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公路工程質量通病的類型和原因井采取控制措施,才能減少公路工程質量通病的發生,提供質量合格的交通線路,為杜會經濟發展提供交通運輸平臺。
關鍵詞:公路工程 質量通病 控制 監督
中圖分類號:U41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2(b)-0130-01
經濟的發展是以交通運輸為紐帶的,而公路建設的目的正是完善交通線路的運行狀況,提高交通運輸吞吐量,為經濟發展提供高速,安全、方便快捷的交通網絡,以便更好地促進經濟的發展。隨著公路工程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公路工程質量上升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因此加強質量通病的研究和預控是一項重要的任務。1999年交通部發布的《公路建設質量年活動實施方案》[交公路發(1999)79號]規定:“施工單位必須重視質量通病的研究和治理”。已經過去十余年了,公路工程質量通病雖然有所減少,但仍處于急需加強控制的狀態,部分人為了滿足私欲,以犧牲公路工程質量為代價或是在工作中監督不嚴,流于表面,設計不合理,不能結合實際地質情況等,這使得公路質量通病仍似控制不住的頑疾,給國家、社會、百姓帶來損失。
1公路工程質量通病的類型和原因
1.1高填方下沉
公路工程在土方路基處理過程中處理不當,造成深填、高填、半填半挖、橋頭引道高填土或立交橋互通匝道路填方,在通車使用一段時間后產生下沉,被稱為高填方下沉。高填方下沉是公路工程質量通病類型之一。究其產生的根源在于回填料石級配不合理,孔隙過大,含水量超標,壓實度控制不好,排水系統不到位等。
1.2軟土地基沉降
軟土地基承載力有限,抗負荷差,含水量高,壓實度達標困難,在使用一段時間后。由于超限發生不規則沉降,或者路面斷裂,或者出現變形,長時間使用后路面出現高低不平,造成行車顛簸,嚴重時產生錯臺,影響行車安全。軟土地基沉降主要是未對軟土地基進行特殊處理或是質量控制不到位,分層壓實度不達標等原因所致。
1.3瀝青路面過早破損
這是公路工程質量通病最為常見的癥狀。當公路工程完工投入使用后,很短的時間(兩年)內便出現瀝青大面積破損,這個時間遠遠低于瀝青路面的使用壽命。目前,路面工程片面追求平整度,而忽視壓實度的要求;材料到場及終壓溫度偏低,甚至在低溫情況下過度碾壓;材料配合比不當,基質瀝青未達標;路面基層甚至路床、基底承載力不足,彎沉值過大。另外,由于路面基層材料的收縮而造成瀝青路面的反射裂縫,也會引起早期破損。此病害是雨雪水沿道路裂縫滲入路面基層和土基,降低路基路面的穩定性和強度,造成局部變形,擴展成網狀裂縫。碾壓中產生的細微裂紋及反射裂縫雖初期不影響行車,但在水分侵蝕及陽光照射下,成為促使面層瀝青混凝土疲勞開裂的催化劑,大大縮短瀝青路面壽命。
1.4橋梁伸縮縫和橋頭跳車
由于橋頭填土的沉降與橋臺沉降有差異,以及伸縮縫、橋頭搭板做得不好,在橋臺處形成臺階,車輛行駛至此時,車速過快就會產生橋頭跳車現象,影響行車的舒適和安全,并對橋梁產生很大的沖擊力。
1.5路面不平 道路不平,會降低車速,增加行車顛簸,加大沖擊力,損壞車輛,降低舒適性,減少安全性,降低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主要原因有:基層平整度控制不嚴,甚至出現波浪式起伏-路面施工控制不力,攤鋪機及壓路機的操作人員水平較低;基準線或滑靴失控,從目前路面施工情況看,滑靴已基本取代基準線,但仍有其局限性。因此,施工時應從路基開始,嚴格控制高程和平整度,在確保壓實度的前提下,合理控制路面面層微觀構造和外觀構造平整度。
2公路工程質量通病的控制措施
公路工程質量通病的產生多是人為因素導致的,人的主觀意識是最為主要的根源,因此,在公路工程質量通病控制過程中要加強對人的控制。
2.1加強對設計人員的監督
公路工程的設計需要進行實地勘察、采樣、試驗等一系列過程,才能設計出科學、合理、符合物理力學特性的公路工程。由于設計人員的專業性很強,很難控制,但可以通過質量保證來達到控制的目的。在設計時,要求設計人員要結合實際,設計出的公路要達到或超過使用標準才行,如果設計出的公路出現過早破損,需要通過問責程序對設計人員進行責任追究。只有這樣,才能在設計環節上提高對設計人員的監督力度,促使公路工程設計合理。
2.2加強對質量控制人員的監督
公路工程質量控制就是對公路施工全過程進行總體質量控制,保證公路工程質量達標。控制人員需要對地基處理、土方回填、料石級配、壓實度、土方含水量、壓實時間、壓實次數。壓實方法、孔隙度、回填土質量、機械操作、路面平整度等所有細小環節進行質量控制。質量控制人員是監督施工質量的關鍵因素。只有隨時進行質量控制,才能保證公路工程步步達標。公路工程質量通病的發生與質量控制人員的關系甚大,因此,加強對質量控制人員的監督,需要建立考核評估機制,對質量控制人員進行工作評估考核,通過獎懲制度落實責任,從質量控制人員到最高領導人員進行層層問責,以加強所有人員對公路工程質量的認識,增加責任心、功德心,最終達到公路工程質量控制的目的。
2.3加強對施工技術人員的監督
公路工程質量通病最為直接的主觀因素就是施工技術人員的技術先進性和責任心。這兩點的缺失或缺少其中的一個,都會造成公路工程質量通病的發生。因此,在控制措施中同樣要將對施工技術人員的監督列為重點。施工技術人員是公路工程施工第一線的直接參與者,能夠掌握第一線的實際情況,因此,需要施工技術人員不但要服從指揮,還要有判斷能力,有責任心,施工技術要精準,只有這樣,才能在發現問題時,能夠判斷是否適合繼續施工。并上報等待指示,而不是一味地聽從指揮。另外.施工技術人員的施工技術最為關鍵,直接關系到公路工程質量,因此,需要加強對施工技術人員的監督,提高施工技術人員的素質和責任心,加強控制和監督力度,保證施工技術人員合理施工。
3結語
由于國家投入大量的資金興建道路,目的是以路促發展,但由于公路工程施工中人的原因,使得公路工程存在眾多的質量通病,大大影響了交通運輸,甚至引發交通事故。因此,需要根據公路工程實際情況,以常見的質量通病為控制目標,加強對設計人員、質量控制人員和施工技術人員的監督,加強技術創新,有效控制公路工程質量通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l]周鑫鼎,王明強.公路工程質量通病及其預控淺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3).
[2]劉懷珠.公路工程質量通病及其控制策略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l(4).
[3]胡文強.淺析公路工程質量通病及預控 [J].價值工程,2010(22).
[4]馬海淵.淺談公路工程質量通病及其防治[J].青海交通科技,2010(5).
[5]金星,付玉元.關于公路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探討[J].科技創業月刊,201 0(11).
[6]賈亞輝.公路施工工程的質量管理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09,2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