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不斷引向深入,銀行金融在國民經濟運行中已處于舉足輕重的地位。當前銀行金融形勢總的來說是好的,促進了國民經濟適度、健康發展,但近年來積聚起來的銀行金融風險正逐步暴露出來,不僅制約著銀行金融業的健康發展,而且有可能危及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全局,成為亟待解決的重大經濟問題之一。
一 當前我國銀行金融風險形成的原因
概括起來說,當前我國的銀行金融風險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第一,企業融資渠道過于集中。我國企業融資的主渠道是銀行,融資方式以間接融資為主,企業融資渠道狹窄,融資方式單一,使金融風險主要集中在銀行。由于目前銀行以國有制為主,所以銀行風險及損失最終主要由國家承擔。歷史上每一次較大規模核銷吊賬貸款就是明顯的表現。
第二,法律制度嚴重滯后,沒有用法律的形式來規范人們在銀行金融活動中的行為。筆者查閱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懲治破壞銀行金融秩序犯罪的決定》和《刑法》中關于銀行金融刑事犯罪專章及《商業銀行法》等相關金融法律文書,這些法律中只規定了對金融詐騙罪和內部人員違法發放貸款造成嚴重損失的法律責任追究。還沒有哪一部法律規定了對借貸不還、惡意逃廢債行為實施法律追究的條文,政法部門相關人員對此也深有同感。由于法律制度嚴重滯后,造成銀行部門收貸、信息手段不硬,說話不響,并且缺乏可操作的強制措施。
第三,地方保護主義嚴重。一些政府部門從狹隘的經濟發展觀出發,偏袒甚至慫恿一些企業和個人逃廢債。一些銀行部門的同志反映,如今實在不愿意打官司,因為銀行部門一旦對借款人上訴,借款人從此再也不會理睬銀行部門收貸收息,一旦找上門,他就會說“你們找我干什么,找法院去”。這樣就更增加了銀行收貸收息的難度和經營成本,加大了信貸資產的風險。
第四,信用法制觀念淡薄。一些企業法人或自然人對逃廢債和借貸不還行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錯誤地認為:“銀行的錢是國家的,是婆婆的奶,大家都吮得。”有人以逃廢、侵占銀行部門資金為榮,稱能從銀行貸到款的有手段,貸到款又不還款的有本事。有的人用銀行的貸款吃喝玩樂,嫖賭逍遙,購置固定資產和高檔豪華用品,將銀行的錢據為己有。
二 防范和化解銀行金融風險的對策
對當前出現的各種銀行金融風險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要堅決采取一系列防范和化解銀行金融風險的對策,用若干年時間逐步鏟除各種銀行金融風險的隱患,保證國民經濟能夠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
第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銀行金融法律法規體系,逐步形成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的銀行金融規范化、法制化法制環境。建議人民銀行總行提請立法執法機關將惡意逃廢債行為納入犯罪范疇調整,制定銀行貸款法、合作銀行金融法,或者在《商業銀行法》和《刑法》關于銀行金融刑事犯罪專章中增加制裁、懲處、打擊懸空、逃廢、拖欠銀行債權行為的法律條款,明確借貸不還,肆意揮霍信貸資金行為是侵占、貪污、挪用國家、集體財產的違法行為,將追究法律刑事責任,以從法律上規范借貸行為,這是至關重要的。
第二,加強中央銀行的銀行金融監管力量,對銀行金融機構實施規范化、系統化監管。要把中央銀行監管部門的監管職能與各業務部門的管理職能結合起來,形成分工協作、功能互補的中央銀行大監管體系。加強對銀行金融機構的企業法人監管和本外幣業務的統一監管。盡快健全非現場監控和預警系統,逐步實現銀行金融機構的主要業務信息系統與中央銀行監測系統的聯網,對銀行金融機構的重要業務活動實施有效的監控。
第三,推行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和風險管理,同時保留必要的信貸規模控制,強化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調整銀行資產結構,適當增加高流動性資產,大力發展商業票據業務,通過貼現再貼現等來增強銀行資金的流動性,促使資產負債期限結構趨于對稱。堅決抑制不良貸款的上升。一方面是堵,防止銀行債權的不正常流失;另一方面,更要積極地疏導,研究使不良資產流動和化解的辦法。
第四,加大股票投資風險的宣傳力度與股市監管力度。嚴密監測股市走向,改善股票二級市場的管理辦法,積極防范股市風險,有關部門尤其是證券監管部門,以及券商、新聞媒介要加大股市投資風險的宣傳力度,提高人們的風險意識。證券監管部門要嚴密監測股市動態,及時引導股市合理走向。嚴把股票上市關,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要對股票發行計劃管理建立更嚴格的監管和制約機制。
第五,堅持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原則。要完成國有商業銀行與少數信托投資公司、人民銀行與有關證券公司的脫鉤。嚴禁銀行資金進入股市。對于銀行用信貸資金拆借資金買賣股票及其他直接投資,通過占用銀行資金買賣股票和用銀行資金墊交股票交割清算資金的,一經查處就要追究主要負責人的責任,嚴重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第六,繼續查處各類銀行金融機構的違規經營和私設賬外賬,加強現金和儲戶賬戶的管理。對各類金融機構的違規經營和私設賬外賬、謀取個人和團體利益嚴重的,要嚴肅查處負責人和經手人員構成犯罪的,要追究其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