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內蒙古虎拉林是拿礦含量較多的地區(qū),本文主要通過對該礦區(qū)的綜合分析,分析金礦礦床的地質特征,同時對找礦標志進行7系統(tǒng)的探究,為今后我國的采礦事業(yè)提供了理論依據(jù),對金礦礦區(qū)分析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金礦 礦床特點 找礦標志
中圖分類號:TD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2(b)-0151-01
所謂金礦,是指具有足夠含量黃金并可工業(yè)利用的礦物集合體,即金礦石,也指通過用采礦作業(yè)獲得黃金的場所,即金礦山,還指通過成礦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可工業(yè)利用的金礦石堆積,即金礦床。本文以內蒙古的虎拉林為例,對金礦礦床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并對其的形成原因和找礦標志進行探討?;⒗治挥趦让晒抛灾螀^(qū)的額爾古納市,到目前為止,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多個巖金礦床,我國的黃金支隊一直對虎拉林地區(qū)進行調查,根據(jù)當?shù)氐牡V產地質對虎拉林金礦有了新的認識。
1虎拉林金礦區(qū)地質特點
中侏羅統(tǒng)22站組是礦區(qū)內德主要地層,礦區(qū)的東南部和西北部分部比較廣泛。有研究表明區(qū)內的主要侵入巖為石英斑巖和,然后是花崗巖。其中石英斑巖主要在礦區(qū)的中南部,形狀為橢圓狀,花崗斑巖主要在礦區(qū)的西南部分部分布,形狀為條帶狀,花崗巖主要在礦區(qū)的西南部和中部分布,形狀為小巖株狀。有研究表明花崗斑巖與金礦化之間有密切關系,但是從礦區(qū)中采集到了巖石標本的鑒定表明,賦礦巖漿巖是花崗巖的演化產物。
礦區(qū)內的最主要控礦構造就是角礫巖筒構造,其次是角礫巖筒構造。研究表明,在虎拉林礦區(qū)有一個角礫巖帶,方向為南北方向,能夠在每個鉆孔中都存在各種各樣的角礫巖,在這些控礦構造中,最小的環(huán)形構造的直徑大約為240m。從鉆孔的數(shù)據(jù)資料分析可知,角礫巖筒構造的垂深大干290m,南北方向的寬度大于590m,而東西方向的寬度大干390m。依據(jù)角礫巖的分類方法,可以敬愛那個角礫巖分為以下三期:第一期為隱爆角礫巖,此期的角礫巖分布比較防范,而且在整個角礫巖筒內均有分布,角礫的成分大約包括:粉砂巖、長石、黑云母等。角礫巖的形狀也不一樣,有的為棱角狀的,也有的為磨圓狀的,角礫的尺寸也不一樣,最大的尺寸超過6cm,而最小的尺寸小于1mm,第二期為隱爆角礫巖,它主要在角礫巖筒的東側分布,黑云母和第一期的角礫巖是角礫的主要成分,角礫的尺寸也不樣,范圍為從1mm~9cm,角礫的形狀主要為磨圓狀,也由少量的角礫為次棱角狀,此期的局部地段的金礦已經(jīng)達到了邊界品位;第三期為角礫巖,主要分布在角礫巖筒內,且角礫的尺寸不一樣,主要形狀為棱角狀,角礫巖脈呈平行狀產出,雖然此期的角礫巖規(guī)模比較小,但是進品位較高,且礦化強度也達到了最大。
2礦床特征。
2.1礦體
目前,工作人員已經(jīng)在礦區(qū)內找出7條金礦體,且礦體的形狀為脈狀,方向大約為南北向,在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角礫巖筒整體已經(jīng)普遍礦化,斷裂蝕變帶不影響礦化程度,但是礦化的程度不同,圍巖與礦體的界限呈漸變狀態(tài),在此過程中應該對金元素的分析結果來判定礦體,結果礦體的形態(tài)應該呈不規(guī)則狀,呈脈狀是不可能的。礦體的規(guī)模較小,但是礦體的數(shù)量可能比較多。采集樣品得到36件黑云母閃長玢巖礦石樣品和99件浸染狀角礫巖礦石的金等大約11中元素,測試結果表明,浸染狀玢巖礦石中金的品味最高達到4.9×10,平均水平達到0.19×10,浸染狀角礫巖礦石金的品味最高達到4.2x10,平均水平達到0.21x10,結果表明脈狀礦石的金品味相對較高(如表1所示)。
2.2礦石
2.2.1礦石的分類
礦石依據(jù)其礦化程度和組成結構可以將其分別脈狀礦石和浸染狀礦石。脈狀礦石是第三期中從熱液直接貫入角礫巖脈所組成,熱液的主要成分是黃鐵礦和黃銅礦的硫化物。浸染狀礦石主要包括浸染狀隱爆角礫巖礦石和浸染狀玢巖礦石。
2.2.2礦石的主要組成成分
脈狀礦石的主要成分是黃鐵礦、黃銅礦以及少量的閃鋅礦等而浸染狀礦石的主要組成成分是黃鐵礦和少量的黃銅礦、閃鋅礦燈等,以上都是礦石的金屬礦物成分,而非金屬礦物還包括長石和石英等。礦石的化學成分根據(jù)表1的分析結果可知,礦石中含量較多的金屬元素有金、銅、鋅和鉛,元素含量的變化范圍較大,經(jīng)過對礦石中元素進行相關性分析可知,金主要與銀、銅以及鐵成正相關,其相關系數(shù)為0.59、0.87和0.29。
2.2.3礦石的結構和構造
礦石的結構多樣,換鐵礦主要呈立方
表1巖礦石的元素分析統(tǒng)計、體結構,閃鋅礦呈溶蝕狀結構,閃鋅礦和黃銅礦主要呈黃鐵礦和閃鋅礦交代黃鐵礦的溶蝕結構等。礦石的主要構造為角礫狀和浸染狀,還有小部分為脈狀和細脈狀構造。
2.3圍巖
礦體圍巖的蝕變包括高嶺土化和絹云母化,還有少量的蝕變?yōu)楣杌外浕?,角礫巖筒中都會出現(xiàn)碳酸鹽化和絹云母化等現(xiàn)象,長石會出現(xiàn)高嶺土化現(xiàn)象,而且在黑云母閃長玢巖還會發(fā)生電氣石化現(xiàn)象。
2.4成礦
通過對礦石的組成結構分析,可以推斷虎拉林金礦區(qū)存在熱液成礦現(xiàn)象,第一期是似斑巖型熱液成礦期,第二期是淺成低溫熱液成礦期,似斑巖型熱液成礦期具有隱爆角礫巖作用。
3礦區(qū)的找礦標志
綜合虎拉林金礦區(qū)的地質特征以及地形條件,可以推斷構造蝕變時找礦的最直接標志,構造的破碎帶對于找礦工作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古采硐、物化探異常是找礦的間接標志。
4結語
通過對虎拉林金礦區(qū)的分析,可得礦區(qū)內德主要控礦巖漿巖是黑云母閃長玢巖,主要控礦構造為角礫巖筒構造,通過對礦區(qū)的分析,得出找礦標志,對今后礦區(qū)的礦床特征分析以及成因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也對找礦標志提供了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BakerEM,KirwinD J,TaylorR G.Hydmthermalbrecda pipes:EGRU Con-tribution[M].James Cook University,Townsvflle,Australia,1986,09:107~139.
[2]張洪濤,芮宗瑤.論與斑巖礦床有關的礦化角礫巖成因類型及其地質意義[J].礦床地質.1991,10(03)}265-271.
[3]Foster D A,Gray D R,K wak T A.P.et a1.1998.Chronology and tec-tonic framework Of turbidited hostedgold deposits m the Western LaohlanFold Belt,Victoria:40Ar-39Ar results[J].Ore Ge01.Rev.2003,13:22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