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我國經濟中會計職業道德缺失的現象日益嚴重。本文以此為背景,從會計職業道德的含義入手,分析了導致會計職業道德缺失的原因,并在此基礎提出了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體制,改善我國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優化會計職業的社會環境等政策建議,旨在為改善我國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提供思路。
【關鍵詞】會計職業道德 現狀 原因分析 對策
職業道德既是會計人員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也是衡量會計工作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然而,隨著改革的深化,以及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由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缺失造成的重大事件層出不窮,并引起了企事業單位及學術界的高度關注。無數事實和案例無情地告訴我們,當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嚴重失范,已經極大地影響到會計行業的公信度。如何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成為亟待解決的熱點問題。
一 會計職業道德的含義
會計職業道德,是指會計從業人員在辦理會計業務過程中應遵循的基本道德意識、規范和行為的總和。會計職業道德能夠反映會計行業中帶有規律性的東西,是各行業會計所公認和共同遵守的,是從事會計職業所應達到的基本要求。依照 1996年6月17日財政部財會字19號發布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規定,我國會計職業道德規范應包括:敬業愛崗、熟悉法規制度、依法辦事、實事求是、客觀公正、保守商業秘密等。
二 我國當前會計職業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1.會計人員缺乏正確的世界觀
就會計人員自身而言,大部分人員是守法重道的,但是不難看出還有極少部分人員,為了追求自己安逸的生活,視國家法律不顧,任意踐踏法律尊嚴,做出種種違法亂紀的行為。擾亂了國家經濟發展秩序,破壞了社會主義物質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他們當中有的為避免被辭退、失業和下崗,被迫放棄職業道德,屈從單位領導作假賬;有的甚至淪喪了職業道德,發展到主動配合,并且表現出了高超的技術處理能力,操作極具隱蔽性,一般檢查較難發現,易于逃避外部監督。
2.社會誠信缺失
近年來,受社會各種不良風氣和思想的影響,我國現實社會中存在著社會誠信普遍缺失的現象,表現在大多數人不講真話;政府缺乏誠信,某些地方政府和部門政策多變,不守承諾,隨意性大;企業缺乏誠信表現在假冒偽劣商品、虛假廣告、不守合同等。當整個社會誠信缺失時,會計人員本身工作和生活在社會大環境中,其職業道德受到社會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和干擾,會計信息失真,假賬盛行等現象很難避免。
3.監督機制不健全
企業內部監督機制不健全,權責利界線不清,監事會、獨立董事未發揮應有的作用,使內部人控制現象十分嚴重;財政、稅務、審計等部門的外部監督雖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目前監督標準又不統一,不能從整體上有效地發揮監督作用。雖然有關部門每年都要進行稅收財務物價檢查,會計師事務所每年都要對會計報表審計驗證,但不能經常給企業內部會計監督提供有力的支持,進而難以形成有效的再監督機制。
4.懲罰力度不夠
會計造假雖然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但實際工作中會計當事人及其指使造假的單位負責人受到處罰的概率與力度偏低致使企業存在僥幸心理。而會計造假帶來的收益又有可能呈幾何級數放大。在“敗露成本”與“機會收益”間比較,作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經濟人”,后者誘惑難擋,企業愿意鋌而走險,便不難理解。
三 會計職業道德建設與改善外部環境的建議
1.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體制
加強會計誠信建設,要建立健全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體制,培養會計人員的誠信品德和職業道德規范;建立相應的約束和獎罰機制、個人和企業信用檔案,對企業財務管理狀況、個人信譽等進行嚴格登記,守信者獎,失信者罰;加強企業領導層的會計誠信教育,加大會計誠信宣傳力度,通過潛移默化,使領導層的道德天平向誠信傾斜,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完善會計體系,建立市場化的監督機制和民事賠償機制;把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和信用制度納入會計人員從業資格要求中,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定期進行評價,使會計人員始終保持良好的職業道德水平。
2.改善我國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除了加強在校會計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之外,還應把職業道德教育與會計理論、專業技能教育有機結合。還應加強會計人員的在職教育,與后續教育,為職業道德教育提供有力保障。雖然涉及范圍很廣,但可以說辦會計職業道德后續教育培訓班是必要的。這種后續學習有助于會計人員擴大視野及知識更新。政府管理部門也應當建立企事業單位會計從業人員和注冊會計師誠信檔案,建立適應新形勢的會計監管體系,保證職業道德教育的成果,從而切實改善我國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3.優化會計職業的社會環境
會計人員不僅工作在會計領域,更生活在社會大環境中,其職業道德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和干擾,一個道德意識薄弱、公共環境低下、自我中心突出的社會環境,是不可能營造出高品位的會計職業道德的。創造美好和諧的環境不是僅靠會計職業界的努力就能做到的,而是依托于社會各方面的變革與協調,尤其是應與法律及各行業的職業道德同步,才能建設好會計職業道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實質上是向社會提出了提高道德覺悟、重視道德修養的基本要求。在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共創和諧社會的新時期,各行各業必須加強自律,自覺提高自身職業道德意識,從而營造出建設會計職業道德的和諧環境。
最后,會計人員自身也不能坐等外部環境凈化后再來提升自身會計職業道德,會計人員更不應因環境差而放棄道德修養。因此,面對某些不利的環境而做到“出污泥而不染”應成為會計職業界的一種高尚追求,以贏得社會對會計職業的信賴和崇敬。
參考文獻
[1]商淑東.會計職業道德研究[J].社會科學論壇,2005(3)
[2]韓傳模、郝景昭.會計職業道德的失范與重塑[J].會計研究,2005(5)
[3]胡玲燕.會計職業道德缺失的成因及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09(2)
[4]馬曉萍.關于提高高校會計隊伍整體素質的探討[J].事業財會,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