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噪聲是影響人們日常生活的一大污染源之一。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開始對影響我們工作,生活的一個重要問題——噪聲問題投入更大的關注。
關鍵詞:噪聲的概念 來源 噪聲的評價 噪聲對建筑的影響及控制
中圖分類號:x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2(b)-0056-01
噪音污染和大氣污染,水污染并列為三大污染,但是噪音污染往往被人們忽略。以至這些年來,噪音污染在全球范圍內都是有增無減。近年世界衛生組織進行的全世界噪音污染調查認為,噪音污染已經成為影響人們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的嚴重問題。
1什么是噪聲
噪音是由物體震動所產生
物理學的角度來看:噪聲是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凡是妨礙到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屬于噪聲。
2噪聲的來源
城市環境噪聲的主要來源為:交通噪聲(包括汽車、飛機、火車等),工業噪聲、生活噪聲、施工噪聲等,其中道路交通噪聲是其主要污染源,而汽車噪聲為最大。3噪聲評價標準
噪聲評價通常分為四個方面:物理的、心理的、生理的和社會的。
物理的評價是根據在觀測點測量的噪聲聲強;心理的評價是根據人們對噪聲的主觀感覺和噪聲對人們情緒的影響,生理的評價是根據噪聲對人體造成的損害程度;社會的評價則是以社會對噪聲的反應為基礎。噪聲評價常用統計方法,但這種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出現各種不同的評價標準。目前常使用的噪聲評價標準有:A聲級、噪聲評價標準NC、優先噪聲評價標準PNC和噪聲評價等級NR。
允許噪聲級是為保證某區域所需的安靜程度而規定的用聲級表示的噪音極限。
噪聲級為30-40分貝是比較安靜的正常環境;超過50分貝就會影響睡眠和休息。由于休息不足,疲勞不能消除,正常生理功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70分貝以上干擾談話,造成心煩意亂,精神不集中,影響工作效率,甚至發生事故;長期工作或生活在90分貝以上的噪聲環境,會嚴重影響聽力和導致其他疾病的發生。
民用建筑所允許的噪聲級在40-55dB之間。超出此范圍則需進行隔聲減噪設計。
4控制標準
目前。我國對住宅噪聲控制執行的標準主要有:
(1)GB/T50121-2005建筑隔聲評價標準
(2)GBJ118-88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
(3)GB50096-1999住宅設計規范(2003版)。
隔聲減噪設計標準等級,應按建筑物實際使用要求確定,分特級、一級、二級、三級,共四個等級。
標準等級的含義如下:(如表1)
隔聲的定義就是聲音傳播過程中用不同的構件隔離或隔絕聲音。
規范允許噪聲級的基本參量,應采用A[計權]聲級。各類建筑的允許噪聲級,應為晝間開窗條件下的標準值,且噪聲特性為穩態噪聲。對不同的噪聲特性(包括峰值因素、頻率特性、持續時間和起伏等),應規范規定,對噪聲測量值進行修正。允許噪聲級的測量,應在影響最嚴重的噪聲源發聲時進行測量。
5噪聲的控制
噪聲控制就是通過隔聲、吸聲等技術措施對噪聲進行治理,從而獲得適于人們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健康宜人的聲環境。
從中國目前整體狀況來看,中國的建筑聲環境長期以來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而建筑噪聲控制工作在整個建筑行業中也處于起步階段,往往是建筑噪聲出現后,再進行噪聲治理?,F對于噪聲的防護和控制提出如下方法。
5.1城市應該合理布局規劃
在城市建設規劃時,應該考慮環境噪聲問題,用科學合理的布局避免噪聲干擾。特別應重視對噪聲敏感區如學校、醫院和住宅等的影響。合理使用土地和劃分區域是減少交通噪聲干擾的有效方法。選擇建筑物場所和位置時,應根據不同使用目的和建筑物的噪聲標準,決定建立學校、醫院、住宅區和工廠區的合適地址,同時應該充分重視公路項目環境影響報告中公路建設期間和運營后一定時間內對沿線地區的影響結論。對于安靜要求較高的單體建筑,設置在本區域主要聲源夏季主導風向的上風側。在公路規劃和建筑規劃時,公路應盡可能遠離噪聲敏感區域,居住建筑也應遠離公路一定距離。對現有公路既應考慮目前交通噪聲現狀和對廣大居民工作、學習的影響,又要考慮未來公路交通發展對沿線居民生活、學習質量的影響,真正做到預防為主。
5.2建筑材料的應用
現階段建筑外墻提倡使用加氣混凝土砌塊,但其隔聲性能不如磚墻厚加氣混凝土墻雙面抹灰和鋼筋混凝土墻的計權隔聲量,這與其面密度有關(質量定律)??赏ㄟ^加厚抹灰層或者空腔填充的方法提高計權隔聲量。
隨著建筑立面及功能的要求,開窗面積逐漸增大,窗戶的隔聲性能遠遠低干維護墻體。窗的隔聲性能與厚度、層數、玻璃間距有關,還與構造、窗扇密閉程度有關。實測結果表明鋁合金窗框在中高頻隔聲性能優于塑鋼窗。而關于玻璃,在實際應用中,玻璃+空氣層+玻璃的復合層可以取得節能和隔聲兩方面的效果。雙層窗:雙層窗對節能和隔聲都有利,雙窗的間距受到建筑物外墻厚度的限制,可供采用的間距一般為12mm左右。實驗測量表明,雙窗間隔的計權隔聲量為在雙窗間隔作吸聲處理后,隔聲效果較好。
5.3綠化的應用
綠化也是常用的建筑噪聲控制方法,如臨街綠化樓間綠化樓旁綠化,建筑本體綠化等減噪方面,在噪聲源與建筑之間的大片草坪或是種植由高大常綠喬木與灌木組成的足夠寬度且濃密的綠化帶,是減弱噪聲干擾的措施之一。植物本身的吸聲能力,一般以葉面粗糙、面積大、樹冠濃密的為強。一般來說,可形成濃密的樹冠及濃蔭,在建筑綠化中以香樟與灌木綠帶的結合布置較為普遍。合理設計聲屏障位置和高度、長度,可以使噪聲衰減7-24分貝。
5.4其他措施
隔聲屏障和隔聲窗是防治交通噪聲的重要措施。在聲源與接收點之間,插入一個有足夠面密度的密實材料的板或墻,在屏障的后面形成一個聲影區,從而使噪聲降低。聲波傳播過程中遇到屏障時,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被吸收,還有一部分被透射和繞射。聲屏障通常由一層密實材料制成,其目的是要保證透射聲比繞射聲低得多。
6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生活質量的快速提高,人們對建筑要求已由生存型向健康型發展,對建筑的聲環境品質也越來越重視。要保證室內良好的聲環境,就要進行合理的設計。本文從標準規范要求出發,淺談了若干噪聲控制措施。
參考文獻
[1]建筑設計資料集.
[2]GB/T 50121-2005,建筑隔聲評價標準[S].
[3]GBJ l l 8-88,民用建筑隔聲設計規范[S].
[4]朱穎心編著.建筑環境學.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