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解釋了近年來物流行業提出的綠色物流的概念,并結合陜西省特定的地域、資源、環境以及社會發展狀況,分析了物流行業發展的趨勢,說明了發展綠色物流對陜西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作者進一步闡述了綠色物流與傳統物流對環境的影響,突出了綠色物流發展的可持續性。最后,通過分析陜西發展綠色物流過程中存在幾個主要問題,提出了對構建陜西綠色物流體系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物流;綠色物流;陜西物流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100(2012)01-0103-04
隨著人口和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生態環境問題已經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和重視。環境資源惡化程度日益加深,人類生存和發展面臨的威脅越來越大,比如酸雨、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導致全球變暖等。為應對各種環境問題,“低碳經濟”、“低碳技術”、“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會”、“低碳城市”等各種新概念應運而生,“低碳”的理念也傳遞到了物流業,由此推動了“綠色物流”的發展。
1 綠色物流的概念
國家標準《物流術語(GB/T 18354-2001)》中規定,綠色物流指,在物流過程中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使物流資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綠色物流的目標不同于一般物流,注重從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進行管理,使環境與經濟共同發展。同時,綠色物流追求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低碳經濟模式,以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減少資源消耗。通過先進技術對物流的運輸、倉儲、配送、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等環節進行有效管理,從而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活動對環境的影響,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另外,綠色物流還具有循環經濟的特點,以注重逆向物流為特征,重視原材料副產品再循環、包裝廢棄物再循環、廢舊物品再循環、資源垃圾的收集和再資源化。
2 陜西省發展綠色物流的重要意義
2.1 發展綠色物流適應陜西省社會發展的趨勢
近年來,陜西省物流業呈現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首先,陜西省是進入中國西部的“門戶”,具有承東肩西、溝通南北的區位交通優勢。同時,陜西省的裝備制造、高技術、汽車、鋼鐵、有色金屬等產業的發展,尤其是陜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為陜西省物流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和基礎。另外,國家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把西安列入了21個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并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這對加快陜西省物流業發展必將產生巨大的帶動作用。
陜西社會經濟的發展圍繞著經濟增長的中心,注重人文與環境的發展,大力推進以旅游業為代表的綠色經濟的較快增長。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綠色物流成為了陜西物流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物流量的加大、物流速度的提升、物流設施及工具的大型化使環境受到嚴重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噪音對人精神、情緒、健康的影響;廢氣對空氣、水的污染;運輸車輛對路網的壓力等。如何解決物流發展與環境的矛盾,制定符合陜西物流行業發展的安全標準、噪音標催、排氣標推、車速標準等規定,成為了政府與物流行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解決上述問題,能夠為陜西省成為西部地區重要物資集散中心和經貿中心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2.2 發展綠色物流是陜西省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現實需要
學者分析認為,產品從投產到售出的整個過程中,制造加工時間僅占大約十分之一,而儲運、裝卸、分裝、二次加工、信息處理等物流過程則占了絕大部分時間。合理優化物流過程,實施綠色物流,可以大大地降低整個經營成本,如減少排污費、廢棄物處理費、運輸費、倉儲費等。
陜西省目前經濟發展基本模式具有以農業為基礎,工業與高新技術產業迅速發展的特點。如何對大量的農產品與工業產品進行有效的儲存和高效的運輸,使陜西省工農產品占國內市場份額不斷提升,是擺在陜西物流行業面前的巨大挑戰,同時也是綠色物流發展的重大機遇。在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綠色物流涉及產品供應、分銷、回收、再加工等環節,如下圖1所示。陜西物流企業通過實:綠色物流,發展綠色文化、樹立綠色形象、打造綠色品牌,能夠極大提升其核心競爭力,獲得其他企業無法比擬的優勢。同時,使物流企業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過程符合當前的時代背景與經濟發展的趨勢。
2.3 綠色物流是陜西省物流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節能環保和改善人居環境是中國經濟發展不可逃避的重要問題,也是陜西省近年來關注的核心問題。陜西是我國人文歷史資源豐富的核心地區,同時也是西部大開發的門戶所在。特有旅游資源和地理優勢,成為陜西省社會與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因素。新興旅游景點的開發,城鎮人居環境的改善使得陜西省的面貌煥然一新。然而,在物流活動過程中,運輸、儲存、配送、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等環節都不可避免會對環境造成危害,如果不加注意,操作不當,則危害會更大,如圖2所示。
物流活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增加燃油消耗,加重空氣污染和廢棄物污染,浪費資源等方面。如何降低物流活動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不僅關系到物流企業自身利益,還關系到陜西省的全局發展,成為了陜西省物流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問題。因此,將有效利用資源和維護地球環境放在發展的首位,建立全新的從生產到廢棄全過程以信息流與物質流循環化為目標的,與環境共生、能促進經濟和消費生活健康發展的現代綠色物流系統,成為陜西省物流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3 陜西省綠色物流的發展現狀及思路
3.1 陜西省物流業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陜西省物流業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總體規模不斷擴大。陜西省全社會物流總額顯著提高,與2005年相比,平均每年增長17%左右。到2009陜西物流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為25%,占全省GDP的比重為9%,明顯高于全國水平。
隨著陜西省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傳統運輸、倉儲、貨代企業加快了向現代物流企業的轉型,實行了功能整合和服務延伸;一些制造企業和商貿企業開始采用現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和技術,實施流程再造和外包服務;同時一批新型的物流企業迅速成長,形成了多種所有制、多種服務模式、多層次的物流企業集群。到2011年,陜西省物流業將初步形成4個物流發展中心:以西安為中心,輻射帶動咸陽、渭南、商洛、銅川的關中制造業物流、國際物流和商貿物流核心區域;以寶雞為中心,輻射帶動楊凌、天水的西部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物流區域;以漢中為中心,輻射帶動安康及南部周邊省份的陜南綠色物流、礦產物流區域:以榆林為中心,輻射帶動延安及北部周邊省份的陜北能源化工物流和農畜產品物流區域。
同時,陜西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規模的迅速擴大,也為物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首先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截止2008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466公里,通路營業里程達到3750公里,航空貨運量達到5.33萬噸;其次是物流網點構建,西安國際港務區、咸陽空港、寶雞陳倉三大物流園區成功建立,一批區域性和專業性的物流中心正在形成。
以西安市為例,商品市場的空前繁榮為物流企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全市大型綜合超市24個:零售企業中開元商城、華潤萬家超市、民生百貨、國美電器年銷售超過10億元;連鎖企業已有80家,門店總數1256個。以商貿流通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在全市經濟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加。旺盛的市場需求與政策的支撐對物流行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2 陜西省綠色物流構建的思路
面對日益激烈的區域化、國際化競爭,陜西綠色物流又如何做好準備,怎樣才能高速、健康地發展呢?面對當前陜西物流業的發展機遇,筆者認為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3.2.1 樹立全新的綠色物流運作理念
政府應加大對環保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宣傳,為綠色物流的實施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工商企業應改變原來只依靠企業內部完成物流活動的經營模式,鼓勵企業實行物流外包,發展第三方物流,提高物流資源的使用效率;物流企業應改革和創新運作方式,既要環保又要經濟,樹立協作、節約、環保的意識,將節約資源、減少廢物、避免污染等目標作為企業的長遠發展目標。
3.2.2 加快綠色物流公共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
首先,要重視對現有物流基礎設施的利用和改造,通過對其分布、布局、功能等進行整合,提高使用效率。其次,要協調新建物流基礎設施的規劃,使物流規劃、場站規劃、倉儲設施規劃能夠有機銜接和配合,防止重復建設,避免土地資源的浪費。第三,要繼續擴大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資規模,加大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管道等設施的建設力度,加快完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大力發展多式聯運。
3.2.3 促進物流信息系統發展和標準化體系建設
陜西省綠色物流的發展需要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統。首先,政府應正確引導企業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包括全面質量管理、電子數據交換、射頻技術、全球定位系統、企業資源計劃等,全面提高企業信息管理水平。其次,政府應大力支持建設公共網絡信息平臺,構筑全國和區域性物流網絡,實現物流企業間的資源共享、數據共用、信息互通,為物流信息交流的暢通和高效創造條件。
規范和推動物流行業標準化建設。結合我國物流標準化現狀和國際物流標準化的發展方向,物流行業與相關監管機構應在物流術語、計量標準、技術標準、數據傳輸標準、物流運作模式與管理標準等方面制定相應的標準。其次,應加強組織、協調、推廣、執行標準化的工作,對物流活動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進行整理和統一,淘汰落后標準,加快推行物流管理的標準化進程。
3.2.4 加強區域物流法規的建設和執行
借鑒發達國家的物流發展的實踐經驗,政府應制定相關的物流政策法規,實現對物流體制的管理和控制,例如:除了監控物流活動中污染源、交通量、交通流之外,還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和評價指標體系。加強打擊高污染、噪聲擾民和浪費資源的物流企業,促進物流企業的發展和轉型,為綠色物流提供良好的競爭環境。
3.2.5 加強對物流人才的培養
針對陜西省物流行業發展的人才需求,解決目前專業物流人才缺乏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加強物流企業與教育機構的合作,采取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方式對物流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和教育。使物流專業學生能夠深入企業,企業從業人員能夠在學校進行再教育,推進校企聯合的發展模式。由于物流行業學生的專業性較強,而物流教育實訓則需要眾多設備和場所,學校本身可以提供的條件和資源有限,因而讓物流專業學生“走出去”是物流教育一個可以探索的有效方式。針對目前陜西省物流行業從業者普遍文化和理論水平不足的現狀,結合學校優勢讓物流人員“走進來”也是物流行業人員培訓的可行途徑。
針對目前陜西省存在人才流失和人才引進困難的問題。應由政府牽頭,政府和學校聯手,聘請國內外知名的物流專家和學者,切實解決物流教育行業人員的待遇和保障問題。另外,改善物流行業的工作環境,提高社會認知度,穩步提高各類物流人才培養數量和質量,并且利用政策做引導,使之能夠為快服務。
4 結論
本文結合陜西省特定的地域、資源、環境以及社會發展狀況,分析了物流行業發展的現狀與趨勢,說明了發展綠色物流對陜西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指出了陜西省物流企業發展專業化、標準化的迫切要求。并在此基礎上,從綠色物流理念、物流公共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物流信息系統發展和標準化體系建設、區域物流法規的建設和執行、物流人才的培養等幾個方面對未來陜西省物流發展的提出幾點建議。
陜西省發展綠色物流,提倡高效節能、綠色環保,是物流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途徑。只有不斷研究、創新、發展,陜西省物流企業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區域乃至全國的社會經濟發展,才能符合國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