、苗圃建設及綠化管理(包括綠化缺損調查、澆水、除草、扶正、修剪、培土、施肥及病蟲害防治),要根據各地的自然條件,合理確定期限,原則上是從栽植到確保成活。其費用的計算,根據苗木品種、數量,乘以相應等級的定額子目單價,累加后,再乘以定額規定的各種系數的方法進行計算。這個階段的成本施工單位在投標時要考慮在內,是投標價的重要組成部分。養護期時間從施工期結束之日起計算,工作內容僅比施工階段少栽植一項。實施的單位應該是具有相應資質的綠化養護單位。費用的確定辦法,應根據養護定額規定計算養護費用,應按相應養護等級的定額子目基價計算,累加后,同樣需要再乘以定額規定的各種系數。
三 結語
公路綠化工程的成本控制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面廣、環節多,相應的外部環境還不成熟,要做好這項工作應從規范行業做起,需要相關職能部門、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和施工養護單位的共同努力。相關職能部門應盡快制定公路綠化的標準、規范、定額和概預算編制辦法,推進其市場化進程。對于設計、施工和養護單位,要加大科技投入,通過科技創新,降低成本。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公路綠化工程質量,有效降低綠化工程的成本。
參考文獻
[1]俞素平、趙全振.道路工程定額與造價[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2]李文芳.高速公路綠化工程造價控制管理[J].交通世界 2008(16).
[3]劉勇、王萬華.公路綠化工程與造價計算[J].內蒙古公路與運輸,2008(4)
[4]袁黎、陸健.高速公路綠化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