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下最火的流行音樂有兩類,一類是年會舞曲,一類是堂會喜歌。
密切關注流行歌曲動向的人也相應分為兩類:一類是春天就開始配合《最炫民族風》苦練大秧歌,到了秋天又因形勢所迫改成《江南style》,突擊學跳騎馬舞,以備在公司年會尾牙宴上獻演(現眼)助興;另一類人更是本著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為舊曲填新詞,早早開始備選春晚堂會團拜。流行音樂的實用性前所未有地超越了其藝術性和商品屬性,或許這才是近年來流行歌壇的真實現狀。
如果說滿足自我傾訴是流行歌曲創作的突出個性,那么如今很多從業者顯然已經放低姿態不顧身價,不但學會看顧客的臉色,而且還努力對癥下藥,且訓練有素。
其實,如今在流行音樂的屬性選擇上,藝術性也不敵商品屬性。就拿網絡下載音樂收費來說。收費問題跟版權問題其實是兩個概念,難為的是,老掉牙的話題老生常談,卻始終被混淆。唱片公司、網絡運營商及網民聚眾熱議,仿佛是貪污犯、大盜與小偷在磋商如何分贓。
版權與收費是商品經濟的基石鐵律,但多年來流行音樂行業玩的卻是另一套游戲規則,大行其道的盜版葬送了唱片業,來勢更兇的網絡下載更是把正版碟和盜版碟悉數拍死在沙灘上。科技進步,讓歌曲的銷售變成了載體營銷。網絡下載收費的確成了當務之急的老問題,問題是這錢怎么個收法?就目前的爭論來看,尚無定論,也沒什么切實有效的辦法。借鑒電費收費辦法,發卡充值,階梯歌價,這是一條路;效仿水費、燃氣費收費方式,雇傭一些歌曲收費員上門查表,可以一試;要么就設立網上團購,買一送一、多買優惠,黃金周、光棍節再揮淚傾銷……
科技進步改變了很多原本不應該變的東西,人們的生理習慣和審美要求正逐步被手機、耳機異化。相對而言,連網絡下載收費都嚴重滯后,就更別提資金何時能流回創作源頭了。說來說去,以上這些都與流行音樂的藝術性無關。
而藝術性,卻又是個脆弱飄忽的東西。時下,流行歌壇與音樂最沾邊的話題應該是“三寶批常石磊唱功,一石激起千層浪”,人們以藝術審美的名義開始了新一輪一次性跑題熱議,“《你快回來》送故友”“三寶是好聲音派來的高級黑”等等,感情牌、陰謀論泛濫,流行音樂的實用性又一次前所未有地超越了其藝術性和商品屬性。
最后,我們還是就著“網絡下載收費”來談談歌迷的素質問題。尊重原創,注重版權,這的確是當下很多歌迷應該具備、也有待提高的基本素質。但現實情形卻是另一番景象:選秀泛濫,備受追捧!連歌手及作品,人們都迷戀廉價二手的,指望他能尊重原創、注重版權,進而自愿自覺付費,你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