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了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引八體驗式教學研究與實踐,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新課程標準下教學理念的推廣。介紹了在體驗.式.教學活動的理論基礎,并探討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和課堂空間中,有效實施體驗式教學的若干要點。
關鍵詞:高中 數學 體驗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2(b)-0197-01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應只限于接受、記憶、模仿和練習,高中數學課程還應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學習數學的方式,讓學生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發展他們的創新意識。
此次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觀察”、“探究”、“實踐”、“實驗”、“模擬制作”及“設計”等體驗性活動。體驗教學是在教學中教師積極創設各種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好奇心及求知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樂于合作交流,使學生在親歷和體驗的教學活動中理解和應用知識,并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發展能力,達到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目的。
可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開展體驗式教學研究與實踐,不僅是幫助學生理解和應用數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成長的需要,也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新課程標準下教學理念的推廣。
1高中數學體驗式教學的理論基礎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體驗式教學的教育學依據。該理論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在此思想指導下,教師要善于利用各種教學媒體來創設情境、進行協作學習和會話交流;學生也應該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學習和探索,建構所學知識的正確意義。
在數學體驗教學中強調的“教師要積極創設情境、學生自主對數學學習過程進行體驗、加強同學之間,師生之間合作交流,并積極參加實踐探究活動”,正是建構主義理論的內涵。正是這些理論,支撐著體驗式教學理念的形成和發展。
2體驗式教學法應用于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要點
2.1創設教學情境:生成積極的情感體驗
情境教學是高中教師在教學環境的制約下,把模仿數學家的思維活動,挖掘數學認識問題的動機、內在的聯系以及知識的產生與發展的情節做為主體的教學手段。一個好的教學情境,能讓學生在其中體驗數學,幫助他們理解教材中的概念、重點和難點,從而激發其興趣和內在的積極情感。生動的教學情境,是成功應用體驗式教學的關鍵。
例如,在講“等比數列的前項和公式”時,可設計如下教學情境:
很多同學的父母都為自己的孩子買了不同的保險,如分紅險、教育險、理財險等,以某同學購買的從1歲起每年交1萬,連交20年,到60歲以后每年領取5萬元的退休金,同時前20年每年返還1000元的險種為例,要求同學們將買保險和存銀行利率為4%且活到80歲作比較,究竟是保險公司賺錢呢,還是同學獲利多?待學生稍思考后,數學教師可點明兩者之間可能會產生好幾百萬的差距,學生大驚,由此產生了認識上的沖突,因此迫切想了解所學內容,這就為新課講授創造了心理條件
2.2鼓勵學生融于情境,體驗學習。建構知識
教師在課堂中成功的創設了教學情境后,鼓勵學生體驗情境、主動參與動手操作,在此過程中依據自己的經驗和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建構的數學知識,從而達到深刻體驗數學知識生成過程的目的。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充分估計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并予以適當地啟發和指導。
例如,在講“橢圓的定義”一課,為讓學生更生動地理解和體驗橢圓的定義,可讓學生跟隨老師一起動手畫圖:取一條定長的細線,將其兩端固定與紙上的兩點:F、F。當線長大干兩點間的距離時,用筆將線拉緊,在紙上慢慢移動,所畫出的圖形,就是橢圓。
引導學生一起探索:改變細繩的長度,畫出的圖形有什么特點?軌跡上的點是怎么來的?在畫橢圓的過程中,不變的是什么?
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畫出橢圓,體驗橢圓的形成過程,就很容易理解橢圓的定義了。
2.3指導合作交流,加深感悟體驗
心理學家已經證明:同齡之間的交流是對學生來說最好的教育方式。應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一個好的數學教學課堂,應該是一個充滿情感體驗、溝通、合作與探究的課堂。在學生通過教學情境和例題學習獲得了一定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應用能力之后,教師應該能充分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向學生提供探究和交流的題材和情境,例如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向學生提供由淺到深的練習和變式練習,并在學生的討論中適當的加以引導、點撥和評價。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深化數學知識和能力的體驗。
2.4課堂反思小結,實現知識內化
數學反思是自覺地對數學活動進行考察、分析、總結、評價和再體驗的過程。課堂反思小結是高中數學體驗式教學的一道重要的程序,通過反思總結解題過程的來龍去脈,反思總結此題和哪些題類似或有聯系以及解決這類問題有何規律可循。反思總結此題還有無其他解法,養成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維習慣}反思總結做錯題的原因:是解題方法不對,還是審題不清或計算錯誤等等,可以深化對知識的理解。進一步加深體悟,促進知識的同化和遷移,從而實現知識內化。
2.5安排課后作業.鼓勵課外拓展體驗
課后作業是課內學習的補充和繼續。課后作業除了布置常規的練習冊作業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方式來組織,如走進社會進行社會實踐、鼓勵學生參與課外研究性學習,組織數學講座、組織數學趣味活動等。成功的課外學習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文化科學知識,進一步鞏固課內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能滿足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開拓數學視野,增強數學實踐能力、體驗數學的應用。
3結語
高中數學體驗式教學既是一種課堂教學模式,更是一種教學理念,是有效促進高中數學教學的一種先進手段。在實際應用中,教師還應當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長,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造性的將體驗式教學應用于數學課堂上。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數學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和數學應用意識.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和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教育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教育規劃綱要輔導讀本[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8.
[2]Kolb D.Experiential Learning: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0f Learning andDevelopment[M].Englewood Cliffs,NewJersey:Prentice Hall。1984:41.
[3]黃光榮.淺析高中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與運用.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22).
[4]潘蛋舟.體驗式教學的理論與應用.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06:11,.8(6).