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幾年來,我國對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不斷深化,并在理論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從總體上看,還無法與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實際需求相適應,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信息使用者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情況的有效判斷。因此,積極完善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就顯得十分必要,這不僅有利于企業自身可持續的發展,而且也有助于我國會計逐步向規范化、國際化發展。
【關鍵詞】企業 社會責任 會計信息 披露 構建
隨著雙匯瘦肉精事件、皮革老酸奶事件,以及毒膠囊事件的相繼曝光,致使我國企業面臨嚴重的信任危機。如何化解危機,重整企業形象成了當務之急。企業社會責任會計及其信息披露就為此提供了化解途徑,建立科學的社會責任會計制度,規范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不僅可以讓公眾更好的了解企業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而且也可以為企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重整企業聲譽,為企業創造新的核心競爭力。
一 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分析
從我國目前社會責任會計的發展來看,雖然政府有關部門沒有強制企業披露其社會責任會計信息,但是在實務上已有部分企業開始對其社會責任會計信息進行披露,不過披露內容相當有限,格式也不規范。
1.披露內容不充分
楊亞娥(2006)曾對我國80家上市公司2000~2003年度的年報進行了實證研究,發現披露社區貢獻和員工福利信息的公司較多,每年約有17%的公司披露了環境保護方面的信息,約23%的公司披露了產品和服務方面的信息,有4家公司披露了公益性捐贈信息。
2.披露信息失真
雙匯在2010年度社會責任報告中堅稱在采購過程中經過層層檢測、嚴格把關,產品安全無害、質量優良,但這與事實嚴重不符,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獨立的第三方審計,使得難以保證其披露信息的真實性。
3.披露模式單一
披露報告以文字敘述為主,并且多為績效信息,缺少會計要素信息的披露,沒有構建及應用相關指標來分析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具體情況,缺乏數據支撐,難以給信息使用者一個直觀的便于理解的印象。
二 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
目前國內企業在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上還存在著諸多問題,這些問題不僅不利于企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發展。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并披露其信息的內容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經濟責任方面
經濟指標仍然是衡量企業對社會貢獻的基礎性指標。一個企業要顧及債權人的利益、股東的利益和國家的利益。經濟指標中與債權人利益有關的主要指標有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利息保障倍數;與股東的利益有關指標有市盈率、每股盈利、營業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報酬率、資本保值增值率、股利支付率等;體現納稅情況的指標有繳納稅種的數量、應交和已交的稅款金額、因逃漏稅或遲交稅款而繳納的罰金等。
2.企業環境責任方面
環境責任指標應包括能源耗用情況,處理廢水、廢氣、廢渣情況,以及治理環境所做的努力程度。其中反映能源耗用情況的指標主要有單位產值能耗、能耗凈利潤率、新能源投入使用情況、單位收入原材料耗用量等;反映處理廢水、廢氣、廢渣情況的主要指標有單位凈利潤排廢量、廢舊原料回收率、單位收入排廢量等;反映治理環境所做努力程度的指標有環保投資率、環保設備使用情況、環境恢復治理效用率。
3.企業社會責任方面
社會責任指標應包括對消費者和客戶的貢獻、對員工的貢獻,以及對政府和社區的貢獻。反映對消費者和客戶的貢獻的主要指標有產品返修率、產品質量保障率、顧客滿意度、消費者投訴量、準時交貨率、訂貨完成率、合同履行率等;反映對員工的貢獻的主要指標有職工培訓情況、職工收人水平、職工社保繳納情況、職工安全事故率、勞動條件保護情況、員工知識層次結構、職工滿意度等;反映對政府和社區的貢獻的主要指標有公益慈善捐贈額、活動贊助比率、無償參與社區服務次數、提供就業崗位數量等。
另外,企業還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和需要,運用科學合理的確認、計量方法來構建適合自己的各種披露指標,以滿足信息使用者對社會責任會計信息越來越精確的需求。
三 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的模式
披露模式包括披露形式和披露工具兩方面。披露形式是指會以什么樣的手段對企業的會計信息進行報告??梢允菆蟊恚部梢允俏淖謹⑹龅男问健E豆ぞ咧笗嬓畔⒁允裁辞琅冻鋈ァ奈鞣桨l達國家的具體實踐看,社會責任會計的核算方法主要有文字敘述法、報表反映法和改進傳統財務報告法三種。文字敘述法就是用文本方式描述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報表反映法就是采用表格的方式,通過一定的社會責任指標,反映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改進傳統財務報告法就是在傳統的會計報表中添加新項目及在會計報表附注中披露新內容的方式反映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情況。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公布社會責任報告的比率逐漸增多,雖然在披露內容上不盡相同,但至少說明了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的增強。在披露模式上,大多數企業采用描述性的文字對某一會計期間的社會責任情況進行敘述反映,而沒有采取以報告的模式來列示社會責任會計科目或者信息。
報告模式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補充報告模式。在企業另行編制社會責任報告有困難的情況下,可對傳統的財務報表的項目加以適當補充,在現在報表中添加一些項目披露一些可計量的社會責任會計信息。企業可對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以及附注進行調整,平時主要通過年報加以披露,還可以通過上市公告書、招股說明書等。另一類是獨立報告模式。采用表格、文字、圖形和數量、技術指標等多種方法列示一系列社會責任技術和貨幣指標的報告模式。通過編制獨立的社會責任報告,能集中反映企業的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如規定企業編制“社會資產負債表”、“社會收益表”、“增值表”等。一般而言,獨立社會責任報告由一組不相關聯的報告組合而成,其內容應包括:企業業績指標、社會責任會計信息、環境污染報告、員工醫療和教育情況、參與社會活動的資金流量,以及社會審計報告等。我國企業在初始階段,應鼓勵企業以靈活多樣的文字敘述方式報告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逐步發展為在現有會計報表中增加相應欄目來反映社會責任內容直至編報社會資產負債表、社會收益或增值表。
四 結束語
眾所周知,每一項制度體系的建立都需要經過不斷的摸索、反復的實踐和持續的改進,西方國家也不例外。而社會責任會計在我國起步較晚,發展時間還較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更是處于初級探索階段,所以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進步余地。如果我們積極找出問題所在,認真分析其原因并立足問題提出合理可行的改進建議,同時政府部門積極出臺及落實相關政策,企業增強自身社會責任意識,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按時保質保量地披露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消費者、供應商等其他利益相關者在配合的同時加強監督管理,積極參與到完善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的建設中來,那么就一定能夠建立一套符合中國國情且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
參考文獻
[1]黎精明.關于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
[2]宋在科.構建我國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體系[J].經濟問題探索,2007(6)
[3]劉建紅.楊亞娥.西方國家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04(1)
[4]候雪筠.張月蘭.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指標體系設計探討[J].商業會計,2011(3)
[5]張跟文、朱永勇.企業社會責任會計信息披露現狀與對策[J].財會通訊(綜合版),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