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創新的課堂教學是主渠道。需要我們數學教師更新教育觀忿,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優化課型建設,使課堂教學成為“多維營養”的源采,改革評價導向,在課堂教學中營造科學創新的氛阿。
關鍵詞;課堂教學 創新 意識 課型建設 評價導向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2(b)-0180-01
數學素質教育是整個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領域。在這個領域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數學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創新的課堂教學是主渠道。這就需要我們數學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觀察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精神,給學生活動的空間,為學生營造研究性學習的環境。
1更新教育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所謂以學生為主體是指在教學活動中,作為主體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處理同外部世界關系時所表現的功能性的特征,其主要表現為選擇性、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
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既是教學的客體,更是學習的主體,要使學生有效地由來知向已知轉化,促使他們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必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使整個教學過程真正成為一種雙邊活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掘其蘊藏的學習潛力,是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關鍵。
1.1設置學習方法和學習目標
明確的學習目標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機,使學生產生“疑而不解,又欲解之”的強烈愿望,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作用,促進學生產生自學課本的欲望。如在教函數的單調性時,教學目標是很明確的,即怎樣判斷函數在區間上的單調性,于是要求說出理由,但學生卻不知道其中的原因,進入一種心欲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看似簡單,又不知原因的矛盾心理狀態。接著讓學生帶著這種心態閱讀課本,老師根據教材要求,讓學生積極參與動手做實驗、畫圖,讓學生用畫不同的函數圖象觀察思考歸納出函數的單調性的證明方法。
1.2讓學生嘗試解例題
教材中給學生留有大量的自由發展空間,每一頁的空白處都應留下學生學習的足跡。讓學生嘗試解題,同時讓幾個學生板演。此時,可能有的學生做不出來,但不要緊。雖然沒有解出來,但能使學生較深刻理解題意,也可以讓學生講解解題的過程,然后看課本與例題的解法進行對比,對不同的解法找出哪種解法更簡便獨特。讓學生歸納解題步驟。解完例題后,讓學生改編例題為變式題,并寫出求解過程。
1.3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激發主動性
高中生雖然好奇心強,可是慢慢變得不敢在壘班發言,這里可孕伏著巨大的學習動力。教學時要充分利用這個有利因素,將學生按3-5人一組的小組學習形式,這樣學生可在小組內提出更多的問題,更多的同學參與討論問題,即使是錯了,也要給予積極的肯定,多表揚,善于利用討論和爭議,讓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發展。如在指數函數的教學中,分組討論概念從那些實際問題引入,這樣既說明指數函數的概念來源于客觀實際,也便于學生接受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函數圖象是研究函數性質的直觀圖形。指數函數的性質是利用圖象總結出來的,這樣便于學生記憶其性質和研究變化規律。
1.4多留些時間讓學生多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學好數學既有好奇心,又有好勝心。在教學中,若能適當地運用好勝心,可以使學生多動腦、勤鉆研。在教學過程中,從數量上說,教師要少講;從質量上說,教師要精講;從內容上說,學生易懂的堅決不講.整個教學活動,教師既要注重知識的系統傳授,也要注意給學生以想、說、練的機會.
2優化課型建設,使課堂教學成為“多維營養”的源泉
實踐表明,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意識,優化課型建設是重要的基礎。從課型建設人手,才能使課堂教學成為“多維營養”的源泉。常見的有利于創新精神培養的課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2.1主體型
課堂教學的改革,必須突出以學生為本,使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中,不斷加快發展自身的主體性。
2.2目標型
要重視教學目標對培養學生創造精神的導向功能,其中,既要有認知目標,更要有精神、創造精神的培養目標。而高中階段正是培養想象力、創造力,開展創新性學習的最佳時機。數學教學目標的定位,要著眼于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勤學好問的探索精神,教給學生自主獲得知識的本領。
2.3交互型
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原則,強調師生合作,教學合一。營造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和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
3改革評價導向,在課堂教學中營造科學創新的氛圍
評價是教改的杠桿。隨著新的課堂教學任務的提出、新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出現、新的課堂教學特點的展示,勢必要求重期審視我們的教學評價。要充分利用教學評價的指揮功能,并通過教學評價的改革,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一種創新的氛圍。新的評價體制要體現以下幾個原則。
3.1從“教學生學”到“教學生會學”。突出教學效果評價的指向性
要通過這種評價,使教師明白:“教學生學”是維持性的教學,只是一味地面向過去,而“教學生會學”則是創造性的教學,他面向未來,旨在引導學生迎接未來的知識挑戰。
3.2從“單一性”到“多元化”。突出教學方式評價的權重性
要通過這種評價,促使教師敏銳地運用現代教學技術豐富數學課堂教學的形式。要在教學方式的評價中設立教學方式有劍新或勇于實踐先進教學方法等條目,并加大這方面的正向權重。反之,對采用題海戰術,教學方式陳舊的教師,則趨向于負向權重,以激發教師的積極性。
3.3從“籠統”,“模糊”到“量化”,“標準化”,突出教學活動評價的規范性
一位數學教師的教學活動,是否能在天天新、課課新的努力中營造創新氛圍,要通過“量化指標”來體現,要通過“標準化”的運作來展示。如一堂數學課是否完成了任務,至少要有以下幾個達成目標:45分鐘的教學時間里,能否有40%的時間去讓學生“動”;學生“動”的面是否能在90%左右;80%以上的學生是否能掌握80%以上的新授內容。另外充滿創新氛圍的課堂,還應是“民主型”和“合作型”的。
迎接知識時代的挑戰,實踐數學課堂教學素質化,是具有創新創新人才培養的需要,也是課堂融入教育改革大潮的需要。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立足課堂進行“課堂革命”,積極培養富有創造精神和創新精神的人才,這是知識經濟時代對我們每一個教師發出的呼喚,更是我們數學教師神圣的職責和使命,我們必須為之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任志程.淺談中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讀與寫(教育教學刊一,2010年第07期.
[2]何星天.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中國校外教育理論一,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